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语初腾触细文,廷中交构更纷纭。
纲条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称素长者,府徒半识故将军。
却怜比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飞语初腾触细文,廷中交构更纷纭。
纲条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称素长者,府徒半识故将军。
却怜比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译文:
飞语初传触及细文,朝廷中互相构陷更加纷繁。
法令已经非常严密就像秋天的茶叶一样密集,但曲直是非又该如何判断呢?
御史们都称赞他们是素有德行的长者,而那些被关押的囚犯们却大多是曾经的将军。
我同情那些被羞辱的吴兴太守,他们的辱骂和屈辱通宵达旦我都不忍心听到。
注释:
- 飞语:流言蜚语。
- 触细文:触动了细枝末节的法律条文。
- 交构:互相勾结、构陷。
- 秋荼密:用来形容法令之严。
- 枉直:曲直,指是非曲直。
- 束矢分:把箭捆在一起,表示不分彼此,公正无私。
- 素长者:一直很正直的人。
- 府徒:这里指的是被关押的囚犯。
- 吴兴守:吴兴太守,泛指地方官。
赏析:
《答司马谏议书》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写,是他给时任翰林学士承旨司马光的一封信。信中他批评朝政,对王安石变法提出尖锐的批判,并自陈被贬的原因,同时表达了自己希望革新政治的愿望。文章先以流言开篇,然后指出朝臣相互诬陷、混淆黑白,接着批评皇帝不辨是非,最后表明了自己要改革政治的决心。整篇文章立意深远,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表现出作者敢于直言的精神,是一篇千古传颂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