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
郴江百咏东楼
介绍
。
《郴江百咏·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郴江百咏·其二
郴水西来忽到家,故人相望若天涯。
欲知别后离愁意,不向郴州却下巴。
这首诗通过描绘郴江的流向和沿途的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郴水西来忽到家”一句,既写出了郴江水流的方向,也暗示了友人与自己的距离之远;而”故人相望若天涯”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在郴州遥望着远方的友人,仿佛他们之间隔着无尽的距离。
后两句”欲知别后离愁意,不向郴州却下巴。”则是诗人通过想象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如果郴江无法流向自己的家乡(即“巴”),那么他就会选择离开郴州
相关推荐
《郴江百咏东楼》是宋代阮阅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来表达诗人的感慨。下面是诗句、译文及赏析: - 诗句: 1.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2. “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 - 译文: 1. 城墙上的敌楼与东边的群山遥遥相对,是谁建造了那高耸入云的高楼,共有十二层栏杆。 2. 孤雁没有归来,山上的松树已经苍老,春风拂过,太阳升起已有三竿。 - 赏析:
【注释】 郴江:指流经湖南郴州的湘江。 百咏东楼:指宋代诗人黄庭坚《郴州旅舍》诗“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中的“郴江”和“东楼”。此处以“郴江”代指郴州,用“百咏”表明是多首关于郴州的诗。 曲槛:曲折的栏杆。 危梯:高高的楼梯。 紫翠:指山上茂盛的绿色植被。 苏仙:指唐代刺史苏味道。 屐(jī):一种鞋底扁平、有齿的鞋子。 穷:尽,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郴州的自然风光
【注释】 郴江:指流经郴州(今属湖南)的桂江。东楼:即东城上的高楼,为观赏桂江风光之胜地。危亭:高高的亭子。摘云:摘取天上浮云。四边:周围。山色:山峰的颜色。翠:深绿色。馀蕴:剩余的意脉。草色花光:花草的颜色和光彩。尽:完全。 译文 城上高楼可以摘到天上的浮云,四周是青山绿水环绕着。从高处向下俯瞰,城中景色一览无余,只见草木葱茏、春意盎然,一切生机勃发。 赏析
【注释】: 修竹:长而高耸的竹子,形容高大挺拔。苍苍:青翠欲滴的样子。剡川:地名,在今浙江嵊州一带,相传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的地方,因而得名。《世说新语•汰侈》:“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法帖,以为‘此真定武好事者,虽古之西巴、夏石,不能过也。”羲之: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永和年:指晋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名流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聚会,作诗作文
【注释】 郴江:指湖南省郴州市。百咏东楼:指宋代诗人刘克庄在郴州东楼所做《郴江百咏》诗一百首,这里泛指郴州地区的众多诗词作品。 百紫千红一径深:形容花木繁盛,道路两旁的小路里种满了各种花卉和树木。 胭脂:一种鲜艳的红色颜料,这里指花朵的颜色。为地:作为地面铺陈着。为林:作为树林点缀着。 有人来问春何在:有人来询问春天在哪里。 向道花间无处寻:却不知道春天在何处寻找。 【赏析】
注释:在郴江边的东楼,我结茅为庐,编竹为墙,面对高高的丛树,我不栽种修长的竹子也不种植松树。 只要有几枝像雪花一样的花,就足够陪伴我度过寂寞的岁月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郴江边的东楼里,与自然为伴,不追求繁茂的植物,只欣赏几枝如雪的花朵。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但得数枝花似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
注释:郴江边的诗人们赞美东楼的美景,三仙一相有遗风。清淑之地谁言穷困?寄给郴阳忠信之士,得名端合谢韩公。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郴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郴江百咏东楼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郴州人民的敬仰之情
诗句: 娟娟细细两三丛, 却厌桃花相近红。 已有数枝湘浦月, 不消千亩渭川风。 注释: - 娟娟细:形容树木的枝叶纤细而优美。 - 细细:进一步描绘了树木枝叶的精细程度。 - 两三:数量词,表示树木的数量不多。 - 丛:聚集的意思,这里指多棵树聚集在一起。 - 却:转折连词,表示与前面内容相对立或有所不满。 - 厌:厌倦、不喜欢。 - 桃花:此处借指春天的花朵,通常用来象征美好和诱惑。 -
【注释】 范晔:南朝宋的大臣,曾主持编撰《后汉书》,著有《南史》。才书十二人:指范晔所著《后汉书》中的12位人物。《南史》中记载的12位人物。桂阳三太守:南朝宋时,桂阳郡有三个太守。 【赏析】 《郴江百咏东楼》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描绘郴江景色,抒发对故乡和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东京吏治孰称循”意为在首都洛阳,谁还能说官吏的治理是循规蹈矩的呢?这里用反问的手法,表达出作者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和愤慨
诗句释义: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译文: 在险峻的城墙下,雉堞耸立于东山之颠,是谁建造了高高的楼宇,栏杆高达十二层。 关键词: 雉堞、危城、东山、高楼、栏杆、十二层 赏析: 此诗以描绘一座高楼的壮观景象开篇,通过对“雉堞”“危城”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谁创”一问,引出了这座高楼背后的创造者,为下文的“独鹤不来松已老
注释:郴江百咏东楼。 和气薰蒸庶草灵,昔年闻有紫芝生。 史官不绝书祥瑞,几欲图形献此名。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郴州的美景和历史传说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郴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传说,传达出诗人对郴州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关注和尊重,以及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markdown 郴江百咏东楼 译文 万萼千枝二月春,只愁风雨便成尘。 不知谁撷香英去,自有寻芳拾翠人。 注释 - 万萼千枝: 指春天花朵繁多的景象。萼是花的组成部分,即花瓣。 - 二月春: 春季的第二个月,通常指早春时节。此时万物复苏,百花争艳。 - 风雨便: 形容风雨来临,花朵容易凋谢。 - 寻芳: 寻找并欣赏美丽的景色或花。 - 拾翠: 采摘翠绿色的植物,比喻采摘春天的花。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郴江:指郴水,即湘江,发源于湖南省城长沙以南的郴县,流经湖南省全境。百咏:即百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每篇诗通常由八句组成。东楼:指湖南岳阳楼。翠珉(mǐn):绿色的玉。斜倚若危梯:形容岳阳楼上的景色美得好像一座斜倚的梯子。上出高城下枕池:意思是说从岳阳楼上远眺
危城雉堞对东山,帘幕秋风卷暮寒。 每向残阳新月看,几人曾此凭栏干。 - 诗句释义: 1. 危城雉堞对东山:描述一座高楼耸立在东山上,其城上装饰有坚固的城墙和尖锐的箭垛(雉堞)。这里的“危”字表明这座建筑非常高,可能是为了观察四周或防御敌人而建。 2. 帘幕秋风卷暮寒: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带着凉意吹过,帘幕随风轻轻飘动,带有一种凄凉的美。 3. 每向残阳新月看:每当夕阳西下,新的月亮升起的时候
【注释】雕:彩绘;甍:屋脊;拳石:指拳头般大小的石头。 【赏析】《郴江百咏·东楼》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组诗作品。此诗首联写东楼之高,与群山相映,令人目增明,意增远,终日看不尽。颔联以“人心”为喻,揭示出险恶的社会现实,并暗寓对世道人心的不满与忧虑之情。颈联点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末联表达自己渴望在社会上建立一番事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的愿望。全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
【注释】 1. 筇竹枝:指竹制的手杖。 2. 屐齿摇:穿着木屐,走起来声音清脆,像是踏在有节奏的节拍上,所以叫“屐齿摇”。 3. 千峰险似三川峡:形容郴江两岸山峰高峻,陡峭如三川峡谷。三川,泛指岷山、剑阁、峨眉山一带。 4. 八月潮:指农历八月间的大潮。 5.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描绘了诗人登上东楼后所见的景色:筇竹枝弯弯,屐齿摇摇晃晃,身在烟霄之上。后两句描绘了诗人所观的壮丽景色
【注释】 郴江:指郴州(今属湖南)的湘江。百咏东楼:在郴县有一座东楼,相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任永州的司户参军时所建,他曾在这里写下了《郴州旅舍》诗,后人为纪念他,将此楼称为“韩公楼”。 檐楹:屋檐和房梁。山影水光中:山的倒影和水面的光影。 携酒来时伴钓翁:携带着酒来到此地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翁。 四岸烟云芳草绿:四岸上烟雾朦胧,云气缭绕,芳草葱郁翠绿。 一栏风雨落花红
【注释】 1. 绿如青草:形容郴江水色碧绿色,如同刚割过的青草一样。 2. 净如渊:形容湖水清澈见底,宛如深潭。 3. 远近山光:远处的山色和近处的山色。 4. 上下天:形容山与天相接,云雾缭绕。 5. 蒸川:指湘江上游的蒸水,也是指湘江的源头。 【赏析】 《郴江百咏》是明代诗人张岱所作组诗中的一首。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绿如青草净如渊”
注释:城外的高大堂馆俯视郴江碧水,山峦像螺旋黛色,江水如环抱。有时我乘船来寻找风景胜地,直到夕阳西下还不想回去。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郴州游览所见之景。首句写高堂远眺,近望山水,远近相衬,层次分明;次句用“螺黛”、“环”比喻群山连绵、江水环绕;最后两句写诗人游兴未尽,乘船继续游览直到天黑。全诗意境优美,画面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郴江边的百咏中,东楼的景色最为美丽。 一坞春风北苑芽,满川流水武陵花。 注释:在郴江边,春风温暖地吹拂着北苑的嫩芽,清澈的溪流像流水一样流淌着武陵的花。 溪东旧观仙人宅,城内高楼刺史家。 注释:溪东岸有一座古老的庙宇,据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城里有一座高楼,那是刺史的府邸
【释义】 灵寿峰前有条小路,松树大门依旧对着山。幽静的隐士野翁寻找和尚来,时常可以看到辉煌灿烂的大旗飘过来。 【注释】 1. 郴江:即郴水。 2. 百咏:指众多的诗篇。 3. 东楼:指东面的高楼。 4. 灵寿峰前路有苔:灵寿峰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此诗当为诗人自注。路有苔,是说道路两旁长满了青苔。苔藓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故云路有苔。 5. 松门:松树林中的小门,即松林门。 6. 对山开:面对山而开。
注释:山中香炉水旁的瓶子,斋房中没有灰尘榻和木阁上没有铃。胡床被尘埃拂过枯藜杖,门对江山日夜关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郴江东楼所见的自然景象,以及他的心境。诗中通过描述山有香炉水有瓶、斋无尘榻阁无铃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同时,诗人以“胡床尘拂枯藜杖”表达了他对世事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诗内容及重点字词的能力。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诗内容,理解诗意,根据题目所给的注释和提示筛选出关键词,理解诗意后把握诗歌的情感。解答时,明确每句的内容,结合注释、相关语句分析,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即可。本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轩户萧条对北垣”一句交代了写作地点,即东楼;第二句写诗人独居此地无人欣赏,第三句写自己种下的檀栾树无人欣赏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郴江边的百首诗赞美东楼。 石甃方池种白莲,庵僧欲绍远公禅。 用石头砌成的方形水池中种植着白色的莲花,庵中的僧人想要效仿远公(慧远)的禅宗修行。 文皮麈尾来游处,谁似庐山十八贤。 文人的皮制麈尾是文人游览的地方,谁能比得上庐山上的十八位贤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郴江边的东楼游玩时所见到的景象和感受。诗人看到方形水池中种植着白色的莲花
郴江百咏东楼 雉堞谯楼紫翠环,红尘扰扰白云闲。 蛮烟瘴雨千峰外,邑屋人家十里间。 注释:郴江:指湖南的郴州江流。雉堞:古代城墙上呈方形的矮墙。谯楼:古代城楼上的望楼,也指城楼。紫翠:紫色绿色。纷红叠翠:形容颜色繁多而美丽。红尘:指人世间的繁华喧嚣,这里比喻喧闹的城市景象。蛮烟瘴雨:指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和环境。千峰外:在群山之外。邑屋:指城市中的房屋建筑。十里间:形容距离不远。赏析
郴江百咏东楼 注释: 1. 芳春:美好的春天。 2. 阁外:指郴江之畔,即岳阳楼下的园林。 3. 茂林中:茂密的树林之中。 4. 池上:指园林中的水池之上。 5. 新桥:新建的桥梁。 6. 路径通:通往桥梁的道路。 7. 松篁:松树和竹子。 8. 古意:古人留下的意境。 9. 我栽桃李:我种植桃花与李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郴江百咏东楼》是宋代阮阅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郴江边的东楼,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慨。下面将结合原文、译文及赏析内容,逐一进行解读: - 诗句释义: 1. 寂寂星坛长绿苔:"寂寂"表达了一种静谧而孤单的氛围,"星坛"可能指的是一个古老的祭坛或观赏星空的地方,"长绿苔"则形容其岁月久远,经历了无数个季节的更迭。整个句子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注释】 1.郴江:指湘南的郴水。郴水发源于湖南省郴州,流经郴州、汝城等县,到衡阳市汇人蒸水后注入湘江。东楼:指在郴州城南的东门外临水的一座古塔。 2.寥寥:空荡荡的样子。春:春天。仙去:指诗人自己已离开人间。 3.湖濒:即湖畔。 4.枝头禽语人难会:指诗人已离开人间,再也听不到鸟儿清脆的鸟语了。 5.石上骡踪事已陈:指诗人离开人间,再也看不到马鞍上的足迹了。 【赏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寂寞荒坛枕水边:荒凉的祭坛靠近水边,显得格外孤独。 - 长沙施药已千年:长沙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人施药。 - 松间风露如前日:松树间的风和露气与往日相同。 - 何事无人更得仙:为什么没有人能像仙人一样得到长生不老。 2. 翻译: - 荒凉的祭坛靠近水边,显得格外孤独。 - 长沙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人施药。 -
注释: 1. 郴江百咏东楼:在郴州(今湖南郴县)有一首名为《西楼》的诗,作者在诗中描绘了郴州的美景。而“东楼”可能是对这首诗的另一种称呼。 2. 朝辞湘楚暮山东: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早上离开湘楚(湖南省),晚上就已经到了东边(山东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旅途遥远,日夜兼程的情景。 3. 今在蓬莱第几峰:这句诗的意思是现在诗人已经到达了蓬莱山(山东省的一个著名景点),具体在第几座山峰上尚不可知。 4.
【注释】 圣世:太平盛世。祥:吉祥。景星:古代传说中的吉祥之星。曾闻:以前听说过。瑞日:吉祥的太阳。庆云:吉祥的云彩。中夜:半夜里,即深夜。朝斗:在北斗星附近参拜天帝。透过松梢:透过松树的枝叶。一点明:指月光从松梢透射下来。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诗人以景写情,借景抒情,将郴江月夜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赏心悦目。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规整,音律和谐,意境优美
【注释】 郴江百咏:指唐代诗人韩愈的《郴江行》诗。东楼:指作者居住之地。 藜杖芒鞋:用“藜”和“芒”作笔名,即韩愈自号退之。 水东:水边。 郡人:当地的人。 山公:晋朝王导,字山公。谢公:即谢安,字安石。 赏析: 这是一首借题发挥的小诗,写诗人在湖南任永州司户参军时,与当地百姓交往的情景。前两句描写诗人过水东时,见郡中百姓们对他的到来都感到惊异,有的还在窃笑。后两句则说郡中百姓们见他如此与众不同
【注释】 郴江:即湘江,流经湖南、广西两省。百咏:泛指诗歌集。东楼:指作者的住所。才见:刚刚看见。山中:指郴州的深山之中。瘴乡:《诗经·小雅·斯干》中有“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因以“契阔”指夫妻分离,“成说”指结婚,“执子之手”指结婚时紧握手,“与子偕老”指结为夫妇永不分离,引申为恩爱夫妻。这里指郴州人民预祝丰收。 【赏析】
【注释】 郴江:指湘江。东带连山接五羊:东边有连绵的群山,与五羊城相连;西面是郴水(即湘水)。三湘:指湖南一带。瘴乡:南方湿热之地,多瘴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广州到长沙途经郴州时所看到的风光和感受。开头两句描写了沿途的自然景色,接着一句点明主题——这里是一个瘴疠之地,不宜久留。最后一句则以感慨结束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岭南地区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诗句原文: 萦迂鸟道少人通,只有豺狼夜过踪。 自炫崚嶒逾百丈,安知七十二高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郴江边百丈山的独特景象进行了描绘。首句“萦迂鸟道少人通”,描绘的是山路蜿蜒曲折,很少有人行走的荒凉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孤独的感觉。接着第二句“只有豺狼夜过踪”,以豺狼作为象征,描绘了山林中野兽出没的情景,增添了一份野性和危险的气息。 第三句“自衒崚嶒逾百丈”,则转向对百丈山本身的描写
这首诗描绘了郴江东楼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瘴山蛮岭斗嵯峨(注释:瘴山:指瘴气弥漫的高山。蛮岭:指蛮夷居住的险峻山峰。) 高可跻登不可磨(注释:高:形容山峰之高;跻:登,攀爬。登:登上。) 万岫千岩皆阘茸(注释:岫:峰峦。阘茸:草木丛生的样子。) 一峰孤秀不如多(注释:孤秀:单独突出,特出。) 赏析:此诗通过对郴江东楼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注释】 㟝嵝:即“岣嵝山”,在湖南省郴州市城北约20公里处。峻峭险峻,山形如人,故称。碧霄:青天,天空。琼瑶:美玉。顽石:粗犷的石头,不细腻的石头。昆刀:指雕刻匠人的刻刀。雕:雕刻。 【赏析】 首联是写诗人登上东楼远眺所见之景。诗中“㟝嵝”二字点出所望之地。“崎岖”二字写出了山峰高耸、陡峭的情状。“面碧霄”三字则表明此峰直插云霄,与碧霄相对峙。“何曾温润似琼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峰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郴江百咏东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郴州(今属湖南省)的深厚情感。"郴江"指的是流经郴州的河流,"百咏东楼"可能是指许多诗人都曾在东楼(可能是当地的一座建筑或景点)吟咏过。 2. 休言鸟道与羊肠: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只有鸟道和羊肠小道才算是路。这是在强调郴江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即使没有鸟道和羊肠小道,也能找到一条美丽的道路
这首诗的原文是: 牛山日日夕阳红, 鹿洞年年草色浓。 更有当时马行处, 郴人犹指旧骡踪。 逐句释义及赏析如下: 牛山日日夕阳红,牛山是位于湖南衡阳的一座小山。每天夕阳西下,红色的太阳照耀着这座山,给山增添了一份美丽。这里的“牛山”并非实际存在的山峰,而是诗人用来象征某种景象或情感的地方。在古代诗词中,“牛山”往往用来象征一种沉沦、衰落或者无尽的哀愁
【注释】 1. 郴江百咏:指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在郴州任上所作的诗词,共一百首。东楼:即郴州东楼上的诗作。“百”和“咏”都是双数的意思。 2. 哓(xiāo)哓:嘈杂。根:本源。 3. 顽石亦纷纷:形容石头也像人一样多嘴多舌。 4. 缄(jiān)口藏长舌:闭住嘴巴不言语。 5. 道路:这里指官场。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诗人贬官郴州时。诗人在郴州任上曾创作《郴江百咏》百篇诗作。此诗为其中一首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在郴江边有一首名为《东楼》的诗。 风驭云轩鹤羽轻,野麋常此望霓旌:风吹动着云轩,就像鹤的翅膀一样轻盈。野麋经常站在这个地方,望着那像彩虹一样的旗帜飘扬。 当时岩下藏身处,依旧春来草自生:那时候我在山岩下躲藏,如今春天来了,草丛自然又生长起来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对东楼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首句“风驭云轩鹤羽轻”
诗句原文: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 注释: - 危城:指地势险要的城池。 - 雉堞(zhi é):古代城上的一种矮墙,用于防御。 - 谁创:是谁创建的。 - 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 - 十二栏:指楼有十二层栏杆。 译文: 在这座险要的城池之上,城上的矮墙面对着东面连绵的山脉。是谁建造了这座高楼?它高耸入云,有十二层的栏杆。然而没有仙鹤来此栖息
郴江百咏东楼 泉如铅汞流丹灶,石似珊瑚出海涛。 不会当时融结意,区区虽巧亦何劳。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郴江的景色和美丽。首联写泉水如同铅汞一样流淌在丹灶之上;颔联写石头像珊瑚那样生长在大海之中。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感慨,认为它虽然巧妙但并不重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郴江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首联“泉如铅汞流丹灶”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泉水的流动和颜色
诗句:勾践因何渡楚川,苍苍双石卧寒烟。 译文: 勾践因何渡过楚水,苍茫的双石卧在寒烟之中。 当时纵使是权谋诡计,片石又怎能作履穿。 注释: -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后被吴王夫差击败,被迫求和。 - 渡楚川:指渡过楚水的困难。 - 苍苍:形容山的颜色。 - 双石:两棵巨石。 - 卧寒烟:形容石头躺在雾气中的样子。 - 淫巧:指奸诈、狡猾。 - 片石:一块小石头。 - 安能:怎么能。 -
【注释】 扁舟:小船。退之: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叉鱼祷雨:古代民间传说,用叉鱼来祈求风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初春乘船经过郴江时写的。当时,正值春雨连绵之时,作者触景生情,想起韩湘在郴江边叉鱼祷告求雨的情景,感慨不已,便即兴写下了此诗。 首联写诗人乘扁舟顺流而下,船速如飞。“斗”指北斗星,古人常用北斗来指示方向,这里比喻船行之快。 颔联是说:不但郴江景色美好
【注释】 郴江:指流经郴州(今湖南郴州市)的桂阳水。 东楼:《资治通鉴》记载,唐僖宗时,宰相孔纬为避宦官之害,自请出京,在郴州桂阳东楼上题诗一首:“我梦君归我,我谁与共守?我梦君不见,君来妾亦愁。”此即《郴江百咏》之一。 老蛟:指龙。 力斗死池中:比喻死去的龙仍然奋力争斗。 山下流泉暗谷通:暗指山间幽深的洞穴。 风雨年年常十五:相传古时郴州一带以“风生水起日逢十”著称
【注释】 卷地:波涛汹涌。乔木:高大的树木。年年:每年,指一年四季。无情甚:多么冷酷无情啊。沙嘴:江边的沙子。才高又压平:水涨时,沙洲会被水淹没,所以用“又压平”来形容其被淹灭。 【赏析】 《郴江百咏·东楼》是清代诗人彭定求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参天乔木”为起兴之词,借写秋雨无情,暗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现实。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深刻
注释:郴江上的诗歌很多,东楼是作者的住所。楚地的风俗声音错误很多,近来才证明桂门是错的。分明流向郴州的河流,现在叫做崇德河。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郴江上诗歌数量之多及其来源的考证,揭示了诗人创作《郴江百咏》的动机和目的——纠正当时人们对于郴江的错误认识,并指出了“此水今名崇德河”这一事实的由来,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探求精神。全诗语言简练,寓意丰富,既表达了诗人纠正谬误的决心
注释: 溅溅的溪水,映衬着石上的磷光,两岸山花野草春意盎然。 流水流去前滩,不知流向何处,也不知道是该向谁诉说心中的怨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春天的美景图,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首句“溅溅溪水石磷磷”形象地描绘了溪水激荡的声音和石头上闪烁的光芒,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次句“两岸山花野草春”,则将视线从溪水转移到了岸边的山花野草
{"诗句:不求至道不修真,一穴涓涓岂有神。" "译文:我不追求最高的修炼,不去追求真正的修真,因为我知道,即使是一滴水,也有它存在的意义。"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他并不盲目追求高深的修炼方法,而是认识到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也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洞察力。"} {"诗句:王锡苏耽已仙去,未应皆是酌泉人。" "译文
```plain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 注释与译文: -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 危城(城墙):形容地势险峻或建筑雄伟的城池。雉堞(zhì dié):古代城上的矮墙,这里指城墙上的矮墙和垛口。东山:即东面的山丘。谁创高楼(谁建造了这座高楼):疑问句,表达对某人的好奇或疑问。高楼(高耸的楼房):指建在山上或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十二栏
注释: 1. 郴江百咏东楼:指《郴江百咏》中的“东楼”,这里指郴江边的东楼。 2. 可畏人情与世途:形容人心险恶,世道艰难。 3. 险如波浪起江湖:比喻人心险恶,世道艰难。 4. 岂知荆楚山川地:意为哪里知道荆楚的山川景色。 5. 坎井泓泉无处无:意为哪里有不有坑井、山泉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首句以“可畏人情与世途”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人心险恶,世道艰难的感慨
【注释】 郴江:即郴水,发源于湖南,流经湖南省境内的郴州、永兴等地,东流入耒水。百咏:指历代诗人对郴江风光所作的许多诗篇。苏仙:指唐代大文豪李白。他曾被流放夜郎(今贵州仁怀),后来被赦免,在郴州逗留时自号为“谪仙人”。橘井:传说中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曾隐居于湖南的山阳县(今耒阳市黄沙街附近)种柑树,有泉水从井中涌出,甘美如酒。后人因以“橘井”称此泉。愈:指宋代著名医学家、政治家李纲
诗句:未载人间肘后书,此名直恐是相诬。 译文: 古人诗病知多少, 试问从来疗得无。 赏析: 《郴江百咏东楼》是一首描绘郴江景色的诗词。诗中通过“谁创高楼十二栏”和“独鹤不来松已老”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现。其中“独鹤不来松已老”一句,更是将自然与人事相联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阮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
诗句原文:清冽渊渊一窦圆,每来尝为试茶煎。 译文:清澈的泉水从洞穴中流出,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尝试煮茶品味其独特的风味。 注释: - 清冽渊渊:形容水质清澈、甘甜,如同深潭中的水一般。 - 一窦圆:指的是一个洞穴或者泉眼。 - 每来尝为试茶煎: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尝试用这清冽的泉水煮茶,以此品尝泉水的独特风味。 赏析: 《郴江百咏·圆泉》是宋代阮阅所作的一首描写郴江美景和生活情趣的诗篇
【注释】 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 从赐骊山妃子沐,人间处处重温汤。 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从:跟随,引申为由……而。 “骊山”二句:骊山温泉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的地方,这里指用温泉水代替酷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温泉的神奇作用,来赞美它给人们带来的清凉舒适之感。 诗的前两句写温泉的作用。诗人首先提出疑问:“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接着便作回答
诗句释义: 1. 郴江百咏东楼 - “郴江”是指位于中国湖南省郴州市的一条河流,而“百咏”则意味着对这一地区多方面的描写和赞美。“东楼”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建筑,也可能是泛指一个地方性的风景或地标。 2. 僧舍灵源静不流 - “僧舍”指的是僧人居住的简陋住所。“灵源”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寺庙或景点,而“静不流”意味着这个地方非常安静,没有嘈杂的声音。 3. 只供斋钵与茶瓯 -
郴江百咏东楼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酿酒的诗。 玉为曲糵石为垆,万榼千壶汲未枯。 山下家家有醇酒,酿时皆用此泉无。 注释: 玉:指泉水中的矿物质,如钙、镁等微量元素。 曲糵:酿酒用的发酵剂。垆:烧火用的土砖或陶制炉子。 万榼:指一万个酒器;榼,古时一种圆形的饮酒器皿。 千壶:指一万个酒壶。壶,古时的容器,用来盛酒。 山下:指山脚下。 家家:家家户户。 醇酒:美酒。 酿时:酿酒的时候。 皆:都。 赏析:
《郴江百咏·东楼》是宋代阮阅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东楼的美景与意境。下面将逐一展开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流出山根无尽时:这句表达了郴江之水从山根流出,绵延不绝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和永恒。 2. 潜深不似瀑泉飞:这里用比喻的方式,形容郴江的水流虽然深沉,但它并不像瀑布那样急速飞溅,而是静静地流淌。 3. 欲洗须知是钝机:诗人通过“欲洗”这一动作,暗喻要想洗净世俗的尘埃和内心的污垢
《郴江百咏东楼》是宋代阮阅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东楼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首句:“太阿气在斗牛边”。这里的“太阿”指的是传说中的剑名,而“斗牛”则是指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这里用来象征剑气或剑意。 - 次句:“报惠论雠世有仙”。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似乎在说,世间的恩怨和争斗并不能真正影响他的心境。 - 末句:“地灵安肯为生泉”
【注】:郴江,指郴州。百咏,指《郴州志》。东楼,郴州州治在郴江之东。汲引,援引。 注释:玉洁冰寒彻底清,不因汲引有亏盈。廉泉让水贪无异,空使时人恶此名。 赏析: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首句“玉洁冰清”,以玉和冰为比,写出了东楼的纯洁高雅;次句“不因汲引有亏盈”,则是说东楼的清高,并不因为有人援引而有所改变。第三、四句是说那些贪官污吏,他们与东楼的清白相比
这首诗出自宋代李彭的《郴江百咏》,下面是逐句解读: 第一句:“春欲为霜夏欲冰,一山寒气逼人清。” - 注释:“春欲为霜”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天气转冷;“夏欲冰”则预示着夏天到来,气温将会降低。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郴州四季气候变化的敏锐观察。春天和夏天是郴江周边最为温暖的季节,而随着季节更迭,气候逐渐变得寒冷。这种变化不仅让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也让他对郴江的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注释】 东楼:指郴州东面的一座楼。 涓滴溉田畴:指水很小,灌溉田地。 重滩:多水的险滩。 瞿塘:山名,在四川奉节县,长江三峡之一。赣水:即赣江,长江支流,流经江西,在赣州附近入湘江。鉴:镜子。清流:清澈的水流。 【赏析】 首句“不分涓滴溉田畴”,是说水虽小,但能够滋润农田;次句“只有重滩碍巨舟”,说明水虽小,但有险滩阻路,难以航行。这两句诗把水和陆巧妙地结合起来写,既表现出水对农业的益处
注释:郴江上的百咏东楼,我孤独地依靠着枯木相伴寒藤。曾经在当年孔丘的故乡隐居生活。在空寂的深山穷谷里,如今文杏树又争相争名了。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咏史词。全词通过对郴州东楼和孔丘故居的对比描绘,抒发作者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兴衰成败的深刻思考。词中通过枯木、寒藤、文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孤寂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孔丘故乡的描述,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整体上
注释: 莽草:指乱草。寒芦:指的是冬天里的芦苇。经:常,通“经”,即经历,指被提及。八峰:指的是郴州的东岳衡山,有八座高峰,故称“八峰”。乱云:指纷杂的云雾。直到:一直到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乱草和冬芦苇中,那郴州的八座高峰依然巍峨耸立,历经沧桑却依旧存在。只是因为一句关于鹅湖的谶语才让这个地方有了如此称呼。 赏析: 本诗描绘了郴州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通过对郴江和郴州的描绘
【注释】 灵寿(sùlù)山:在今河南林县北,因山上有古梵宫遗址而得名。蒙泉:佛教禅宗名寺,在山西五台县。曹溪:即曹溪南寺,在广东曲江县。径通:指禅学思想互相交流的通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古灵寿山前古佛殿、白云寺的赞美。灵寿山古时以佛道为重,僧侣众多,故称“古梵宫”。僧人斋食,多用粥鱼等素食,故云“粥鱼斋鼓”。白云中,即指寺庙所在的山林之中。和尚若懂得禅学的真谛
【注释】 郴江:指郴州江。 百咏:即百咏图,指各种山水画。东楼:指郴州的东城楼,又称湘南楼。 十里:指离城十里的城南道。 一泓(héng):一潭水。寒水:清凉的水。 翠微:青翠的山色。 衲(nà)子:僧人的服饰。 汲:打水的意思。 疑是:好像,似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郴江景色的七言绝句。诗写郴江之美,以“十里城南古道场”开头,点出地点。接着写江面,“一泓寒水翠微傍”,用一个“傍”字
注释:城外有一座招提寺,竹隐门是它的门。那里没有一点名利的尘埃。在蒲团纸帐和松窗之下,却有一位安禅的人。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招提寺的宁静与幽雅。诗人通过写竹隐门、无名利尘埃、安禅藏卷等元素,生动地描绘出了招提寺的宁静与幽雅,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安宁
注释:郴江的百首诗咏唱的是东楼。寺古老僧人已经不在,丈室空无一人。我来试探老禅翁(指禅师)。 直松曲棘都休道,庭院山茶为什么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郴江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首句“寺古僧残丈室空”描绘了郴江边上寺庙古老、僧人已经不在,丈室(即寺庙中的主屋)空空荡荡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氛围。这里的“寺古”、“僧残”和“丈室空”三个词组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作品。诗名《郴江百咏东楼》,作者通过描绘郴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首句“郴江东畔小禅林”描述了郴江边上的小禅林,这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致。这里的“禅林”指的是佛教修行者居住的地方,通常建在山林之中,远离尘世喧嚣。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禅宗修行场所,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同时,这句还巧妙地运用了“地布金”这一意象
【解析】 这是一首题咏的绝句。诗中“东楼”指诗人居住的地方,即“修篁乔木水西涯”。诗人以清丽的笔墨描绘了东楼四周的景物。 “修篁”:长而高的竹子。 “乔木”:高大的树木。 “水西涯”:水边的西边。 “古屋颓垣达磨家”:达摩是南印度人,曾到中国传教,后来回到南方。据传说,他曾在岭南(今广东一带)住过一段时日,所以岭南有达摩寺。此句写“东楼”之旁,有古屋、颓垣、残墙和达摩家。 “持钵但闻僧乞供”
诗句原文: 竹外长桥过水西,林中钟磬旧禅扉。 筇迎残月僧包去,帆背斜阳客艇归。 注释与赏析: - 注释1:“竹外长桥过水西”,描述了一座横跨在江流之上的长桥,桥外是竹林,桥的一端连接着水西。 - 注释2:“林中钟磬旧禅扉”,在树林深处,有一扇由钟磬声敲响的禅门,透露出一种幽静和深远的气息。 - 注释3:“筇迎残月僧包去”,一位拿着筇杖的僧人在残月下离开寺院。 - 注释4:“帆背斜阳客艇归”
【注释】 1. 郴江:指郴江,即郴州江流。 2. 石虎城西:指郴州的石虎城。 3. 支提:指佛教的“支提山”。 4. 祖灯传:指禅宗的“达摩祖师面壁传法”的故事。 5. 双岩桂:指双岩寺的桂花。 6. 庭前柏子禅:指庭前的柏树,比喻禅宗的悟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郴州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郴江之景,后两句写寺庙与禅宗。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郴江百咏》。 第一句“江岸南峰对石城,僧房高在乱云层。”描述了郴江两岸,南面山峰对峙,石头城屹立在那里。而高耸入云的僧人住所,就位于乱云之中。这里,诗人通过“对峙”、“高耸”等词形象地描绘了山与石城、僧房的壮丽景象;而“乱云层”更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第二句“台前天阔秋多月,塔上风微夜有灯。”则转入到了郴江之畔的景致。天边辽阔的天空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这是一首描写郴江景色的七言绝句。 谁营僧舍近西城,今与行人作短亭:谁建造了僧人住所,现在在西城边为行人修建了一座亭子。 庭下秋风花簌簌,门前春水竹青青:庭院里秋风吹过,花儿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门前的春水流淌着,碧绿的竹子显得格外青翠。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郴江两岸的美丽景色。首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僧舍和行人亭子的位置进行了巧妙安排
诗句一:空庭生草路生苔,寂寂荆扉小径开。 - 译文:庭院里生长着青翠的草和苔藓,一条寂静的小路上,门扉紧闭。 - 注释:荆扉,荆条编织的门。 - 赏析:诗中的“空庭生草”,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荒凉的景象,通过这种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暗示出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句二:有客试泉方到此,须知不是为僧来。 - 译文:一位客人来此试泉水,这里并非只为僧侣而来。 - 注释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这是一首赞美东楼的诗,诗人在郴江边赞美了东楼的美。 老僧不复识丛林:老僧不再认识丛林,因为他已经老了。 只说幽栖是息心:只说隐居是静心的。 可惜一溪东去水,更无轩石称登临:可惜的是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去,没有石头可以登临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东楼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东楼周围的景象,表达了对东楼的喜爱和赞赏之情。首句“老僧不复识丛林”,以老僧的口吻写自己已经不再认识丛林了
【注释】 郴江:指潇水。湖南郴州有湘江、潇水,合称“郴江”。 百咏:即《百首诗》,古代诗歌总集名。 东楼:即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门上。 楚人:指屈原。 石虎:指战国时楚国的石基。相传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楚怀王被囚于武关,楚人想杀其子顷襄王以报仇,但因顷襄王年幼,故派兵护送到秦国。秦人见其貌美,欲占有之,用五花大绑,将楚王放在大竹笼中,让五匹马驾车,绕三周后放之。楚王醒后,逃至洞庭湖一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郴江百咏》中的第一首诗。它描绘了郴江的美丽景色和渔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句注释: - 郴江淼淼接湘天:郴江水浩渺宽广,与湘江相连天际。 - 层壁重崖北水边:山峦叠嶂,水流湍急,位于郴江之北。 - 数日东风春浪恶:经过数日的春风,使得江面波涛汹涌。 - 渔舟不是莫愁船:渔船不是《莫愁乐》里的船。 译文: 郴江浩渺宽广,与湘江相连天际
郴江百咏东楼 羽节云旌事已空,旧庵今在最高峰。 拂坛不见当时竹,系马犹存旧日松。 注释:羽毛装饰的旌旗已经没有了,过去的事都已成为空谈,如今那座庵堂依然坐落在最高的山峰上。曾经在那里拂拭过道场的石坛现在看不见了,可是那棵曾经拴马的古松依然挺立着。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登高望远时对过去往事的感慨和追忆。首句“羽节云旌事已空”,以羽节云旌比喻过去的功名事业,已经化为虚设,一切已成空谈
【注释】 郴江:指湖南省郴州,是湖南四大名山之一。百咏:泛指各种诗歌。东楼:指郴州东门外的高楼台阁。蔡琰(yǎn yǎ):字文姬,东汉末年的才女诗人,蔡邕的女儿。潸然:流泪的样子。蔡琰曾作《悲愤诗》,后人称她“文姬悲愤”。噀酒:喷酒,形容酒神的威力。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重游郴州东楼,触景生情,想起当年流落异乡的蔡琰,感叹人世沧桑和人事变迁。首句点明题旨,二、三两句由眼前之景引出往事,四
``` 颍人间欲问郴人,卫飒如何似寇恂。 只恐当时遮道者,不应皆是惜留人。 注释: - 颍间:指颍川之间,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河南境内的颖川地区。 - 卫飒:东汉官员,字子产,河内脩武(今河南修武)人,曾任历州刺史、桂阳太守等职,后在家中去世。 - 寇恂:东汉初年将领,字子翼,颍川郏县(今河南临颍)人,与卫飒同为汉朝官员,因功被封侯。 - 遮道者:阻止道路的人,指反对或阻碍的人。 - 惜留人
这首诗的原文是: 郴江百咏东楼, 疏林翠竹水沧沧。 问是刘公旧隐堂。 但得青编有完传, 故居寂寞亦何伤。 注释: 【注释】: 1. 郴江:指郴水,流经湖南郴州等地,因郴州古为郴县,所以称此河。 2. 东楼:指郴州的东楼。 3. 疏林翠竹水沧沧:形容景色清幽,环境宜人。 4. 刘公:即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曾任苏州刺史。 5. 青编:指藏书。 6. 故居:指刘禹锡在郴州时的家宅。 赏析:
【注释】 郴江:指郴水。郴水发源于湖南永兴县,流经湖南、广西两省区,在广东境内注入珠江。郴水流域是楚文化和湘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屈原的故乡。百咏:指许多诗篇。东楼:指郴州东城上的高楼,即今郴州市人民公园内的东湖亭。山中:指郴州山中。酒官泉:指郴州山中的酒器。窊樽(yǐn zūn):盛酒之器。窊,同“酝”。 【赏析】 这首诗以郴州山水为背景,借景抒情,抒发对家乡山水的怀念之情。首句写山中泉水
郴江百咏东楼 林花岸柳草芊芊,山下长桥跨碧川。 往事茫茫无问处,不知迷俗是迷仙。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这是一首描写郴江美景的诗,诗人以东楼为背景,描绘了郴江两岸的美丽景色。 林花岸柳草芊芊:林花,即树林中的花朵;岸柳,即河岸边的柳树;草芊芊,即草丛茂盛。这三者共同构成了郴江边的美丽景色。 山下长桥跨碧川:山脚下有一座长桥横跨在碧绿的河流之上。这里,桥梁和河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恶名辨正可无疑,已有金华学士题。 寄语往来荆广客,鬼门关在郁林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恶名声可以辨别是非,已经有金华的学士题写了诗句。告诉往来荆广的人,鬼门关在郁林郡西面。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郴江景色和历史的诗。诗人以“恶名辨正可无疑”开篇,意在说明郴江的名声虽然不佳,但历史事实却是清楚的。接着,诗人通过金华学士的题诗来进一步印证自己的论点。最后,诗人以“寄语往来荆广客
注释:郴江的百首诗咏东楼。从古以来常听说有漏天的传说,这大概是里人们传来的。山深本来就容易多雨,不是女娲补天没有补全。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郴江雨多的天气,同时表达了对当地百姓的同情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注释: 1. 匮中飞出过辽天:指从国库中飞出的黄金,经过辽远的天路。 2. 楼上归来又几年:表示时光已逝。 3. 云物已闲松已老:表示岁月已经流逝,万物都变得闲适了。 4. 芝田依旧在桥边:表示曾经的农田依然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郴江百咏东楼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匮中飞出过辽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国库中的财富如同飞出的黄金,穿越辽远的天路
注释:凤鸟在明时出现,想要观赏它的光辉,栖息梧桐吃竹子屡有仪态。 空山深谷没有丹穴,肯和鸱鸮共一枝? 赏析:此诗是作者的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凤”之不与鸱鸮为伍抒发了高洁的志向。首句写凤鸟出世,光彩夺目。次句写凤鸟栖息之所,环境优美。三句写凤鸟栖息之地的荒凉贫瘠,没有丹穴可栖。末句写凤鸟不愿与鸱鸮为伍。全诗托物言志,以凤比人,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这首诗的标题为《郴江百咏东楼》,是宋代阮阅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与赏析: - 山似龟形古戍西:描述的是一幅山形如龟且位于古戍西边的景象。 - 刳肠钻灼犹难信: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了对某种难以相信的事物的质疑。 - 顽石何缘解有知:表达对石头这种无知无觉之物的疑问。 诗句“山似龟形古戍西”描绘了一座山峰如同乌龟的形状,屹立在古城的西侧
注释: 1. 郴江百咏东楼:这是一首描写郴江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郴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竹简韦编:这里指古代的书籍,用竹子编制而成,韦编则是指用韦皮做的书带。 3. 六经:《六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在这里,诗人可能是指这些经典的学术价值。 4. 捣枯藤:这里的“捣”指的是捣毁、毁坏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七律。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岸草江花对夕阳 - 注释:岸边的草丛与江中的花朵,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夕阳下的江边和岸边形成了一幅和谐的图画。 2. 满船新月夜鸣榔 - 注释:夜晚,船上挂满了新月,渔民们敲打着木鱼声。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繁忙生活,展现了渔夫们在夜晚劳作的场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郴江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马蹄西去夕阳催,浓淡寒山翠作堆。 - 注释:诗人骑马向西行,夕阳催促着时间的流逝。 - 译文:我骑着马向西行进,太阳在慢慢地落下,周围的景象被夕阳染成了一片暖色调。 - 赏析:这里用“夕阳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西行的动态感,同时“浓淡寒山翠作堆”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山峦的颜色变化
【注释】 郴江:指郴江的风光。 百咏:指诗人对郴江风光的描写。 数叶:形容荷叶的薄而轻。 荷衣:用荷花来比喻荷叶,也借代荷花。 一短藜:形容拄杖的长度短小。 凭尽阑干:在栏杆上站了很久。 【译文】 荷衣(荷叶)一片片如树叶般轻薄,手持一杖倚靠亭子的斜晖。 没有人理解诗中所画的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我独自凭倚着栏杆久久不愿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郴江时所做,写的是他游览郴江时的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