羯虏问周鼎,柱史出秦关。苦求句漏,何意身世远差安。不见跕鸢堕水,时有飞鸿遵渚,乐此久忘还。采药寓言耳,胸次有灵丹。
钓游处,榕叶暗,荻花残。自翁仙后千载,输与水鸥闲。我读内篇未竟,忽被急符驱去,洞闭白云寒。回首愧幽子,隐约海中山。
注释:
水调歌头·其六次夕,觞客湖上,赋葛仙事
羯虏问周鼎,柱史出秦关。苦求句漏,何意身世远差安。不见跕鸢堕水,时有飞鸿遵渚,乐此久忘还。采药寓言耳,胸次有灵丹。
钓游处,榕叶暗,荻花残。自翁仙后千载,输与水鸥闲。我读内篇未竟,忽被急符驱去,洞闭白云寒。回首愧幽子,隐约海中山。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人苏轼(东坡居士)在公元1083年(宋哲宗元祐八年)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通过对“葛仙”生活的描述和对“葛仙”事迹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自己与“葛仙”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羯虏问周鼎,柱史出秦关。”这句话描述了南宋时期北方民族入侵中原的历史场景。在这里,“羯虏”是指金人,他们曾经占领过中原地区,使得宋朝陷入战乱之中。而“周鼎”则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这里的“柱史出秦关”则是指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这里的“葛仙”则是作者所想象的一位追求神仙生活的隐士,他们不受世俗的束缚,远离尘世的烦恼。
“苦求句漏,何意身世远差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在这里,“句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器,它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而“葛仙”则代表了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这里的“身世远差安”则是指作者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葛仙”相比显得更加不幸,无法摆脱世俗的困扰和压力。
“不见跕鸢堕水,时有飞鸿遵渚,乐此久忘还。”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展示了“葛仙”们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跕鸢”是一种飞翔的鸟类,它的出现象征着自由和宁静;而“飞鸿”则代表着高远和飘逸。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宁静的理想世界。而“乐此久忘还”则表达了“葛仙”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快乐和满足,忘却了世事的纷扰。
“采药寓言耳,胸次有灵丹。”这句话则是对“葛仙”的生活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描绘。在这里,“采药寓言耳”是指“葛仙”们通过采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胸次有灵丹”则是指他们的心境如同一颗珍贵的灵丹,能够治愈世间的疾苦。这里的“灵丹”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灵丹”则是作者对“葛仙”们的一种赞美和崇拜。
再然后,“钓游处,榕叶暗,荻花残。”这句话描绘了“葛仙”们钓鱼、垂钓的情景。在这里,“钓游处”指的是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可能是山水之间或者江边湖畔。而“榕叶暗”、“荻花残”则分别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和景物的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这里的“钓鱼”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也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之一。
“自翁仙后千载,输与水鸥闲。”这句话表达了对“葛仙”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在这里,“自翁仙后千载”是指自从“葛仙”之后已经过了千年的时光,而“输与水鸥闲”则是指那些曾经追求神仙生活的人们已经被世人遗忘,只剩下水鸟在湖中游玩。这里的“水鸥”象征着自由和闲适的生活方式,而“输与”则表示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
“我读内篇未竟,忽被急符驱去,洞闭白云寒。”这句话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里,“内篇”指的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道德经》,而“急符”则是一种古代的信物,用来传递紧急的消息或者命令。这里的“未竟”则表示作者还没有读完《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就被迫离开了。而“洞闭白云寒”则描绘了作者离开后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白云”象征着高远和纯净的天空,而“寒”则表达了寒冷和凄凉的氛围。
这首词通过对“葛仙”生活的描绘和对“葛仙”事迹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自己与“葛仙”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