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本疏懒,父母强教之。
逡巡就科选,逮此年少时。
幽忧二十年,懒性只如兹。
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
乞身未敢言,常愧外物持。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介绍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作品。这首诗是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冬作的,当时苏东坡与弟苏轼、苏辙同游于颍州的颍上县。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苏东坡赞美了陶渊明的高尚品德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以高山流水比喻陶渊明的人品,表达了对陶渊明的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人生态度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苏东坡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诗人认为,人生的短暂如同白驹过隙,因此应当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应过于追求功名利禄,以至于忽视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苏东坡以酒会友,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人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同时,也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和自己的感悟,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友情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
诗句解释: 1. "我性本疏懒,父母强教之" - 我的天性原本就是疏懒的,但因为父母的期望,被迫去学习。 2. "逡巡就科选,逮此年少时" - 我迟疑不决,最后参加了考试和选拔,那时我还是个年轻人。 3. "幽忧二十年,懒性只如兹" - 我在这段时间里感到非常焦虑和不安,这种状态持续了二十年。 4. "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 - 偶然间,我进入了朝廷的大门,但是每次抬头看看四周
【注释】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苏轼与子由同和陶渊明的诗《饮酒》二十首。性本静:本性本来清静。 不必林与山:不必到山林中去追求什么。 世虽有此理:世上虽然有人宣扬这个道理。 知谁非妄言:谁又知道不是虚妄之言呢? 自我作归计:自己为自己定下退隐的计划。 于今十馀年:到现在已经十数年了。 低回轩冕中:在朝廷里徘徊。 此语愧虚传:这些话我惭愧没有听到过。 【赏析】
【注释】 世人岂知:一般人不了解。兄弟:指苏轼的兄长苏辙(字子瞻)。得我情:得到我的真情。 少年喜文章:年轻时喜欢文学和写作。中年慕功名:中年时渴望获得功名。 自从落江湖:自从离开朝廷回到家乡。一意事养生:一心致力于修身养性的事。 富贵非所求:并不追求荣华富贵。宠辱未免惊:受到宠爱和侮辱也难免感到惊慌。 平生不解饮:一生不喝酒。欲醉何由成:想要喝醉又怎么能做到呢? 【赏析】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秋鸿一何乐,空际乘风飞。秋虫一何忧,壁间终夜悲。忧乐本何有,力尽两无依。物生逐所遇,久行不知归。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聊复沃以酒,永与狂心违。 译文: 秋日的鸿雁多么快乐啊,在空中自由地翱翔。秋天的蟋蟀多么忧愁啊,在墙壁之间一直哀鸣到深夜。忧虑和快乐从何而来呢?最终都是力竭而已。万物都随着所遇到的事物而生,长久的行走却不知道会到达何处。年轻人的气焰难以恢复
【注释】: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昔日曾生活在建城这个地方,日夜都听到卖盐和卖酒的声音。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夏天的大雨担心会把屋顶打漏,冬天的雷声知道土地会偏斜。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妻子儿女天天来告诉我,为什么不回到故乡去呢?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一旦被招进朝廷任职,已经七年没有回家了。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我租住在这个城市,并且写下过去的话语。 【赏析】:
诗句:梦中见百怪,一一皆谓是。 译文:在梦中看见各种奇异的景象,每一样都以为是真实存在的。 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中,有一首题为“和渊明饮酒二十首”。这是一首次韵诗,诗人苏轼与陶渊明一起饮酒作乐,表达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 诗中的“梦中见百怪,一一皆谓是”描绘了一个人在梦境中看到的奇异景象,每一样都被他当作真实存在。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困惑和无奈,以及他对于超脱现实的向往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苏轼对陶渊明的赞美。首联"开卷观古人,谁非一世英",诗人在打开书卷时,看到了古代的圣贤,他们都是一代英雄。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像他们一样成就大业。 颔联"骨肉委黄垆,泯灭俱无情",诗人看到自己的家族成员都在黄土之下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诗人感叹生死无常,世事如梦。 颈联"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诗人描述了世间的纷扰和争斗,人们为了利益而争斗不休,互相争夺
【诗句解析】 1. 明月出东墙,万物含馀姿: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从东边的墙壁上透出,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使万物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馀姿"指的是剩余的姿态或者特点,诗人通过这一景象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2. 孤蝉庇繁荫,众鸟栖高枝:这句诗描写了孤独的蝉在茂盛的树荫下鸣叫,而其他的鸟儿则栖息在高大的树枝上。这里的"孤蝉"意味着诗人自己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繁荫"则是形容树木繁多
注释: 尺书千里至,辍食手自开。 将卜东南居,故乡非所怀。 勿言湖山美,永与平生乖。 鸿雁秋南来,及春思故栖。 蛟龙乘风云,既雨反其泥。 兄弟通四海,叩门事虽谐。 直道竟三黜,去国终恐迷。 何如自卫反,阙里从参回。 赏析: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此诗是其中的一首。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的第一句“尺书千里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而作的,共二十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羌虏忘君恩,战鼓惊四隅。 羌虏:指吐蕃等少数民族。羌胡是我国古代对西北各族的总称。 范仲淹在庆历四年(1044)出知延州、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抵御西夏的侵扰,并取得过重大胜利。羌虏忘君恩,意谓吐蕃人忘却了宋朝皇帝对他们的恩德。这里用“忘”字,表明吐蕃侵略者不念旧恶,肆无忌惮地来犯。 边候失晨夜,骑驿驰中涂。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修己以安人,嗟古有此道。 平生妄谓得,忽忽恨衰老。 年来亦见用,何益世枯槁。 逡巡事朝谒,出入自媚好。 报君要得人,被褐信怀宝。 斯人何时见,即上归耕表。 注释: 1. 修己以安人:修养自己以使别人安宁。 2. 嗟古有此道:感叹古代有这样的道理。 3. 平生妄谓得:过去总是自以为得到了什么。 4. 忽忽恨衰老:心中常常悔恨自己的衰老。 5. 近年:最近几年。 6.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春旱麦半死,夏雨欣及时。 出郊视禾田,父老有好辞。 秋阴结愁霖,似欲直败兹。 冥冥人天际,影响良不疑。 精诚发中禁,悯默非有欺。 鸡号日东出,乃令民信之。 【译文】: 春天干旱,麦苗半死不活,夏天大雨及时降临。 外出察看庄稼长势,乡亲们纷纷夸赞收成好。 秋天阴天,久雨不止,仿佛要直接毁掉这禾田。 天色渐渐阴沉,笼罩在远方的天空,人们毫不怀疑这是暴风雨将要来临的征兆。
【注释】: 1. 天厨酿冰池:上天在厨房里酿造的冰,比喻美酒。 2. 摇振畏出境:指饮酒后摇荡身体,怕出酒。 3. 年衰杂羸病:年纪大了又有疾病,形容身体不好。 4. 鸾台异诸曹:指朝廷与百官不同。 5. 有政非簿领:做官是为了治理百姓,不是为了处理文书和簿记。 6. 颓然:形容人因酒力大而感到身体不适的样子。 7. 谢出囊颖:指感谢自己还能喝得下去。 8. 群英粲彪炳:众多英才灿烂夺目。
淮海老使君,受诏行当至。 当官不避事,无事辄径醉。 平生自相许,兄先弟亦次。 东南岂徒往,多难嫌暴贵。 白首六卿中,嚼蜡那复味。 翻译: 这首诗是苏轼对好友子瞻的一首诗进行和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是逐句解释和赏析: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次韵:这是一首和诗,意味着苏轼模仿了子瞻(苏辙)的原诗风格来创作自己的诗歌。 淮海老使君,受诏行当至。 淮海老使君
去年旅都城,三月不求宅。 彼哉安知我,争扫习礼迹。 三已竟无怨,心伏鸷鸟百。 无私心如丹,经患发先白。 功名已不求,馀事复何惜。 注释: 1. 去年:前一年。 2. 旅都城:在都城中居住。 3. 三月:三个月的期限。 4. 彼哉:彼,指别人。哉,通“邪”,表示反问。 5. 安知我:怎么知道我? 6. 争扫习礼迹:争相打扫自己的礼节和行为。 7. 三已:已经三次。 8. 无怨:没有怨恨。 9.
【注释】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苏轼的《东坡志林》中记载,苏辙曾作《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中苏轼也作了二十首和诗。 简余事:简化日常琐事。 内景经:佛教经书,内容是关于修行的。 浮尘扫欲尽:扫除世间一切纷扰。 火枣行当成:像火枣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委群动:放下所有的烦心事,让心灵得到放松。 永夜依寒更:整夜都在寒风中等待。 低帷閟重屋:关闭窗帘,隔绝外界干扰。 微月流中庭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南方有贫士,狂怪如病风。垢面发如葆,自污屠酒中。导我引河水,上与昆仑通。长箭挽不尽,不中无尤弓。 译文: 南方有一个贫穷的人,他的性情如同疾病般怪异。他的脸脏得像是戴着帽子,却自己选择在酒水中洗涤。他引导我走向黄河之边,想要与昆仑山相连。他用力拉弓射箭,箭矢射出却无法射中目标,没有遗憾地收回。 注释: 此诗为苏辙所作《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的第二首
诗句解释: 1. 清秋九日近:清秋季节,九日(即重阳节)即将到来。 2. 菊酒皆可得:在这个时节,菊花盛开,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菊花酒。 3. 永愧陶翁饥:永远无法达到陶渊明那种“饥来吃饭,渴来喝水”的简朴生活状态。 4. 虽饥心不惑:虽然饥饿,但内心不为外界所动,保持清醒和坚定。 5. 怀忠受正命:心中充满忠诚,接受天命赋予的责任。 6. 赋命本通塞:命运注定要通达或闭塞
我友二三子,兼有仕未仕。 青松出林秀,岂独私与己。 敛然不求人,而我自罍耻。 临风忽长鸣,谁信日千里。 江行视渔父,但自正纲纪。 持纲起万目,鲂鳟皆可止。 老成日就衰,所馀殆难恃。 【注释】我:指苏轼自己。朋:朋友。二三子: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兼有:同时。仕:做官。青松:比喻品德高尚之人。出:露出。林:树林。秀:美好出众。岂:难道。独:独自。与:给予。己:自己。敛然:形容态度严肃、庄重的样子。不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八年(1085)所作,共二十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以及历史沧桑的深深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诸妄不可赖,所赖惟一真。 内欲求性命,油然反清淳。 外将应物化,致一常日新。 商于四父老,携手初逃秦。 翻然感汉德,投足复践尘。 出处盖有道,岂为诸吕勤。 嗟我千岁后,澹然与之亲。 还将山林姿,俯首要路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