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涒滩,尽旃蒙作噩十月,凡一年有奇。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同光二年(甲申,公元九二四年)
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
孔谦复言于郭崇韬曰:“首座相公万机事繁,居第且远,租庸簿书多留滞,宜更图之。”豆卢革尝以手书假省库钱数十万,谦以手书示崇韬,崇韬微以讽革。革惧,奏请崇韬专判租庸,崇韬固辞。上曰:“然则谁可者?”崇韬曰:“孔谦虽久典金谷,若遽委大任,恐不叶物望,请复用张宪。”帝即命召之。谦弥失望。
岐王闻帝入洛,内不自安,遣其子行军司马彰义节度使兼侍中继严入贡,始上表称臣。帝以其前朝耆旧,与太祖比肩,特加优礼,每赐诏但称岐王而不名。庚戌,加继严兼中书令,遣还。
敕:“内官不应居外,应前朝内官及诸道监军并私家先所畜者,不以贵贱,并遣诣阙。”时在上左右者已五百人,至是殆及千人,皆给赡优厚,委之事任,以为腹心。内诸司使,自天祐以来以士人代之,至是复用宦者,浸干政事。既而复置诸道监军,节度使出征或留阙下,军府之政皆监军决之,陵忽主帅,怙势争权,由是籓镇皆愤怒。
契丹出塞。召李嗣源旋师,命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戍瓦桥。
李继严见唐甲兵之盛,归,语岐王,岐王益惧。癸丑,表请正籓臣之礼,优诏不许。
孔谦恶张宪之来,言于豆卢革曰:“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耳。魏都根本之地,顾不重乎!兴唐尹王正言操守有馀,智力不足,必不得已,使之居朝廷,众人辅之,犹愈于专委方面也。”革为之言于崇韬,崇韬乃奏留张宪于东京。甲寅,以正方为租庸使。正言昏懦,谦利其易制故也。
李存审奏契丹去,复得新州。
戊午,敕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并隶租庸使。
上遣皇弟存渥、皇子继岌迎太后、太妃于晋阳,太妃曰:“陵庙在此,若相与俱行,岁时何人奉祀!”遂留不来。太后至,庚申,上出迎于河阳;辛酉,从太后入洛阳。
二月,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介绍
《资治通鉴》的卷二百七十三并非专门讲述后唐纪二的内容,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中,卷二百七十三涉及的是后唐时期的一段历史。具体到“后唐纪二”,这一部分记录了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的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春天发生的事件。《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直至宋代末年的历史。
相关推荐
```json { "诗句": [ "起阏逢涒滩,尽旃蒙作噩十月,凡一年有奇。", "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 "孔谦复言于郭崇韬曰:'首座相公万机事繁,居第且远,租庸簿书多留滞,宜更图之。'", "豆卢革尝以手书假省库钱数十万,谦以手书示崇韬,崇韬微以讽革。革惧,奏请崇韬专判租庸
《资治通鉴》是编撰于中国北宋时期的长篇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主编,涵盖了上至五代下至宋代的历史。该书详尽记录了从周世宗显德六年(879)到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的近三百年间的重要历史事件。 后唐帝任命 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为副招讨使,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率领大军救援幽州。 孔谦对豆卢革的建议 在李嗣源出征期间,孔谦建议使用豆卢革代替监军一职
李存审奏告契丹去,复得新州。 李存审(885年—926年),字元规,幽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开国功臣和军事将领。他于公元926年,在晋阳迎接太后和太妃时,向后唐帝上奏了契丹人的离去,重新得到了新州。此举对后唐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为稳定中原局势、巩固政权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彰显了李存审的忠诚与勇敢。 此次事件的背景在于后唐帝在处理与契丹的关系上面临困境。契丹作为当时的强大势力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求对安邑、解县的盐进行专卖,每季度向省里交纳课税。己卯,朝廷任命李继麟为制置两池榷盐使。 辛己,朝廷将岐王爵位晋升为秦王,同时不称其名和拜其位。 郭崇韬发现李绍宏闷闷不乐,于是设立了内句使,负责掌管三司财赋,由李绍宏担任此职,希望平息他的不满,但是李绍宏最终不高兴,反而让州县增加了繁琐的报告工作。郭崇韬身兼将相职位,又执掌节旄之权
【注】:资治通鉴:是一本记载历代政治事件、历史人物的编年体史书。 【译文】: 在此之前,唐明宗想立刘夫人为皇后,但有正妃韩夫人在,太后素来厌恶刘夫人,郭崇韬也多次劝谏,唐明宗因此没有成功。于是他的亲信对郭崇韬说:“如果你请求立刘夫人为皇后,皇上一定会很高兴。这样内部有皇后的帮助,那么宦官们就无法作乱了。”郭崇韬听从了这个建议,与宰相率领百官一起上奏请求立刘夫人为皇后。癸未,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译文:乙巳,镇州报告契丹将侵犯边境,后唐帝下诏让横海节度使李绍斌、北京左厢马军指挥使李从珂率领骑兵分道防御。天平节度使李嗣源驻守邢州。李绍斌原本姓赵,名行实,是幽州的居民。 注释:乙巳,表示日期。镇州是指当时的一个州郡名称。契丹是来自北方的外族民族。横海节度使和北京左厢马军指挥使是当时朝廷设立的军事官职,分别负责防御南方和北方的敌军侵扰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三·后唐纪二 译文:在同光二年的春天,四月初一,群臣尊奉唐庄宗为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皇帝派客省使李严出使蜀地,李严盛赞皇帝威德,有统一天下之志,并指责朱氏篡夺皇位,诸侯未曾勤王之举。蜀主王宗俦因其语侵蜀,请斩之,未果。宣徽北院使宋光葆上言:“晋王有凭陵我国家之志,宜选将练兵,屯戍边鄙,积糗粮,治战舰以待之。”蜀主乃以宋光葆为梓州观察使,充武德节度留后。 注释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原文】 孔谦贷民钱,使以贱估偿丝,屡檄州县督之。翰林学士承旨、权知汴州卢质上言:“梁赵岩为租庸使,举贷诛敛,结怨于人。陛下革故鼎新,为人除害,而有司未改其所为,是赵岩复生也。今春霜害桑,茧丝甚薄,但输正税,犹惧流移,况益以称贷,人何以堪!臣惟事天子,不事租庸,敕旨未颁,省牒频下,愿早降明命!”帝不报。 汉主引兵侵闽,屯于汀、漳境上;闽人击之,汉主败走。
乙巳,右谏议大夫薛昭文上疏,他认为:“各道僭夺的人还很多,征伐的谋划,不可以轻易停止。又,士兵们长时间跟随征伐,赏赐不够丰厚,贫穷困苦的人很多,应当用各地贡献以及南郊盈余的财物,加以赏给。又,河南的各军都是梁朝的精锐部队,恐怕被窃据的国家用厚利引诱他们,应该收抚。又,户口流亡的人,应该宽减税赋以安定他们。又,土木不急的工程,应该裁减。他又请求选择一块空地,用来放牧马匹,不要让践踏到京畿民田
翻译: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译文:皇帝因为潞州叛乱的缘故,庚戌日,下诏天下州县镇无得修筑城池挖掘沟渠,全都毁掉防御工事等器具。壬子日,新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在幽州去世。李存审出身寒微,常告诫他的儿子们:“我的父亲年轻时离家去乡里,四十年间,官至将相,其间有冒着生命危险获得一次生命的人不止一个,被骨刺穿透身体的士兵有百多人。”于是交给他们自己曾经穿过的骨针
资治通鉴 卷二百七十三·后唐纪二 丙戌,以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留宿卫,宠遇甚厚。帝或时与太后,皇后同至其家。帝有幸姬,色美,尝生子矣,刘后妒之。会绍荣丧妻,一日,侍禁中,帝问绍荣:“汝复娶乎?为汝求婚。”后因指幸姬曰:“大家怜绍荣,何不以此赐之!”帝难言不可,微许之。后趣绍荣拜谢,比起,顾幸姬,已肩舆出宫矣。帝为之托疾不食者累日。 壬辰,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庚申,置威塞军于新州。契丹恃其强盛,遣使就帝求幽州以处卢文进。时东北诸夷皆役属契丹,惟渤海未服;契丹主谋入寇,恐渤海掎其后,乃先举兵击渤海之辽东,遣其将秃馁及卢文进据营、平等州以扰燕地。八月,戊辰,蜀主以右定远军使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帅二十一军屯洋州;乙亥,以长直马军使林思谔为昭武节度使,戍利州以备唐。租庸使王正言病风,恍惚不能治事,景进屡以为言。癸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三·后唐纪二 蜀宣徽北院使王承休请择诸军骁勇者万二千人,置驾下左、右龙武步骑四十军,兵械给赐皆优异于它军。以承休为龙武军马步都指挥使,以裨将安重霸副之,旧将无不愤耻。重霸,去州人,以狡佞贿赂事承休,故承休悦之。 吴越王钱镠复修本朝职贡,庄宗亦依梁所授,仍以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尚书令、吴越国王。二年冬十月,吴越王镠复修本朝职贡,壬午,帝因梁官爵而命之。镠厚贡献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十一月,蜀主派遣他的翰林学士欧阳彬来中国访问。欧阳彬是衡山人。又派遣李彦稠返回东方。 癸卯,皇帝率领亲军在伊阙进行狩猎,命随从官员拜见梁太祖的坟墓。穿越山区险阻,连续几天不停步,有时在夜晚围猎;许多士兵从悬崖、山谷中坠落死亡或受伤。丙午,返回宫中。 因为唐朝修好,停止威武城戍的驻军,召集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返回成都。戊申,又取消武定
蜀主罢金州屯戍,命王承勋等七军还成都。 己巳,命宣武节度使李嗣源将宿卫兵三万七千人赴汴州,遂如幽州御契丹。庚午,帝及皇后如张全义第,全义大陈贡献;酒酣,皇后奏称:“妾幼失父母,见老者辄思之,请父事全义。”帝许之。全义惶恐固辞,再三强之,竟受皇后拜,复贡献谢恩。明日,后命翰林学士赵凤草书谢全义,凤密奏:“自古无天下之母拜人臣为父者。”帝嘉其直,然卒行之。自是后与全义日遣使往来问遗不绝。 初
```json { "诗句": "辛卯,蜀主改明年元曰咸康。卢龙节度使李存贤卒。", "译文": "辛卯这一天,后唐的蜀主更改了新的一年的年号为咸康。同时李存贤也去世了。", "注释": "1. 《资治通鉴》: 这是一部记载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人物和事件的编年体史书。2. 辛卯: 农历年的第9个月,即阳历的二月或三月。3. 改年号: 指在新年的时候更换年号,表示新的开始。4. 李存贤卒: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原文: 二月,甲戌,以横海节度使李绍斌为卢龙节度使。 丙子,李嗣源奏败契丹于涿州。 上以契丹为忧,与郭崇韬谋,以威名宿将零落殆尽,李绍斌位望素轻,欲徙李嗣源镇真定,为绍斌声援,崇韬深以为便。时崇韬领真定,上欲徙崇韬镇汴州,崇韬辞曰:“臣内典枢机,外预大政,富贵极矣,何必更领藩方?且群臣或从陛下岁久,身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
后唐帝与天龙降服之秘 春日的洛阳,阳光明媚却未能带来久违的甘露。城中百姓仰望天空,期盼着降雨,而皇帝则在寻找解决之道。五台山上的和尚诚惠以其神奇的力量引起了庄宗的极大兴趣。诚惠自称能降伏天龙,呼风唤雨。庄宗深信不疑,亲自带领后宫和皇子前往拜祭,诚心祈求雨水。然而,数旬过去,连一场甘霖都未曾洒落。 诚惠的行为让在场的文武百官感到震惊,唯独郭崇韬保持了冷静,他没有随众跪拜,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尊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庚寅,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赵光胤卒。 太后自与太妃别,常忽忽不乐,虽娱玩盈前,未尝解颜;太妃既别太后,亦邑邑成疾。太后遣中使医药相继于道,闻疾稍加,辄不食,又谓帝曰:“吾与太妃恩如兄弟,欲自往省之。”帝以天暑道远,苦谏,久之乃止,但遣皇弟存渥等往迎侍。五月,丁酉,北都奏太妃薨。太后悲哀不食者累日,帝宽譬不离左右。太后自是得疾,又欲自往会太妃葬,帝力谏而止。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该作品详细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其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下面将对这首诗的逐句进行详细注解与赏析: 1. 辛卯诏括市战马: - 诗句解读:辛卯日,唐帝命令全国征集战马,以备战备。 - 注释:辛卯,天干地支中的第十九,指农历九月九日。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令。括,征收。市
资治通鉴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丁亥,遣吏部侍郎李德休等赐吴越国王玉册、金印,红袍御衣。 九月,蜀主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历丈人观、上清宫,遂至彭州阳平化、汉州三学山而还。 乙未,立皇子继岌为魏王。 丁酉,帝与宰相议伐蜀,威胜节度使李绍钦素谄事宣徽使李绍宏,绍宏荐“绍钦有盖世奇才,虽孙、吴不如,可以大任。”郭崇韬曰:“段凝亡国之将,奸谄绝伦,不可信也。”众举李嗣源,崇韬曰:“契丹方炽
``` 六月甲午,一场大雨使得天空罕见日月星辰,江河百川都泛滥溢出,经过七十五天的降雨后终于天晴。 郭崇韬因北方都留守孟知祥有旧恩德,在将要去职的时候向唐帝提出,孟知祥信守厚道且深谋远虑,如果能得到西川并请求他担任主帅,没有能超过他的人选。郭崇韬还推荐邺都副留守张宪为人谨慎且有见识,可以任宰相之职。于是戊申日,唐军开始向西进发。 蜀安重霸劝国王承休请求唐帝前往秦州东游,但承休到任后立刻毁坏官府
诗句:李继严竭凤翔蓄积以馈军,不能充,人情忧恐。 译文:郭崇韬进入了散关,指着那座山说:“我们这次进发没有取得成功,无法回到这里了。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再决定一次。现在供给的物资快要耗尽,我们应该先攻取凤州,利用那里的粮食。”各位将领都认为蜀地地势险要、坚固,不可长驱直入,应该按兵不动,观察时机。郭崇韬将此事问及李愚,李愚说:“蜀人苦于他们的主人荒淫无道,没有人愿意为他用命
诗句:戊子,葬贞简太后于坤陵。{注释} {"译文": "戊子日,后唐帝在坤陵安葬了贞简太后。",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后唐帝在一个特定的日期(戊子日)进行的一场重要的丧葬活动,即安葬他的祖母——贞简太后。这个事件对于后唐帝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贞简太后是他在位的支持者之一,她的去世可能会对他的统治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后唐帝对这个丧礼的重视
【诗句】高季兴常欲取三峡,畏蜀峡路招讨使张武威名,不敢进。至是,乘唐兵势,使其子行军司马从诲权军府事,自将水军上峡取施州。 【译文】高季兴经常想要攻打三峡,但是害怕蜀地的峡谷道路招讨使张武威的名声,不敢前进。到了这个时候,趁着唐朝军队的势力,让他的儿子行军司马从诲暂时掌管军队和行政事务,自己率领水军上峡州夺取施州。 【注释】1. 常欲:常常想要。2. 三峡: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三个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