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湖泺两相通,差遣虽频力易攻。度险却防连夜发,溯流还怕打头风。

【注释】

常秀:地名。

棹歌:船夫的歌声。

和声:即“应和”,此处指船夫唱出的歌声。

【赏析】

《水调歌头·舟过常秀间》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写于作者自闽中北还途经常秀间,乘船经过时所闻的船夫唱的曲子,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全词语浅而鄙俚,但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开头两句:“予自闽中北归舟行过常秀间卧听棹歌殊有惬予心者每一句发端以声和之者三扣其辞语敷浅而鄙俚曾不若和声之欢亮也因变而作十二阕且道其传送艰苦之状亦刘连州竹枝之意云。”意思是:我从福建北归途中乘船过常秀之间,卧在船上听了船工唱歌,非常惬意。每当船工唱一句,我也跟着唱几句,这样反复三次以后,觉得歌词虽然平浅粗俗,但是却能引起人们的喜爱和共鸣,因此,就写了十二首词来描绘船工们的辛苦生活,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接下来四句:“今秋湖泺两相通,差遣虽频力易攻。度险却防连夜发,溯流还怕打头风。”意思是:今年这个秋天,湖水和黄河的水位都上涨了,所以两湖之间的航道相通,船工们要频繁地往返运输物资。他们为了抢时间,常常在夜间出发,以免被大风阻碍。逆着水流而上,又担心会被顺流而来的船只迎面撞上。这四句描写了船工们不畏艰难、奋力工作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执着。

这首词通过对船工们的辛勤劳动的描写和对他们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之情。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如交通运输困难、劳动条件艰苦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