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鹅城第一山,我来登览足清欢。
心灰久不作春梦,食淡何须辍晚餐。
宝积山中多佛刹,药槽峰外是仙坛。
凭谁为扣葛翁诀,乞与当年九转丹。
游罗浮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至诗文中寻找可以表现手法或情感的词句,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题干要求对“游罗浮”一诗作赏析。此诗是作者游览罗浮山时写的一首纪事诗。诗人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登楼览胜的愉快心情。 首联写诗人登上罗浮的第一座山峰后,心中充满了欣喜之情,觉得这是平生最痛快的一次登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嵯峨千仞控炎陬,铁作桥梁石作楼。 注释: - 嵯峨千仞: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控炎陬:控制着炎热的南方。 - 铁作桥梁:像铁一样坚固的桥梁。 - 石作楼:像石头一样的高楼。 译文: 山峦叠嶂,巍峨耸立,仿佛在掌控着炎热的南方。铁铸的桥梁和石头建造的高楼,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2. 五岭众山皆拱附,三神一岛自漂流
注释: 远看空碧混崔嵬,近见重重翠作堆。 古木阴中藏洞府,乱云深处出楼台。 文禽耀日来相唤,羽客乘风去不回。 惟有东坡旧游迹,屐痕犹自遍苍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对这里的深厚感情。 首联“远看空碧混崔嵬,近见重重翠作堆”,描写了罗浮山在远处和近处的不同景象。远观时,它像一片清澈的天空,与高耸入云的山峦融为一体;走近后,却发现山间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仿佛是层层叠叠的翠绿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游罗浮 忆昔罗浮海上峰,当年曾此寄遗踪。 凭栏月色出沧海,攲枕秋声入古松。 采药静临幽涧洗,寄书闲背白云封。 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 注释: 1.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增城西北。《史记·田叔列传》:“齐人有东郭敞者,多取庸苦而作难,不得意而去。”《汉书·张敞传》作“东郭敞”。 2. 沧海:大海,也指代茫茫的海洋。 3. 古松
【注释】 筇:竹竿。罗浮山在今广东省,为我国名山之一。鲍靓、葛洪: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道教学者。“有待”指有所期待,意谓他们可能还在那里等待。“铁桥”指南朝梁陈后主叔宝时,岭南一带的盗贼多聚集在罗浮山一带,故称。“挹飕飗(shū sōu xī)”:形容风清气爽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作者游罗浮山之所见所闻所感。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人游览的缘由;颔联写诗人游历的感想:他以为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游罗浮山作》。 让我们逐句解读诗歌: 1. 何处登高何处峰,世间遥望紫云重。 - “何处登高何处峰”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峰的向往之情,意指想要寻找一个可以攀登的地方,登上更高的山峰去观赏那遥远的景色。 - “世间遥望紫云重”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景象的渴望和期待,紫云代表着神秘、美丽,而“遥望”则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 坐低南极天全迥
【注释】 重游罗浮山:重游,再次游览。罗浮山:山名,在今广东。 一览遍诸天:意谓把天下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登陟忘间关:登高临险时忘却了一切险阻。 指点赖至人:意谓有道之人指点迷津。至人,指得道的人。 相道取其便:意谓根据道理来选择方便之处。 石径藤萝合:石缝中生长着苔藓。 芒鞋步履穿:穿着芒鞋行走在石缝中。 心勤不知倦:形容心志专一,不知疲倦。 忽通大有门:意谓顿开茅塞,豁然贯通。大有,大道理。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独上罗浮第一峰” - 描述了独自登上了罗浮山的最高峰,这里的“独上”表明了诗人的独立和超凡脱俗。 2. “眼前胜概浩无穷” - 形容眼前的风景壮丽无比,无法用言语完全描述,强调了罗浮山美景的壮观和深远。 3. “东瀛海岛微茫外” - “东瀛”指的是日本,而“微茫外”则表示远方或边际,暗示着罗浮山与日本之间的距离感或遥远。 4. “南粤山川指顾中” -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圈出相关语句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内容、主题、手法等进行赏析。解答时,首先指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内容分析手法特点,最后指出主题思想。 “游罗浮”是诗的题目,交代了诗人游览的地方。 颔联写登高望远所见景色:层霄耸立,苍茫树色如画;泉声清亮似韶乐。“苍茫”指树木茂密的样子,“罨画”
游罗浮 西风震庭树,明月将中秋。 侧身城市间,惘惘怀百忧。 眷言命俦侣,明发游罗浮。 步出城东门,双轮带扁舟。 扁舟下西江,夹岸多田畴。 晚稻已青青,桔槔犹未休。 东江自东来,西合西江流。 我舟溯东江,白云何油油! 远见云中山,轩然豁双眸。 舍舟易以舆,将入云中游。 译文 秋风扫落叶,月光洒满中秋夜。 我在城市中徘徊,心中充满种种忧愁。 想念着朋友和同伴,第二天一早便去游罗浮。 走出东城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注释: 1. 游罗浮:游览罗浮山。 2. 我作罗浮游:我在这里游览,如同观赏一幅名画。 3. 如得名画读:好像得到了一幅珍贵的名画去阅读一样。 4. 初为水墨山:最初看到的是用水墨勾勒出的山。 5. 浑浑元气足:这里的“浑浑元气”指的是自然的山水之气,充满了生命力。 6. 纯作披麻皴
【赏析】 这首诗是游罗浮山时所作。罗浮山,在广东增城和博罗之间。据《太平寰宇记》载:“罗浮山高三百丈,周回百里,有峰八百。”山上多怪石,有“罗三面”之称。诗中以“拨云”、“天鸡”、“赤波”等词形容登山的景色,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 首句写罗浮山的远望,用“五百里”概括了它的范围。“远视横成岭”,是说从远处看它,横亘如一堵大岭。这句不仅写出了山的宏伟,而且突出了它的气势。第二句写登临罗浮的所见
游罗浮 太行与王屋,离之自夸娥。 浮山海上来,谁为合之罗? 想见初来时,驱海生洪波。 连巢移凤鸾,闭穴潜蛟鼍。 仙山落人间,一失成蹉跎。 我亦海上来,今日相经过。 登高极远望,去日常苦多。 转眼沧与桑,麻姑鬓应皤。 蓬莱渺何许!奈此仙山何? 注释:太行山与王屋山,从它们分开的地方开始夸耀自己的神奇。从海上飘来的山峦,是谁把它们聚合在一起的呢?想象一下当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它驱使海水掀起了巨浪
【游罗浮】 天下十洞天,朱明次居七。 福地七十二,泉源亦其一。 洞天福地间,云古神仙室。 如何古仙人,一去不复出。 古来神仙传,传者疑非实。 我不求飞升,但愿充隐逸。 吐吞云与霞,沐浴月与日。 四百卅二峰,峰峰有屐迹。 一峰住十年,一笑吾事毕。 注释: 1. 天下十洞天:指的是中国道教中的十大洞天福地。其中,朱明列在第三位。 2. 朱明次居七:朱明排在第三位,所以次之即为第七。 3.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罗浮山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这座名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下面是对每一句诗的释义以及关键词注释: 1. 游罗浮 - 游览罗浮山 2. 罗浮名天下,始自秦汉间 - 罗浮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3. 相传治此山,其人皆神仙 - 相传这里曾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他们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4. 自从两晋还,有客来谈禅 - 自从两晋时代以来,有客人来此谈论佛教禅宗。
这首诗是明朝的学者盛讲学,他在天下各地讲学。他让名山间有儒者没有道释者。有人囊罗浮,梦里天海碧,四百卅二峰,一囊不为窄。天鸡破梦,瞬息时代易。篝火狐鸣徒,山中岸赤帻。洞天与福地,污蔑殊可惜。何时此名山,复奠缁黄宅。无复儒者宫,来游但诗客。何来碧眼胡?亦蜡游山屐。尔徒惯豪偷,勿此为山贼。 逐句释义:明儒盛讲学,天下皆讲席。几令名山间,有儒无道释。有人囊罗浮,梦里天海碧。四百卅二峰,一囊不为窄
【解析】 此诗是李白在游罗浮山时所作。罗浮山,古称博罗山,位于广东境内。东南麻姑峰下有酒田,西北酥醪观上有关公泉;“乐哉”二句是诗人对罗浮山的赞美;后六句写自己游山的感受,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答案】 ①注释:麻姑,传说中人面蛇身的仙女(见《搜神记》)。②译文:东南面的麻姑峰下,有一片酿酒的田地。西北面的酥醪观之上,有一口酒泉。③赏析:“我自来山中,小饮常陶然。”诗人说
《游罗浮》原文: 满山皆奇石,欲拜不胜勤。 满山皆甘泉,欲品难为分。 无泉不成瀑,无石不生云。 飞瀑下云间,处处声相闻。 九百九十瀑,云气常氤氲。 置身云瀑间,独立谁为群? 云出作霖雨,瀑下成溪源。 非无济物功,同颂罗浮君。 为问泉与石,宁复本性存? 译文注释: 李亨的《游罗浮》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和神奇的自然现象。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罗浮山的自然美景和神奇魅力。同时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游罗浮 - 游览罗浮山。 2. 老仙携神娥,一醉同元丘。 - 指一位老神仙带着仙女一同饮酒。 3. 凤台吹箫女,亦引长庚游。 - 凤台上有位吹箫的美女,她也邀请了长庚星来游玩(长庚是金星)。 4. 饮食男女间,大道任所求。 - 在饮食男女之间,追求大道是随意的,不受任何拘束。 5. 舍此求飞升,枯死荒山陬。 - 放弃这些欲望去寻求飞升成仙,否则就会死在荒凉的山中。 6.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游罗浮 - 描述游览罗浮山的情景。 2. 山间逢馌妇 - 在山区遇到正在送饭回家的妇女。 3. 蓬鬓两乳乌 - 形容妇女的头发乱蓬蓬且双乳颜色深如乌鸦。 4. 开口多是非 - 指妇女言谈中常带有争议。 5. 作诗诮髯苏 - 用诗来讽刺苏轼(髯苏)的为人。 6. 少年喜狡狯 - 年轻时期喜欢玩机智的游戏。 7. 意者其麻姑 - 推测这位妇女可能是传说中的麻姑。 8.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游罗浮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游罗浮(游览罗浮山) 注释: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非石亦非木,非青亦非绿。(不是石头也不是木头,颜色不是青色也不是绿色) 注释:这里用“非”字来强调罗浮山的奇特之处,它不像普通的山石、树木和植物那样有明确的界限和特征。 3. 山中铜龙鱼,云是稚川畜。(山中有一种叫做“铜龙鱼”的生物
【注释】 游罗浮:游览罗浮山。 山中何所有?黄麟朱凤皇:山上有什么?有黄色的麒麟和朱色的凤凰。 雀蝶各五色,烂熳同飞翔:各种鸟儿和蝴蝶都有五彩的颜色,一起欢快地飞翔。 遗薪有丹气,捣药声丁当:留下的柴草散发着香气,是炼制药物的声音。 出洞五石猪,各佩天乐章:从洞里出来的五色石头猪,都戴着天上的音乐。 仙留竹篆符,蛇虎人不伤:神仙留下的竹简上写着符咒,使蛇和虎不会伤害人。 山中凡禽虫,饮食皆天浆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罗浮山美景的山水诗。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山下有林处,村墟各耕牧。 - 山下有树林的地方,村子里的人们各自在耕作和放牧。 2. 山上有林处,中皆道释屋。 - 山上也有树林,其中居住着道士和僧人的房屋。 3. 维林衣被山,上下同一绿。 - 树木覆盖了整个山体,呈现出一片绿色。 4. 其树十九松,亦有笼葱竹。 - 山上的树木中,有十九棵松树,也有竹子。 5. 枫林或间见
【注】 罗浮山: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广东省博罗县东北。五岭:指越王勾践时所筑的“五岭”。南岳:指中国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佐命:古代帝王辅佐帝位或称帝位。箕踞:像簸箕那样坐着。 【赏析】 《游罗浮》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罗浮山为题,描绘了罗浮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罗浮山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解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是借咏梅花以自喻的佳作。全诗共四联,前两联写罗浮山的梅花;中间两联写梅花的形态和香气;后两联写梅花的神韵和幻境。“疑是古女仙,幻影仙山侧”是本诗的警策之句。 【答案】 首联写罗浮山梅花开得早,因为岭南天早春。次联写诗人登上罗浮山,看到山上千万棵梅花树,而且都是仙人种植 的。颈联写山顶和山腰的云气,阳光照耀着,暖意融融,阴面则雪光隐现。尾联写山上的梅花千姿百态
这首诗是一首游罗浮的诗,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古代仙人、道教文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翻译: - 游客来自陆大夫,陆大夫是唐代的一位著名道士,他的门人很多,他经常在罗浮山上修炼,因此被称为罗浮山的始祖。 - 现在有很多游客来到罗浮山,他们都是来寻找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人。 - 这些游客都很喜欢品尝名菜佳肴,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因为他们只是追求物质享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游罗浮:游览罗浮山,这是第一句。 2. 看日出,奇胜甲天下:观赏日出,其奇景冠绝天下。 3. 我来兼看月,恰值中秋夜:我来这里不仅欣赏明月,正值中秋节的夜晚。 4. 万山同一月,登高自舒写:万山中,同一轮月亮,我登上高山自由抒发情怀。 5. 看月兼看霞,霞光照尊斝:观赏月色的同时,也欣赏着晚霞,霞光映照在酒杯上。 6. 两山分霞处,草木为之赭:两山相分,霞光洒落之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游罗浮山》。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第一联:我访朱灵芝,亦访华子期。 注释:这里指的是作者在游览罗浮山时,拜访了朱灵芝和华子期两位隐士。 第二联:天扃与地钥,典守麾龙螭。 注释:这里的“天扃”和“地钥”都是神话中用来锁住神仙的地方。而“典守”则是指掌管这些地方的人,也就是“麾龙螭”,即挥舞长柄武器的神兽。 第三联:稚川作四庵,芝房息我疲。 注释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游罗浮 - 西麓为白云:指罗浮山的西边有白云缭绕。 - 东麓为白水:指罗浮山的东边有清泉流淌,即白水。 罗浮君,广惠皆所理 - 罗浮君:指罗浮山的神祇或山神,罗浮山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因此被称为“君”。 - 广惠皆所理:指罗浮山的神灵都受到庇护和照顾。 罗浮迎我来,白鹤山中起 - 罗浮迎我来:罗浮山迎接我的到来。 -
诗句 1. 游罗浮:游览罗浮山。 2. 罗浮云气接逢莱:罗浮山云雾缭绕,与蓬莱仙境相接。 3. 紫霞照耀方丈璀:紫色的霞光照耀下,方丈山显得灿烂夺目。 4. 青绿画图似海岛,疑自十洲仙山来:青绿色的山水画中,仿佛是来自神仙居住的海岛,让人误以为是来自十洲的仙山。 5. 女娲补天多罅漏: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修补天地的裂痕。 6. 银河泻落九天开:银河从九天落下,象征着天空的开阔和壮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