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皓皓人皆苦,安得清风扫残暑。河流欲断泉脉乾,一望高田变焦土。
洮湖白龙迎入城,行道烧香入亭午。青天已响阿香车,平地未见商羊舞。
昔时曾说雨催诗,今朝还要诗催雨。愿龙速降神力澍甘霖,万落千村熟禾黍。

【注释】

七月:农历六月。丙辰:指农历五月十五日。迎土山龙王入郛:迎请水神土神进入城池。土山:即土堆山,古代一种用以镇压邪气的法物。土山龙王:指司掌雨水的神祇。郛城:指城池四周的护城河。

秋阳:秋天的阳光。皓皓:洁白明亮貌。苦:受尽。清风:凉爽的风。扫:扫除。残暑:残余的暑热。

河流欲断泉脉乾:河水快要干涸了,泉水也断了流。

高田:高地上的田地。焦土:焦黑的土地,指庄稼被烧焦了。

洮湖白龙迎入城:洮州(今甘肃临潭)有条白龙,人们迎接它进入城池。白龙:这里比喻水神或雨神。

行道:路上。亭午:中午。青天:蓝天。阿香车:神话中的一种车马。商羊舞:商羊是传说中能歌善舞的鸟,这里用它来比喻降雨。

昔时:以前的时候。曾说:曾经说过。雨催诗:形容雨后景色宜人,令人陶醉,激发诗人创作诗歌。

今朝还要诗催雨:今天又要下雨了。催:催促。

愿龙速降神力澍甘霖,万落千村熟禾黍:祈愿龙迅速降临,施展神通,下一场及时雨,使万乡、千村都得到滋润,庄稼都成熟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1065年(宋英宗治平元年),作者任陕西转运副使。当时陕西旱灾严重,作者作此诗以劝雨。全诗四句八韵,每句七字,押平声韵。诗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干旱的感叹;二是希望及时降雨。

第一联:“七月丙辰迎土山龙王入郛”。首句交代时间,七月丙辰日,即农历五月初九日。第二句写天气,烈日炎炎,使人难以忍受。第三句写自然现象,河水快干了,泉水也断了流,一片焦黑。“土山”指的是一种用来镇压邪气的法物,所以称“土山龙王”。这里的“入郛”是指迎请水神土神进入城池。“迎”字写出了人们盼望下雨的心情。

第二联:“河流欲断泉脉乾,一望高田变焦土。”这是从自然界的变化来写旱情。河水快要干涸了,泉水也断了流,一片焦黑。“高田”指的是高地上的田地。“变焦土”指庄稼被烧焦了。这一联写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上联相呼应。

第三联:“洮湖白龙迎入城,行路烧香入亭午。”这两句写人们为了请求龙王降雨,举行各种仪式,祈求降雨。这里用“洮湖白龙”、“行路烧香”等意象来表现人们的虔诚和热情。“亭午”即中午时分,表示时间之长。

第四联:“青天已响阿香车,平地未见商羊舞。”这是最后一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用“青天”来指天空的蓝色,用“阿香车”来指神话中的一种车马,用“商羊舞”来比喻降雨。这一联写人们期待已久的雨终于来临,但还没有看到商羊跳舞的样子。

第五联:“昔时曾说雨催诗,今朝还要诗催雨。”这句诗是总结全文,既总结了前几联的内容,又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雨催诗”指因下雨而有灵感而创作的诗歌,“要诗催雨”则是指希望有更多的雨来滋润大地。

整首诗通过描绘旱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渴望丰收、盼望下雨的心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