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落日西风,满街芳草无行路。楼台羽化,萤飞故苑,蛩吟残础。不减承平,半湖秋月,隔溪烟树。慨江南风景,一朝如许,教人恨、王夷甫。
对酒强推愁去。酒醒来、愁还如故。青萍三尺,阴符一卷,土花尘蠹。试问黄花,花知余否,沉吟无语。拍阑干,空羡平沙落雁,沧波归鹭。

水龙吟·九日登城

作者:辛弃疾

【注释】

  1. 荒城落日西风,满街芳草无行路。楼台羽化,萤飞故苑,蛩吟残础。不减承平,半湖秋月,隔溪烟树。慨江南风景,一朝如许,教人恨、王夷甫。
  2. 对酒强推愁去。酒醒来、愁还如故。青萍三尺,阴符一卷,土花尘蠹。试问黄花,花知余否,沉吟无语。拍阑干,空羡平沙落雁,沧波归鹭。
    【赏析】
    《水龙吟·九日登城》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篇以“九日登城”为题,描写了登高远望所见的景色和心中所感。全词上半阕写登高所见之景,下半阕则抒发作者因登高而生发的感慨。
    上片首二句:“荒城落日西风,满街芳草无行路。”起势便写登高所见的荒凉景象。这一句中的“荒城”二字,不仅写出了城池的破败,而且使人联想到国事的衰微和民族的危亡。接着,作者用“楼台羽化”“萤飞旧苑”“蛩吟残础”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荒凉凄冷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苍茫悲怆之中。这种凄凉的气氛,与上文所写的荒芜景象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种深沉而悲壮的氛围。
    “不减承平,半湖秋月,隔溪烟树。”这三句则是对前两句景象的进一步渲染和深化。在这里,作者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特别是“不减承平”一词,更是点明了作者心中的这种担忧和忧虑并非偶然之事。而“半湖秋月”、“隔溪烟树”等意象,则更是将整个画面勾勒得更加清晰、生动。
    下片开始,“对酒强推愁去。酒醒来、愁还如故。”这是说,在酒醉之后,人们往往会把忧愁暂时放下,然而一旦清醒过来,那些忧愁又会重新涌上心头。这里的“强推愁去”,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而酒醒后的愁更浓,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青萍三尺,阴符一卷,土花尘蠹。”这几句则是对“黄花”的具体描写。黄花虽然盛开在春天,但在秋天也依然傲然挺立。它不畏风雨,不惧寒霜,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然而,黄花却无人欣赏,只能默默无闻地生长。这与作者的处境何其相似啊!他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希望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然而,他的努力却往往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反而受到误解和排斥。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让作者感到无比痛苦和压抑。
    “试问黄花,花知余否?拍阑干,空羡平沙落雁,沧波归鹭。”这几句则是对整首词的总结和升华。作者通过询问黄花是否了解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他也将目光投向了远方,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度难关。而“空羡平沙落雁,沧波归鹭”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落雁和归鹭都是自由自在的生物,它们不受外界干扰和困扰,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而作者则因为无法摆脱困境而感到失落和空虚。
    这首词通过描绘登高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作者豪放的个性和坚定的信念。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