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丹经万卷。不明真汞真铅。那堪火候不曾传。都是肓修瞎炼。
一句真诠妙显,得知心得昭然。神归气伏不欹偏。刻刻打成一片。

西江月

看尽丹经万卷。不明真汞真铅。那堪火候不曾传。都是肓修瞎炼。

一句真诠妙显,得知心得昭然。神归气伏不欹偏。刻刻打成一片。

注释:

  • 西江月:一种词牌名,此处作为诗歌标题。
  • 看尽丹经万卷:指研习了无数的道家丹经。
  • 不明真汞真铅:无法理解真正的汞(金属汞)和铅的精髓。
  • 那堪火候不曾传:火候是道教中炼丹术的重要环节,没有传承就难以掌握。
  • 肓修瞎炼:盲目地修炼,没有正确的方法。
  • 一句真诠妙显:找到了真正的道理和秘诀。
  • 得知心:通过学习,明白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 神归气伏不欹偏:精神归位,气息平静,不再有邪念。
  • 刻刻打成一片:时时刻刻都保持着高度的精神集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士在研习道门丹法时的心境与困惑。诗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里用作诗歌标题。作者通过反复的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对道教修炼的困惑和对真正道理的追求。

第一句“看尽丹经万卷”,展示了诗人对道教经典知识的广泛涉猎。但接下来的“不明真汞真铅”,却透露出他对其中深奥内容的不解和迷茫。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显示了诗人的勤奋好学,也反映了他的困惑和挫折感。

第三句“那堪火候不曾传”更是直击要害,指出了修行者最大的难题——火候的把握。没有正确的传承和指导,单靠自学是很难达到高深境界的。这也反映了作者对道教修行中师徒传承的重视和依赖。

第四句“都是肓修瞎炼”,则进一步揭示了问题的根源——盲目而无目的的修炼。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批评,也是对当时道教界存在的普遍现象的揭示。

最后两句“一句真诠妙显,得知心”,则是诗人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后,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了“真诠”和“真知”。这里的“真诠”指的是真正理解并掌握了道教的精髓;“真知”则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明白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这种领悟和自信,让诗人感到欣慰和满足。

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道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经历的诗歌,也是一首反映道教修行困境和挑战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