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困敦五月,尽旃蒙赤奋若七月,凡一年有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
◎兴元元年甲子,公元七八四年
五月,盐铁判官万年王绍以江、淮缯帛来至,上命先给将士,然后御衫。韩滉欲遣使献绫罗四十担诣行在,幕僚何士幹请行,滉喜曰:“君能相为行,请今日过江。”士幹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每担夫,与白金一版置腰间。又运米百艘以饷李晟,自负囊米至舟中,将佐争举之,须臾而毕。艘置五弩手以为防援,有寇则叩舷相警,五百弩已彀矣。比至渭桥,资不敢近。时关中兵荒,米斗直钱五百,及滉米至,减五之四。滉为人强力严毅,自奉俭素,夫人常衣绢裙,破,然后易。
吐蕃既破韩旻等,大掠而去。硃泚使田希鉴厚以金帛赂之,吐蕃受之。韩游瑰以闻。浑瑊又奏:“尚结赞屡遣人约刻日共取长安,既而不至。闻其众今春大疫,近已引兵去。”上以李晟、浑瑊兵少,欲倚吐蕃以复京城,闻其去,甚忧之,以问陆贽。贽以为吐蕃贪狡,有害无益,得其引去,实可欣贺。乃上奏,其略曰:“吐蕃迁延观望,翻覆多端,深入郊畿,阴受贼使,致令群帅进退忧虞:欲舍之独前,则虑其怀怨乘蹑;欲待之合势,则若其失信稽延。戎若未归,寇终不灭。”又曰:“将帅意陛下不见信任,且患蕃戎之夺其功;士卒恐陛下不恤旧劳,而畏蕃戎之专其利;贼党惧蕃戎之胜,不死则悉遗人禽;百姓畏蕃戎之来,有财必尽为所掠。是以顺于王化者其心不得不怠,陷于寇境者其势不得不坚。”又曰:“今怀光别保蒲、绛,吐蕃远避封疆,形势既分,腹背无患,瑊、晟诸帅,才力得伸。”又曰:“但愿陛下慎于抚接,勤于砥砺,中兴大业,旬月可期,不宜尚眷眷于犬羊之群,以失将士之情也。”上复使谓贽曰:“卿言吐蕃形势甚善,然瑊、晟诸军当议规画,今其进取。朕欲遣使宣慰,卿宜审细条疏以闻。”贽以为:“贤君选将,委任责成,故能有功。况今秦、梁千里,兵势无常,遥为规画,未必合宜。彼违命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一 · 唐纪四十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全书294卷,共计约300多万字。这部作品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线索,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到五代时期的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总结了历史的得失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和参考。宋神宗曾称其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表明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 编者司马光:
-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历时19年。
- 他利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政治经验,对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考证、整理和编辑。
- 历史价值:
-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其严谨的历史态度和生动的叙述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资治通鉴》不仅记载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还涉及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 书中所记事件大多来源于当时的历史记载或传说,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梳理,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唐朝的社会风貌、文化背景和政治格局,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 现实意义:
- 《资治通鉴》对于现代学者和公众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研究资源。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事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类似的问题和挑战,例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问题。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更好的治理和发展。
- 文学地位:
- 尽管《资治通鉴》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但它也融入了一些文学元素,使其既具有史学价值又具有文学魅力。例如,作者在描述重大事件时,常常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场景的氛围和情感。
- 此外,《资治通鉴》的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读起来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值得研究的史书,也是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
除了上述阐述的基本内容外,以下是对该作品进一步的补充信息:
- 《资治通鉴》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唐代的政治斗争、民族关系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描述。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特点,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问题。通过阅读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资治通鉴》中的许多故事都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如张九龄求终丧被拒、恒州刺史韦济荐张果等人的事迹都极具传奇色彩。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也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和鲜活。同时,这些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唐代社会的信息。
- 《资治通鉴》中的人物众多,他们的性格特点鲜明,命运各异。这些人物的形象塑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通过阅读这些人物的经历和遭遇,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唐纪四十七》的介绍可以看出,该作品不仅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史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深具文学魅力的作品。它通过严谨的历史叙述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唐代及其周边历史和社会环境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