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真阳在坎,移来点化离阴。这些造化义幽深。须是明心见性。
妙在一尘不染,自然对境无心。可怜世上少知音。会得超凡入圣。
西江月
一点真阳在坎,移来点化离阴。这些造化义幽深。须是明心见性。
妙在一尘不染,自然对境无心。可怜世上少知音。会得超凡入圣。
注释:
- 一点真阳在坎:指的是人身中的阳气,通常指人的生命力或精神力量。
- 移来点化离阴:这里的“点化”可能是指引导、教化的意思,将阳气引入离卦(火)中,以改变其性质或状态。
- 这些造化义幽深:造化通常指自然的创造力量和变化。这里的“义”可能是指意义或法则。
- 须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指通过修行达到对内心和本性的清晰认识。
- 妙在一尘不染:意味着保持纯净无暇,不被外界所污染或迷惑。
- 自然对境无心:面对世间的诱惑和干扰,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不被外物所动摇。
- 可怜世上少知音:表示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欣赏这种境界或道理。
- 会得超凡入圣:能够理解并实践这种境界的人,可以被认为是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圣”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圣人或高尚的人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悟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充满了哲理和禅意。首先,诗人指出人体内的阳气象征着生命力和精神力量,需要被引导到离卦(火)中去改变其性质。这暗示了修炼的过程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升华。接着,诗人强调了明心见性的重要性,这是修行的最终目标,也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诗中的“妙在一尘不染,自然对境无心”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应当如何对待世界和环境。这意味着修行者应该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被外界的物质和诱惑所影响,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超然的存在,超越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接近于佛教所说的“涅槃”或“解脱”。
诗人用“可怜世上少知音,会得超凡入圣”来表达自己的遗憾和希望。他感叹这样的智慧和境界在世界上是多么稀有,但同时也寄予了读者希望,即只要有人能够理解并实践这些原则,他们就能够超越平凡,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首诗不仅是对修行之道的描绘,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一种深刻的感悟和探索。它鼓励人们去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智慧,通过修行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