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
祇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
击钟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
声錧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里人。

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

祇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

击钟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

声錧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里人。

注释:
①平旦寅:清晨时分的寅时。
②足圆音:形容声音圆润悦耳。
③祇(zhī):只。
④妄想:妄想,指凭空想象,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想。
⑤击钟鼓:敲打钟鼓,这里用来比喻声音的产生。
⑥声錧无体:声錧,指声波。无体,没有实体形态。
⑦体合声空:体合,指声音与人体器官的和谐。声空,即无声。
⑧个里人:指自己内心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清晨时分的景象和声音,表达了对真实和本质的追求。诗中以“平旦寅”开篇,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接着用“鸡鸣犬吠足圆音”来表达声音的圆润悦耳。诗人感叹道:“祇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意思是这圆音响亮的只有一次,没有必要再去想象其他的声音。这里的“妄想”指的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追求。

接下来的诗句“击钟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进一步强调了真实和本质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声音本身就是真实的,无需再去寻找其他的声音,因为真正的好声音本身就是好听的。这里的“了本无声真好听”意味着真正的好声音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声音才能被感知。

最后两句“声錧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里人”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声音与人体器官是和谐共存的,当声音与人体器官相合时,就会产生出美妙的声音,而当声音与人体器官不相合时,就会出现无声的情况。在这里,“门客”可能是指外界的声音,而“个里人”则是指自己内心的声音。诗人认为真正的内在之声是无法被外界所干扰的,只有与自己内心的器官和谐相处时,才能发出真正的好声音。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真实和本质的追求以及对于美好声音的向往。它启示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追求内在的真实和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