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已秋深,月色寒而静。夜半披衣草树间,玉露团清影。
长笛倚楼声,听彻还重省。手启柴门倦复关,云卧衣裳冷。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此为小令。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前一日指中秋前一天。昌甫:即苏轼,字子瞻。

“一雨已秋深”,点出时间。“秋深”二字既写时序,又兼写心情。秋深则意味着天气转凉,秋意更浓,诗人也由热转凉,感到秋意的萧瑟。

“月色寒而静”,写景抒情。月色,是秋天的象征;寒而静,是秋天的特征。月色寒而静则暗寓诗人心境的孤寂、凄凉和悲苦。

“夜半披衣草树间”,状其独处幽居之情景。“夜半”,点明时间。“披衣”,写自己行动。“草树间”,点出地点。“玉露团清影”,以玉露喻月光,写月光如玉珠般晶莹,洒落草叶间,形成一片清冷的月色。

“长笛倚楼声,听彻还重省”,写自己的内心活动。“倚楼声”,写听到楼上长笛之声。“听彻”,表明听到的声音很清晰。“还重省”,表示听到后反复思量。“还”字,表反诘语气;“重”,表多次之意;“省”,意为思索。

“手启柴门倦复关”,写自己闭门不出,独处幽居的情形。“手启”,写动作;“柴门”,点明住处;“闭关”,写自己闭门不出门。“倦复关”,表明关门已久。

“云卧衣裳冷”,写自己独自在户外,衣衫被风吹冷了。“云卧”,写自己躺在云朵之上。“衣裳冷”,说明风很大。

【赏析】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作者借中秋赏月之机,抒发了对人世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忧虑。这首《卜算子》,同样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一雨已秋深,月色寒而静。”首两句点出时间,并兼写心情。秋深则意味着天气转凉,秋意更浓,诗人也由热转凉,感到秋意的萧瑟。“月色寒而静”,则暗寓诗人心境的孤寂、凄凉和悲苦。

“夜半披衣草树间,玉露团清影。”上片最后两句,写自己在草树间徘徊行走的情景。“夜半”,点明时间。“披衣”,写自己行动。“草树间”,点出地点。“玉露团清影”,以玉露喻月光,写月光如玉珠般晶莹,洒落草叶间,形成一片清冷的月色。

“长笛倚楼声,听彻还重省。”上片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内心活动。“长笛倚楼声”,写听到楼上长笛之声。“听彻”,表明听到的声音很清晰。“还重省”,表示听到后反复思量。“还”字,表反诘语气;“重”,表多次之意;“省”,意为思索。

“手启柴门倦复关,云卧衣裳冷。”下片开头三句,写自己闭门不出,独处幽居的情形。“手启”,写动作;“柴门”,点明住处;“闭关”,写自己闭门不出门。“倦复关”,表明关门已久。

“云卧衣裳冷”,写自己独自在户外,衣衫被风吹冷了。这一句与上片中的“衣裳冷”呼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独处的状态。同时,这句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词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忧虑。这种感慨和忧虑源于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这首词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