岊江滩石苦经过,音节听来燥未和。不似吴侬音韵美,遗声全是竹枝歌。

【注释】

岊江:山名,位于今江西境内。滩石:指江边滩地。经过:经过此地。吴侬:指江南一带的方言。竹枝歌:一种民歌,多用在民间歌舞中。

【译文】

经过岊江滩石,声音听起来燥而没有和谐。不像吴地方言那样悦耳动听,遗留下的只是竹枝歌的曲调。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北归途中经过岊江时所作。诗人自述“经过岊江滩石”,点出了行程。从“音节听来燥未和”一句,可以看出旅途的艰辛,心情的烦闷,以及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首句以“经过”二字总括全诗,为后文作铺垫。次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经过岊江时的心情感受:这里的声音听起来很干燥,并不和谐。“不似吴侬(即江南一带)音韵美”,这是诗人对岊江的客观描写。“吴侬”一词,既指地名,又指吴地方言,即江南地区的一种方言,具有地方色彩,也富有感情色彩,它在这里代指江南地区的方言。“遗声全是竹枝歌”,这两句是对前二句的解释,意思是说,岊江的水声虽然干燥,但却不是吴地那种美妙动听的音韵,而是充满乡土气息的劳动号子和渔歌。

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岊江水声的特点:这里的水声听起来很单调,没有和谐的音韵;与吴地方言不同,这里的水声更显得朴实无华、毫无装饰。这种水声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竹枝歌的旋律一样,充满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此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岊江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