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以累举、推恩、特召、廷试已而唱名,次第赐进士、或同学究出身、或试监主簿、诸州文学长史、四门助教、摄诸州助教,谓之「特奏名」,自景德二年始。是岁,进士第一人李文定丞相也。其后亦有补三班借职者,逐时不同,然试而不中选罢归职也,顾怜其老而无成,而遂捐一官与之,此盖国朝忠厚之政也。故事:进士唱名,宰执、从官侍立左右,有子弟与选者,唱名之次必降阶称谢,搢绅间颇以为荣事。建炎初,车驾在扬州,会放进士,时杨中立龙图以侍读侍立,而其子遹以特奏名预唱名,中立亦降阶称谢,时遹之年已五十馀,中立七十馀矣,前此所无也。

译文:

进士考试通过连举、恩赐、特召、廷试等途径依次录取,依次赐给进士及第,或参加同榜的科举人出身,或试为监主簿,各州文学长史、四门助教、摄诸州助教,称为”特奏名”。从景德二年开始,这一年,进士第一人是李文定丞相。其后也有补充三班借职的,但时不同,试而不中的就罢归职,因怜悯他们年老而未成才,就捐出一个官给他们,这是国朝忠厚的政治。按惯例,进士唱名时,宰执、从官侍立左右,有子弟参加选者,唱名时一定要降阶称谢,士大夫间很以此为荣。建炎初年,高宗在扬州,会放进士,杨中立龙图以侍读侍立,他的儿子杨遹以特奏名参与唱名,杨中立也降阶称谢,当时杨遹已五十多岁,杨中立七十多岁,前此所没有。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却扫编》卷上中的一段文字,记述了宋代的进士考试制度和一些相关细节。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宋代的进士考试制度。第二部分讲述宋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第三部分描述杨中立父子参加唱名的情况。最后一部分是对这一制度的总结。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对宋代的进士考试和官员选拔制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宋代的进士考试制度是国朝忠厚的政令,它不仅让进士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还为他们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同时,他还指出,宋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也是国朝忠厚的政令,它让官员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有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还强调了忠厚的政令的重要性。他认为,忠诚和厚道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他对那些忠诚厚道的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这首诗通过对宋代的进士考试和官员选拔制度的详细阐述,展示了北宋的政治风貌和社会风貌。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忠厚政令的重视和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