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柔兆阉茂四月,尽强圉大渊献六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公元九二六年)
夏,四月,丁亥朔,严办将发,骑兵陈于宣仁门外,步兵陈于五凤门外。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不知睦王存乂已死,欲奉之以作乱,帅所部兵自营中露刃大呼,与黄甲两军攻兴教门。帝方食,闻变,帅诸王及近卫骑兵击之,逐乱兵出门,时蕃汉马步使硃守殷将骑兵在外,帝遣中使急召之,欲与同击贼;守殷不至,引兵憩于北邙茂林之下。乱兵焚兴教门,缘城而入,近臣宿将皆释甲潜遁,独散员都指挥使李彦卿及宿卫军校何福进、王全斌等十馀人力战。俄而帝为流矢所中,鹰坊人善友扶帝自门楼下,至绛霄庑下,抽矢,渴懑求水,皇后不自省视,遣宦者进酪,须臾,帝殂。李彦卿等恸哭而去,左右皆散,善友敛庑下乐器覆帝尸而焚之。彦卿,存审之子;福进、全斌放皆太原人也。刘后囊金宝系马鞍,与申王存屋及李绍荣引七百骑,焚喜庆殿,自师子门出走。通王存确、雅王存纪奔南山。宫人多逃散,硃守殷入宫,选宫人三十馀人,各令自取乐器珍玩,内于其家。于是诸军大掠都城。是日,李嗣源至罂子谷,闻之,恸哭,谓诸将曰:“主上素得士心,正为群小蔽惑至此,今吾将安归乎!”戊子,硃守殷遣使驰白嗣源,以“京城大乱,诸军焚掠不已,愿亟来救之!”乙丑,嗣源入洛阳,止于私第,禁焚掠,拾庄宗骨于灰烬之中而殡之。嗣源之入鄴也,前直指挥使平遥侯益脱身归洛阳,庄宗抚之流涕。至是,益自缚请罪;嗣源曰:“乐为臣尽节,又何罪也!”使复其职。嗣源谓硃守殷曰:“公善巡徼,以待魏王。淑妃、德妃在宫,供给尤宜丰备。吾俟山陵毕,社稷有奉,则归籓为国家扞御北方耳。”是日,豆卢革帅百官上笺劝进,嗣源面谕之曰:“吾奉诏讨贼,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绍荣所隔,披猖至此。吾本无他心,诸群遽尔见推,殊非相悉,愿勿言也!”革等固请,嗣源不许。
李绍荣欲奔河中就永王存霸,从兵稍散;庚寅,至平陆,止馀数骑,为人所执,折足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历史上的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持编纂而成。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直到后周显德六年的历史事件,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变迁。
《资治通鉴》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严谨的态度、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历史见解,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典范之作。通过阅读《资治通鉴》,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从而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和升华。
相关推荐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后唐纪四 译文: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公元九二六年)夏四月,丁亥朔日,严办将发,骑兵陈于宣仁门外,步兵陈于五凤门外。 关键词解释: - 资治通鉴:一部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编年体史书。 - 卷二百七十五:指《资治通鉴》中的第275卷,涉及唐朝后唐的历史。 - 后唐纪四:指唐朝后唐的第四年,即天成元年。 - 柔兆阉茂:农历日期,表示春季开始的第一天。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 李绍荣欲奔河中就永王存霸,从兵稍散;庚寅,至平陆,止余数骑,为人所执,折足送洛阳。存霸亦帅众千人弃镇奔晋阳。 辛卯,魏王继岌至兴平,闻洛阳乱,复引兵而西,谋保据凤翔。 向延嗣至凤翔,以庄宗之命诛李绍琛。 初,庄宗命吕、郑二内养在晋阳,一监兵,一监仓库,自留守张宪以以下皆承应不暇。及邺都有变,又命汾州刺史李彦超为北都巡检。彦超,彦卿之兄也。庄宗既殂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辛卯,魏王李继岌至兴平,闻洛阳叛乱,又率兵回西,计划据守凤翔。向延嗣至凤翔,以庄宗之命诛李绍琛。明宗天成元年夏,四月,丁亥朔,朝廷严办将发。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四月,丁亥朔,骑兵陈于宣仁门外,步兵。 诗词原文: 百官三笺请嗣源监国,嗣源乃许之。甲午,入居兴圣宫,始受百官班见。下令称教,百官称之曰殿下
徐温、高季兴听闻庄宗遇弑,更加器重严可求和梁震。孙光宪被推荐给高季兴,担任掌书记。季兴大规模修建战舰,计划进攻楚国,孙光宪劝谏说:“荆南在战乱之后得以喘息,全靠您休养生息,百姓才得以恢复生机。若再与楚国交恶,其他国家就会趁我们疲弱之时发动攻击,这实在是让人担忧啊。”季兴于是打消了进攻的念头。 注释解析 - 徐温、高季兴:徐温与高季兴是唐朝末年的两位重要军事将领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魏王李继岌自兴平退至武功,宦者李从袭曰:“祸福未可知,退不如进,请王亟东行以救内难。” 继岌从之。还,至渭水,权西都留守张篯已断浮梁;循水浮渡,是日至渭南,腹心吕知柔等皆已窜匿。 从袭谓继岌曰:“时事已去,王宜自图。” 继岌徘徊流涕,乃自伏于床,命仆夫李环缢杀之。任圜代将其众而东。监国命石敬瑭慰抚之,军士皆无异言。 先是,监国命所亲李氵中为华州都监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壬寅,任命孔循为枢密使。 有关部门讨论新皇帝即位的礼仪。李绍真、孔循认为大唐王朝运数已尽,应该自立国号。监国询问左右大臣:“什么是国号?”回答说:“先帝赐姓给唐朝,为唐朝复仇,继昭宗之后,所以称唐。现在梁朝的人不愿意殿下称唐。”监国说:“我十三岁侍奉献祖,献祖以我为宗室之属,视我如同自己的儿子。又事武皇垂三十年,先帝垂二十年,经纶攻战,未尝不参与
诗句: 戊申,敕中外之臣毋得献鹰犬奇玩之类。 译文: 戊申日,皇帝颁布诏书,禁止朝中大臣献上鹰、犬和奇特的玩物。 注释: 戊申:农历月份名,古代历法中的一个天干地支的组合,代表的是戊年的第六十天(农历)。 敕:命令、告诫的意思。 中外之臣:指在朝廷内外的官员。 毋得:不允许。 献:献出。 鹰犬奇玩之类:指的是那些带有鹰、犬或奇特之物的玩物。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皇帝颁布诏令的内容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丁巳,初令百官正衙常朝外,五日一赴内殿起居。 宦官数百人窜匿山林,或落发为僧,至晋阳者七十馀人,诏北都指挥使李从温悉诛之。从温,帝之侄也。 帝以前相州刺史安金全有功于晋阳,壬戌,以金全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丙寅,赵在礼请帝幸邺都。戊辰,以在礼为义成节度使;辞以军情未听,不赴镇。 李彦超入朝,帝曰:“河东无虞,尔之力也。”庚午,以为建雄留后。 甲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后唐纪四 丙子,听郭崇韬归葬,复朱友谦宫爵;两家货财田宅,前籍没者皆归之。 戊寅,以安重诲领山南东道节度使。重诲以襄阳要地,不可乏帅,无宜兼领,固辞;许之。 诏发汴州控鹤指挥使张谏等三千人戍瓦桥。六月,丁酉,出城,复还,作乱,焚掠坊市,杀权知州、推官高逖。逼马步都指挥使、曹州刺史李彦饶为帅,彦饶曰:“汝欲吾为帅,当用吾命,禁止焚掠。”众从之。己亥旦,彦饶伏甲于室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蜀百官至洛阳,永平节度使兼侍中马全曰:“国亡至此,生不如死!”不食而卒。以平章事王锴等为诸州府刺史、少尹、判官、司马,亦有复归蜀者。辛丑,滑州都指挥使于可洪等纵火作乱,攻魏博戍兵三指挥,逐出之。乙巳,敕:“朕二名,但不连称,皆无所避。”戊申,加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兼侍中。李继严至华州,闻洛中乱,复归凤翔;帝为之诛柴重厚。高季兴表求夔、忠、万三州为属郡,诏许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壬申,开始命令百官每五天向皇帝汇报工作,并转达上奏的事项。 契丹主主攻勃海,占领了勃海夫余城的东部地区,并更名为东丹国。他任命长子突欲镇守东丹,号人为皇王,次子德光则留守西楼,称元帅太子。帝派供奉官姚坤向契丹主表示哀情。契丹主听说庄宗为乱兵所害,悲痛地哭泣道:“我朝的继承人也!我正想救援他,由于勃海尚未攻克,未能前往,致使我的儿君遭遇此劫。”哭得十分伤心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丙子,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安葬于雍陵。雍陵位于今河南省新安县境内,是皇帝死后的安息之地,也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此陵墓不仅体现了对先皇的尊崇,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丁丑,镇州留后王建立上奏称,涿州刺史刘殷肇不接受他的接替,并有谋反之行。对此,庄宗派兵迅速将其捉拿。这反映了后唐政权对于地方势力和将领的态度与策略,即既要利用他们的力量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癸未,再贬豆卢革费州司户,韦说夷州司户。 甲申,革流陵州,说流合州。 孟知祥阴有据蜀之志,阅库中,得铠甲二十万,置左右牙等兵十六营,凡万六千人,营于牙城内外。 八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丁亥,契丹述律后使少子安端少君守东丹,与长子突欲奉契丹主之丧,将其众发夫馀城。 初,郭崇韬以蜀骑兵分左、右骁卫等六营,凡三千人;步兵分左、右宁远等二十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 庚子,幽州言契丹寇边,命齐州防御使安审通将兵御之。九月,壬戌,孟知祥置左、右飞棹兵六营,凡六千人,分戍滨江诸州,习水战以备夔、峡。癸酉,卢龙节度使李绍斌请复姓赵,从之,仍赐名德钧。德钧养子延寿尚帝女兴平公主,故德钧成蒙亲任。延寿本蓚令刘邟之子也。加楚王殷守尚书令。契丹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至西楼,命与突欲俱乘马立帐前,谓诸奠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壬午,赐李继严名从严。 冬,十月,甲申朔,初赐文武官春冬衣。 昭武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延翰,骄淫残暴,己丑,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皆仿天子之制,群下称之曰殿下。赦境内,追尊其父审知曰昭武王。 静难节度使毛璋,骄僭不法,训卒缮兵,有跋扈之志,诏以颍州团练使李承约为节度副使以察之。壬辰,徙璋为昭义节度使。璋欲不奉诏
译文: 旧时规定,吏部给官员的告身,要先行收取朱胶绫轴钱。由于战乱以来,贫者多只接受敕牒,很多人并未取告身。十一月甲戌日,吏部侍郎刘岳上言说:“告身有褒贬训戒之辞,岂可使其人初不之睹!”皇帝下令文班丞、郎、给、谏,武班大将军以上的官员,应赐告身。后来执政商议,认为朱胶绫轴费用不多,朝廷接受官禄,何惜小费!于是奏称:“凡除官者更不输钱,皆赐告身。”当时除正员官之外,其余试衔、帖号只用来宠激军中将校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 癸巳,以卢文进为义成节度使、同平章事。 庚子,以皇子从荣为天雄节度使、同平章事。赵季良等运蜀金帛十亿至洛阳,时朝迁方匮乏,赖此以济。是岁,吴越王镠以中国丧乱,朝命不通,改元宝正;其后复通中国,乃讳而不称。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二年(丁亥,公元九二七年)春,正月,癸丑朔,帝更名亶。孟知祥闻李严来监其军,恶之;或请奏止之,知祥曰:“何必然,吾有以待之
戊辰,王延禀返回建州,王延钧送别他。将要告别时,他对王延钧说:“好好地守护先人的基业,不要让我再去处理!”王延钧谦让得非常恭顺,但是脸色却变了。 庚午,开始命令天下长吏每十天亲自审讯关押的囚犯。 孟知祥对李严很礼遇,有一天他去拜访孟知祥,孟知祥对他说:“您以前出使王衍,回来后请求派兵讨伐蜀国,庄宗听从了您的建议,于是两国都灭亡了。现在您又来了,蜀人害怕了。而且天下都废除了监军
```text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癸酉,以皇子从厚同平章事,充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从厚,从荣之母弟也。从荣闻之,不悦。 己卯,加枢密使安重诲兼侍中,孔循同平章事。 吴马军都指挥使柴再用戎服入朝,御史弹之,再用恃功不服。侍中徐知诰阳于便殿误通起居,退而自劾,吴王优诏不问。知诰固请夺一月俸;由是中外肃然。 契丹改元天显,葬其主阿保机于木叶山。述律太后左右有桀黠者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庚寅,以保义节度使石敬瑭兼六军诸卫副使。此句表明了朝廷对于石敬瑭的任命,既赋予了他军事上的责任,也显示了对他的信任和期待。 丙申,以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为景州刺史,既至,遣使族诛之。这反映了郭从谦被派到景州之后,由于某种原因,他被迅速处死,且其家族也遭到了牵连。 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此句揭示了高季兴在获得三州之后
翻译:李敬周被任命为武信留后。同时,开始设立监牧,以繁殖和保护国家马匹。 诗句原文及注释 - 三月,甲寅,以李敬周为武信留后: - 解析:此句描述的是后唐明宗任命李敬周为武信留后的史实。“甲寅”指的是具体的日期。“武信留后”是地方军事官职,主要负责一方的军事与政务管理。 - 丙辰,初置监牧,蕃息国马: - 解析:这里提及了在三个月后,即“丙辰”,朝廷开始实施监牧政策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后唐纪四 孟知祥派遣牙内指挥使文水武漳迎接妻子琼华长公主及子仁赞于晋阳 - 事件背景:孟知祥派牙内指挥使文水武漳前往晋阳迎接自己的妻子琼华长公主及其子仁赞,这是在稳定内部局势和巩固政权的举措。此举不仅展示了对皇权的忠诚,也为朝廷提供了一种形式上的团结。 李昊归蜀并被任命为观察推官 - 个人经历:李昊原本是李从严之子,因父亲被害而投奔孟知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 五月癸丑,以威武留后王延钧为本道节度使、守中书令、琅邪王。孔循至江陵,攻之不克,遣人入城说高季兴;季兴不逊。丙寅,遣使赐湖南行营夏衣万袭;丁卯,又遣使赐楚王殷鞍马玉带,督馈粮于行营,竟不能得。庚午,诏刘训等引兵还。 楚王殷遣中军使史光宪入贡,帝赐之骏马十,美女二。过江陵,高季兴执光宪而夺之,且请举镇自附于吴。徐温曰:“为国者当务实效而去虚名。高氏事唐久矣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六月,庚辰,太子詹事温辇请立太子。 丙戌,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圜罢守太子少保。 己丑,以宣徽北院使张延朗判三司。 壬辰,贬刘训为檀州刺史。 丙申,封楚王殷为楚国王。 西方邺败荆南水于峡中,复取夔、忠、万三州。 译文: 在天成元年的六月里,丁亥日,太子詹事温辇请求确立太子。 到了丙戌日,朝廷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圜不再守护太子之位。 己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