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拥沧江,峭绝视兹鲜。
由来一气结,殊不丽众巘。
林深鸟声悦,境静人自远。
方吾抱幽介,对此万虑遣。
游焦山
介绍
。
《游焦山》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登高远眺水云乡,万壑千岩尽画图。
风卷孤帆归去也,月明双塔倚空楼。
烟波浩渺江湖阔,天地苍茫岁月遒。
我欲携琴来此地,清歌一曲醉江洲。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通过登高远眺,作者欣赏到水云乡、万壑千岩等美丽的景象,并且感受到风卷孤帆归去的情景以及月明双塔倚空楼的宁静之美。
在描写中,诗人的视角从远处开始,逐渐深入焦山的细节,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热爱之情,希望有机会来此地携琴清歌一曲,醉于
相关推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连山拥沧江”“峭绝视兹鲜”“林深鸟声悦”“方吾抱幽介”等,理解诗意,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答案】 ①连山:指焦山的群山。沧江:指长江。②由来:从来。③一气结:指焦山一带地势高低起伏、云雾缭绕,如一气呵成。④殊不丽众巘:众巘,众山峰。⑤林深:指山林茂密。⑥人自远:指人们远离尘嚣,心旷神怡。⑦抱幽介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江势东倾剧建瓴,中流岩壑隐禅扃。 2. 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争摸瘗鹤铭。 3. 修竹捎云凌北固,桃花吹浪涨南溟。 4. 上人劝赋斯山境,乞与微吟勒翠屏。 【译文】 江水向东倾斜,水流湍急如破堤之势,在中流处岩石峡谷隐约可见禅关。 游人谁能渡过降龙钵,过客争相抚摸瘗鹤铭。 修长的竹子高耸云端
这首诗的原文是: 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 下面逐句解释: 1. “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 砥柱:指位于黄河北岸的三门山(即现在的秦皇岛市燕山),因地势险峻而得名。 - 中流:河流的中心部分。 - 障北溟:挡住了北方的海域(渤海)。 - 海门:是指黄河入海口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每句话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再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作答。“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的意思是:在山间湍急的溪流旁,寻找寺庙,把酒杯斟满,以寄托自己的情怀。其中“乱流”指的是湍急的溪水;“梵刹”是佛教寺庙的通称;“洒酒”指饮酒,诗人在这里借酒抒发情感。“西北分天堑,东南缺地维”的意思是
【注释】 碧岫:青色的山峰。沧波:苍茫的水波。幽人:隐士,隐居者。旧隐称:指古代隐士的居所。云藏三诏洞:传说中,云雾笼罩了三诏书洞。三诏是唐代皇帝对隐者的赐诏。林寂四禅僧:在树林中寂静的四禅僧。禅,即禅宗,佛教宗派。岸火分京口:江边有火焰般的火光。分,分散,这里指燃烧。京口,古地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北端交汇处。江涛接广陵:江水波涛滚滚,与广陵相接。广陵,又称吴郡,古地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游焦山》。下面是诗句及注释和赏析: 1. 绀宇写澄瀛,丹台接化城。 注释: - 绀宇:指深蓝色的房子或建筑,绀是一种深红至黑色的颜料,常用于绘画。 - 澄瀛:指的是水面清澈、天空广阔的景象,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理想的地方。 - 丹台:红色的台阶,这里比喻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 化城:指仙城,即仙人居住的城市。 2. 岸形临水断,楼势倚江清。 注释: - 岸形
【注释】 横江:横渡长江,泛指游历。焦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是著名的名胜古迹。舣舟:停船靠岸。看山行:游览山景。 海滨:指江边,靠近江边的地方。烟堠(hòu):烽火台,这里指瞭望烽火台。分帜:分散的旗帜。树杪(miǎo):树枝的顶端。风帆:船上的帆船。近城:靠近城池。 去国:离开故乡。轻:轻快。雁落:雁群飞过,这里比喻人飘泊不定。诗健:诗才敏捷。逐潮生:随着潮水涨落而产生诗兴。 闲心
焦山,又名焦山,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西北。 焦丘:指焦山所在的地方。龙卧浪冥冥:形容山势高耸,云雾缭绕。 瓜步:即瓜州,在今江苏省六合县东南,长江北岸,古称“江洲”。云回海树青:意思是说云彩在天空中旋转,像大海中的树木一样青翠欲滴。 风尘:这里指战乱、动荡的时代气氛。焦光洞:指焦山中的焦光洞。焦光洞是焦山的著名景点之一,传说古代仙人曾在此炼丹修道。重问焦光洞:意思是说再次去探询焦光洞的秘密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游焦山 - 注释:游览焦山。焦,地名,今位于江苏省。 - 译文:我在焦山下游览,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赏析:首句点明了作者的目的地和活动——游览焦山。通过“游”字,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为后文的景色描绘和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2. 洞口孤云面面生 - 注释:在焦山洞口遇到孤零零的白云,感觉它们仿佛是专门为了等待我来而出现。 - 译文:在焦山洞口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昔年过焦门,风帆径飞度。 - 过去我走过焦山的城门时,风帆迅速飞过。 2. 老矣遂此游,清绝快平素。 - 我年老之后终于来到这里游玩,感觉格外清新愉快,这是平常难以体会到的。 3. 僧堂列古鼎,款识成周铸。 - 僧房中排列着古老的鼎器,这些鼎器上的铭文是周代铸造的。 4. 秀叠水墨屏,晴披浓绿树。 - 山峰秀丽,层层叠叠如同水墨画般的屏风
【诗句解析与译文】 游焦山 末照流晴艳,长风薄暮潮。山藏江寺古,林引海门遥。露气通丹井,云根长药苗。鹤书丰草护,鳌背袐岩超。灵境真无匹,仙人不可招。翛然遗世想,万籁寂松寥。 注释: - 末照流晴艳: 傍晚时分的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水流,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这里的“末照”和“晴艳”描绘了夕阳下水面的美丽景象。 - 长风薄暮潮: 傍晚时分的微风轻拂着海面,形成了涌动的潮汐
注释: 奋立长疑北海鹏,泼天波浪觉轩腾。 当年人借林泉隐,千古山从姓氏称。 瘗鹤铭存浑莫辨,吸江亭敝尚堪凭。 兹游已惬平生愿,况复禅参最上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焦山时所作,通过描绘焦山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首联“奋立长疑北海鹏,泼天波浪觉轩腾。”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诗人站在山顶,仿佛看到了北海之畔的大鹏鸟在翻飞,感受到了天地间的巨大波澜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提示信息来分析赏析。 游焦山 江天鼓棹入林皋,胜地攀缘兴转豪。 帆影乱飞京口渡,滩声骤激海门涛。 布金法界栖云净,浮玉仙岩架壑高。 石壁留题俱幼迹,摩挲读遍首频搔。 注释: ①江天:指长江之水天一色的辽阔景象。 ②林皋:指树林、草地。 ③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④京口渡:地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游焦山”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圈出相关诗句,最后进行赏析。本诗前四句是写诗人到焦山游览,后四句是写在山上的所见所闻。第一联,诗人登上焦山,驻足停留了几天,他游览了焦山的名胜古迹;第二联,登上焦山后,他在山顶迷路了很远,远望山峰郁郁葱葱,山色青翠欲滴,仿佛压得船篷都低下了头;第三联,登上山顶后
这首诗名为《游焦山》,是一首描绘游览焦山风景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markdown 诗句翻译与注释 曈昽晓色开扶桑,水光接天云连江。 - 曈昽: 清晨明亮的样子。 - 晓色开扶桑: 早晨的阳光照射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东方,这里用“扶桑”指代东方初升的太阳。 - 水光接天: 水波与天空相连。 - 云连江: 云雾缭绕着江流。 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 -
【注释】 苍江:指长江。极:尽。扁舟:小船。翠微:青山。龙归钵:传说中龙的归处。龙钵,即龙山。海近:水边。鹤守扉:仙鹤在山前守卫门户。何当:何时。题壁去:题写于壁上。盘礴:盘旋,徘徊。 译文: 想要尽情游览这长江胜景,划着小船就指向青山。 潮声像要与石头争斗一样,风力挟带船帆飞向远方。 靠近大海时看见有龙回到它原来的山中,山顶空旷时仙鹤守卫着它的门户。 何时能到那题诗的地方去,把衣服解下来盘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描绘了他对焦山的游览经历。下面是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1. 我昔金焦互量比,曾云在此不在彼。 我从前曾经比较过金山和焦山,认为它们各有千秋,不可比拟。 2. 昨来浮玉凭朱栏,又觉人间鲜并美。 昨日我来游览金山,站在朱红色的栏杆上欣赏美景,发现人间还有不少值得欣赏的地方。 3. 东瞻岛屿藐拳石,蓬莱有无只虚拟。 向东望去,可以看到一些岛屿,这些岛屿上的山峰虽然渺小
注释: 风起中流浪打船,指的是在海上漂流的艰难生活。秦人失色海云边,指的是在海上看到秦朝的船只,感到惊讶和担忧。也知赋命原穷薄,意味着已经意识到人生的有限和命运的无奈。尚欲西归太华眠,表示仍然想回到家乡,安息在华山脚下。 赏析: 这首诗以游焦山为题,描述了在海上漂流的生活和感慨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情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诗中的“风起中流浪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