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四 · 后唐纪三

起旃蒙作噩十一月,尽柔兆阉茂三月,不满一年。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下同光三年(乙酉,公元九二五年)
十一月,丙申,蜀主至成都,百官及后宫迎于七里亭。蜀主入妃嫔中作回鹘队入宫。丁酉,出见群臣于文明殿,泣下沾襟,君臣相视,竟无一言以救国患。
戊戌,李绍琛至利州,修桔柏浮梁。昭武节度使林思谔先弃城奔阆州,遣使请降。甲辰,魏王继岌至剑州,蜀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合、渝、泸、昌五州降。
王宗弼至成都,登大玄门,严兵自卫。蜀主及太后自往劳之,宗弼骄慢无复臣礼。乙巳,劫迁蜀主及太后后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玺绶,使亲吏于义兴门邀取内库金帛,悉归其家。其子承涓杖剑入宫,取蜀主宠姬数人以归。丙午,宗弼自称权西川兵马留后。
李绍琛进至绵州,仓库民居已为蜀兵所燔,又断绵江浮梁,水深,无舟楫可渡,绍琛谓李严曰:“吾悬军深入,利在速战。乘蜀人破胆之时,但得百骑过鹿头关,彼且迎降不暇;若俟修缮桥梁,必留数日,或教王衍坚闭近关,折吾兵势,倘延旬浃,则胜负未可知矣。”乃与严乘马浮渡江,从兵得济者仅千人,溺死者亦千馀人,遂入鹿关头;丁未,进据汉州;居三日,后军始至。
王宗弼遣使以币马牛酒劳军,且以蜀主书遗李严曰:“公来吾即降。”或谓严:“公首建伐蜀之策,蜀人怨公深入骨髓,不可往。”严不从,欣然驰入成都,抚谕吏民,告以大军继至,蜀君臣后宫皆恸哭。蜀主引严见太后,以母妻为托。宗弼犹乘城为守备,严悉命撤去楼橹。
己酉,魏王继岌至绵州,蜀主命翰林学士李昊草降表,又命中书待郎、同平章事王锴草降书,遣兵部侍郎欧阳彬奉之以迎继岌及郭崇韬。
王宗弼称蜀君臣久欲归命,而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宣徽使李周辂、欧阳晃荧惑蜀主;皆斩之,函首送继岌。又责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佞谀,枭于金马坊门。内外马步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徐延琼、果州团练使潘在迎、嘉州刺史顾在珣及诸贵戚皆惶恐,倾其家金帛妓妾以赂宗弼,仅得免死。凡素所不快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的“卷二百七十四后唐纪三”并非直接引用了文学作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后唐纪三》,而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被提及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的历史。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在这段历史记录中,《资治通鉴》详细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生平事迹。据《资治通鉴》记载,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在位期间,经历了多次政治、军事上的挫折。例如,在同光三年,即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下同光三年(乙酉,公元九二五年),十一月蜀主入成都,百官及后宫迎于七里亭。此外,还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治国理念和行为,如他与群臣相见流泪,但最终未能阻止国家的危机。这些内容都是《资治通鉴》中的重要部分,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后唐纪三》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录,它不仅记录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品质,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历程,以及古代统治者的智慧和局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