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翠丛中样度新。桃花扇影驻行云。隋唐嘉话阅来真。
一片锦帆浮汴水,两京花柳暗风尘。彩声会动凤城春。
【注释】
红翠丛中样度(duò)新:红翠丛中,指花簇之中。样度新,是说花朵盛开的样子。
隋唐嘉话阅来真:隋唐,指唐朝和隋朝。唐初的诗人李百药作《东都赋》,描绘了当时的长安城。李百药在序言中写到:“昔汉祖定天下,萧何次律令,曹参定律令,而汉家之业始成矣。”又写道:“自秦灭六国,并天下以为一,然其时未有文也。逮汉兴,张敞为御史大夫,作平狱奏,以罪人不当死者九十六人,章下公卿议,莫能决”。李百药认为,汉朝建立后,由于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才有“贞观遗风,犹存洛邑”的说法。这里借唐代李百药对洛阳的描述,暗寓自己对洛阳的美好记忆。阅来真,意思是读来真实、真切、真切如实地感受到唐朝的盛世。
一片锦帆浮汴水:汴水,即汴河。汴河是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汴水沿岸,繁华的商贾云集,船只如织,一派繁荣景象。一片锦帆,形容大船多,船帆上绘有彩色图案,犹如锦绣。
两京花柳暗风尘:两京,指南唐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花柳,即花与柳。花柳,指春天的景色。风尘,指尘土飞扬的景象。暗风尘,暗指战乱。
彩声会动凤城春:彩声,指各种音乐的声音。凤城,即京城。会动,是指音乐声音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赏析】
此词是作者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任西京留守判官期间所作。当时作者刚过四十岁,正值壮年,意气风发,满怀豪情。他写这首词是为了赞美汴河一带的繁华盛丽,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渴望早日平定叛乱恢复国家安宁的愿望。
上片起首两句写汴河两岸的景色。“红翠丛中”四字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花簇之中牡丹开放的美丽景象,同时“红翠”二字也暗示出了牡丹的颜色——红艳欲滴、翠绿欲滴,十分鲜艳娇媚。“驻行云”三字更是将牡丹比作了天上的云朵一样美丽动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牡丹的美丽,同时也写出了牡丹的高贵气质和雍容华贵之美。
接下来两句“隋唐嘉话阅来真”,这是作者对历史的回忆和感慨。“隋唐嘉话”,是唐初诗人李百药所作的《东都赋》中的一句话:“自秦灭六国,并天下以为一,然其时未有文也。逮汉兴,张敞为御史大夫,作平狱奏,以罪人不当死者九十六人,章下公卿议,莫能决。”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秦朝灭亡六国统一天下后,当时还没有文字;到了汉朝建立后,张敞担任御史大夫,他写了一篇关于平反冤案的奏章。这篇文章中记录了九十六个不该被处死的人。后来这篇文章被交给了朝廷大臣讨论,但是大家都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处理。李百药在《东都赋》中写到:“读之如见古人之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了这篇文章就像是亲自看到了古代的治理方式。“阅来真”三个字则是作者对李百药文章的真实感受。
“一片锦帆浮汴水”,这句诗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大船之上,五彩缤纷的帆布映衬着天空的霞光,就像锦绣一般绚丽多彩。“两京花柳暗风尘”,这句诗则描写的是汴河两岸的花柳美景和风沙迷离的景象。两京指的是唐朝的两个首都长安和洛阳,花柳指的是春天的景色,暗风尘则暗示了战乱带来的不安。
下片开头两句“一片锦帆浮汴水”和“两京花柳暗风尘”都是描写景物。“一片锦帆”指的是大船之上的锦帆,“一片”二字强调了数量的多少;“锦帆”则是指那些装饰华丽、色彩斑斓的帆布。“浮汴水”则是描述了这些帆布随着河水飘荡的情形。“两京花柳”则是指长安和洛阳这两个地方的春天景色,花柳则指的是春天里的花草树木和杨柳等植物,暗指了战乱之后春天的到来和人们心中的希望。
最后一句“彩声会动凤城春”则是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期待。“彩声会动”指的是各种音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锦绣一般绚丽多彩;“凤城”则是指京城。“动”字则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动、期盼之情。整首词通过对汴河两岸的景色描写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