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渺平陆,吾行将安之。
酒中有乐国,犹是太古时。
孰云道里长,一觞自臻兹。
不知有先死,况复忧与疑。
何辞日一往,蟹螯正堪持。
和陶渊明饮酒诗
介绍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是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组诗作,这些诗作创作于元祐七年,当时苏轼在扬州任上。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到宋朝初期的重要诗人,以其高洁的人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被后世称颂。
陶渊明的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通过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将酒作为诗歌的主题,不仅表达了苏轼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其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苏轼的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和感悟。在《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苏轼不仅赞美自然界的美,还借酒喻志,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入其中。例如,“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其一》)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主题。此外,他还借酒抒发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结庐在人境》),通过描绘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轼通过饮酒诗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生活方式的向往。在《饮酒二十首》中,他多次提到“一樽酒”和“日夕欢相持”,这些描写传达了一种摆脱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同时,这些诗句也体现了他的豁达胸襟,即使在困境或孤独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不仅是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苏轼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产物。通过对这些诗歌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生活的态度和审美趣味。
相关推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语言表达、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和陶渊明饮酒的七言绝句。“和陶”是诗人对朋友的称谓,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首联“风浪渺平陆,吾行将安之。酒中有乐国,犹是太古时。”意思是说,海上的波涛浩渺无边,陆地的平陆也显得如此渺小,我行走在茫茫的大海中,感到有些迷茫,不知该往哪里走,但是当酒入愁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注意不要遗漏重要的信息点,特别是题干中要求赏析的“妙处端难言”和“适意只自知”等句子,以及诗人的情感。 “拿舟漾明月”,拿舟:指划船;漾:摇荡、漂浮。明月:即月亮。这句是写月夜泛舟江上,明月随波而荡漾的情景。 “把酒对青山”,把酒:端起杯子;对:面对、相对。青山
人性政自静,动者乃妄情。 纷纷相倾夺,富贵与功名。 形存神已亡,嗟汝难久生。 岂知旷士怀,古井波不惊。 醪酒辅吾体,不待金丹成。 译文: 人性本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但那些四处奔波、心性不定的人,却是虚妄的情欲在驱使。 世间纷扰不断,你争我夺,追求的不过是富贵与名誉。 当你看到这些表面的现象时,你的精神已经迷失了方向。 唉,你知道一个真正的隐士是怎样的吗?他们的内心平静如止水,不为世俗所动。
今我思故里,身不能奋飞。 登高眺山川,孰知予心悲。 却思大化中,万类本无依。 何者为我庐,是处皆可归。 幽忧不自释,齿发日变衰。 不如倾兹酒,杯行无固违。 注释解释: 1. 思 故里:思念故乡。 2. 身不能奋飞:身体不能飞翔或奋发有为。 3. 登高眺山川:登上高处眺望山川。 4. 孰知予心悲:谁能理解我的心中有悲哀呢? 5. 大化中: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之中。 6. 万类无依
和陶渊明饮酒诗 秋风入我室,百虫自相喧。 中夜卧不周,起视河汉偏。 念我平生友,托体归青山。 游魂往何方,千载不复还。 人生共如此,但醉勿复言。 注释: - "秋风入我室":指秋风从窗户吹进室内,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 "百虫自相喧":百种虫子在室内相互鸣叫,形容夜晚昆虫的喧嚣。 - "中夜卧不周":在半夜时分躺在床上,感觉四周都很模糊,无法分辨方向。 - "起视河汉偏"
【注释】 和陶渊明饮酒诗:这是一首拟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古人: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这里指陶渊明。滔滔天下是:形容天下大势浩渺无边。渊明舍之归:指陶渊明辞官归隐。三径毁:指陶渊明的田园被毁。樽中幸有酒:指自己虽居高位但内心仍渴望归隐。饮事付自尔:指一切由自己决定。信矣质而绮(qǐ):意为信得过他质朴而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模拟陶渊明的诗歌,通过模仿的形式
这首诗是苏轼对好友陶渊明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的钦佩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堂堂东坡公,文章万人英。 —— 形容陶渊明的气度非凡,他的诗文才华如同万众中的精英。 2. 尝和饮酒诗,曲尽今古情。 —— 表示苏轼曾经和陶渊明一起饮酒吟诗,陶渊明的诗作能够深入探讨古今情感。 3. 平生不解饮,而独喜客倾。 —— 陶渊明平时不喝酒,但他喜欢客人喝酒
嵇康故人达,醉中凛英姿。 因送孤飞鸿,手抚枯桐枝。 聊将弦上意,寓此胸中奇。 才高身不容,谅非人力为。 麟伤终可叹,龙化真难羁。 注释: 1. 嵇康故人达:指的是诗人嵇康(嵇绍的哥哥)的朋友非常达观,能够超然物外。 2. 醉中凛英姿:在醉酒的状态下,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气节和英姿。 3. 因送孤飞鸿:因为看到一只孤独飞翔的鸿雁。 4. 手抚枯桐枝:用双手抚摸着枯萎的桐树的树枝。 5. 聊将弦上意
【赏析】 本篇是和陶渊明饮酒诗,作者与友人在山中饮宴作乐。 “和陶渊明饮酒诗”,《古诗纪》引沈德潜语:“此与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即从“心远”生出。此诗开头两句“我游桐君山,霁色天地开”,正是写“心远”之景。 “秋水净远瞩,秋山入奇怀”。“秋水”“秋山”,点出季节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结合注释和赏析,作答即可。 【答案】 ①壮士志四方,小夫守一隅:壮士有远大的志向,四处漂泊;小夫则安于一方之地,守着自己的小小世界。 译文:壮士心怀天下,四处漂泊;小夫则安于一方之地,守着自己小小的世界。②所禀既殊科,所趣亦异涂:他们的禀性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各异。 译文:他们各自禀承的天性和所追求的目标都有所不同。③毋论贤与愚,等为造物驱:不论贤愚
煌煌佳菊花,开遍溪傍道。 后时难独立,得伴秋光老。 孤芳迫霜露,采采及未槁。 浮我白玉醪,色香相媚好。 悠然尽数酌,人弃我所宝。 一榻醉曲肱,何必游人表。 注释: 1. 煌煌:形容光彩照人的样子。2. 后时难独立:意思是说秋天到了之后,菊花就难以单独开放了。3. 采采及未槁:意思是说虽然菊花要枯萎了,但是还可以采摘一些。4. 浮我白玉醪:意思是说我的酒杯是白色的,就像白玉一样。5. 悠然尽数酌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止酒盟诸神,覆杯未几时。 - 这句表达了诗人决定戒酒的决心,他向众神发誓,决心停止饮酒。"盟"在这里意味着发誓的意思。"覆杯"是倒出酒杯的动作。"未几时"指的是很短的时间之内。 - 【注释】“止酒”指戒酒,“盟诸神”是指与神灵立下誓言,表明决心;“覆杯”是倒掉酒杯,象征着放下或放弃某种习惯或情绪;“未几时”即不长时间,暗示着迅速做出决定。
【注释】 嗣宗: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仕:做官。步兵尉:汉末有名士阮瑀曾任步兵校尉,所以后人称任步兵尉的官员为步兵尉。脱颖:超群出众。竹林: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在桃花源旁的竹林,所以又称竹林。此诗是作者对陶渊明的赞美之辞。 【赏析】 《和陶潜园田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前二句赞颂陶渊明,后二句自勉自励,表明自己要效法陶渊明,做一个脱离世俗、隐逸山林的“竹林人”。
【注释】 佳辰:美好的时光。 菊始华:菊花开始盛开。 白衣:指酒。适尔:恰好。 樽:酒杯。 径向丛边醉:径直走到花丛旁边喝醉了。 陶死:陶渊明已死。 千载:一千年。 风流:指陶渊明的诗风。孰(zhuó)次:谁比得上。 达人:有道德修养的人。 元亮贤:元亮,即陶渊明,字元亮。 嗜酒不嗜味:喜爱饮酒,而不喜爱其他的味道。 【译文】 美好的时光,菊花正开放,正好来了白衣人。 开怀喝酒,又坐下
爱酒扬子云,家世一区宅。 校书登天禄,落拓聊寓迹。 彼视汉公卿,何啻相什百。 著书效周易,人笑玄尚白。 傥非桓谭辈,诋诮谁与惜。 注释: 1. 扬子云:指西汉的扬雄,以博学著称于世。 2. 校书:校对书籍,泛指南方学者研究经史。 3. 天禄阁:汉代收藏秘籍、儒典之处,此处泛指藏书之地。 4. 落拓(tuo):形容穷困潦倒。 5. 汉公卿:指汉朝的高级官员。 6. 着(zhuó)书效周易
【诗句释义】 “佛氏苦戒酒”,意为佛教禁止饮酒的教义。 “详见所译经”,意指这些教义可以在佛教经典中找到。 “谓人诸罪业,多以酒故成”,意为人们的各种罪行往往与饮酒有关。 “酒岂能造罪”,意为饮酒本身并不能导致罪恶。 “心为物变更”,意为内心的状态和变化会影响事物的性质。 “心空罪亦空”,意为当内心达到空的状态时,罪恶也会消失。 “径造金仙庭”,意为直接到达神仙的境界。 “今我举兹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诗作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表现的内容,以及所抒发的情感。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效果。最后再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等具体信息,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加以概括和升华。 “少小慕至道,壮大无所得”意思是早年就崇尚追求道家的至道,到了壮年却一无所获。这里既反映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注释】 百衲:指用很多旧布头缝缀成的衣服。狂言:指狂妄的言辞。病风:形容说话无理。一饮至数斗:一次就喝了好几斗酒。醉卧官道中:喝醉了躺在路上不走。珠异雀:比喻贤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劝酒诗,诗人劝酒对象是“有客”即陶渊明的朋友。首句“有客衣百衲”,说明客人衣着不修,是贫士或隐者;次句“狂言如病风”,说他说话狂妄,像患了疯病一样,语无伦次,不合逻辑。第三句“一饮至数斗”,写他酒量大
【注释】 (1)昔人:古人。才力:才能和力量,指个人的能力与才干。宁隐(nìng yǐn):宁愿隐居。不愿仕:不愿出仕。 (2)要及物:要求能有益于世道国家。 (3)外劳:为社会所承担的劳务。 (4)愧耻:惭愧。 (5)何如未仕时:不如在没有出仕的时候。 (6)优游:闲适自在。安井里:安定在乡里。 (7)沉湎:沉溺于酒色之中。亦见纪:也可以从史书上见到记载。 (8)公卿辈:指那些做官的人
【注释】 1. 是非俱幻影:世间的是非都像是幻象一般。 2. 妄别伪与真:随意区分真伪。 3. 世界如空华:世间万物如同虚无。 4. 谩分浇与淳:胡乱地把世事分为“浇”和“淳”。 5. 今何在:指现在何处? 6. 千载一梦新:千百年来,一切都如一场新的梦境。 7. 唐虞且空虚:古代的唐尧、虞舜时期也显得空洞无物。 8. 岂复有隋秦:哪还有像隋朝和唐朝这样的盛世? 9. 况我此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