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丑,飞空着地波波走。
演若达多再得头,依前不换旧时首。
无不无,有不有,有无不到休开口。
拈槌竖拂有谁知,逐迹寻臊真猎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题目“十二时歌 其十二”表明这是一首描写十二时辰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鸡鸣丑:
- “鸡鸣丑”指的是古代十二时辰中的一个时间点,丑时通常是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里的“丑”可能是“丑时”的误写或误解。在古代中国的时间计算中,每个时辰有相当于现代两个小时的时间长度。
- 飞空着地波波走:
- 这里描绘了一幅夜晚天空的景象,月亮高挂,星星闪烁,整个场景显得宁静而美丽。
- 演若达多再得头,依前不换旧时首:
- “演若达多”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声音的象征,“再得头”表示重复或继续,“依前不换旧时首”意味着这种重复或继续并没有改变。这里可能表达了某种循环或永恒不变的感觉。
- 无不无,有不有,有无不到休开口:
- 这句诗通过对比“无”和“有”来表达一种哲理,即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不存在绝对的“无”,也没有绝对的“有”。这里可能暗示了万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存在。
- 拈槌竖拂有谁知:
- “拈槌竖拂”是一种书法技巧,指的是用笔轻轻提起然后落下的动作。这句诗可能在赞美这种书法技巧的细腻与精妙,同时也可能在表达对于这种技巧的神秘感。
- 逐迹寻臊真猎狗:
- 这里使用了“逐迹寻臊”这个典故,意指像猎犬一样追踪气味,比喻追寻踪迹。这句诗可能是在批评那些盲目跟从、缺乏独立思考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十二时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其中,“无不无,有不有,有无不到休开口”等句子,体现了诗人对万物存在相对性的独特见解。同时,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