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协洽,一年。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同光元年(癸未,公元九二三年)
春,二月,晋王下教置百官,于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河东节度判官卢质为之首,质固辞,请以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为之;王即召革、程拜行台左、右丞相,以质为礼部尚书。
梁主遣兵部侍郎崔协等册命吴越王镠为吴越国王。丁卯,镠始建国,仪卫名称多如天子之制,谓所居曰宫殿,府署曰朝廷,教令下统内曰制敕,将吏皆称臣,惟不改元,表疏称吴越国而不言军。以清海节度使兼侍中传瓘为镇海、镇东留后,总军府事。置百官,有丞相、侍郎、郎中、员外郎、客省等使。
李继韬虽受晋王命为安义留后,终不自安,幕僚魏琢、牙将申蒙复从而间之曰:“晋朝无人,终为梁所并耳。”会晋王置百官,三月,召监军张居翰、节度判官任圜赴魏州,琢、蒙复说继韬曰:“王急召二人,情可知矣。”继韬弟继远亦劝继韬自托于梁,继韬乃使继远诣大梁,请以泽潞为梁臣。梁主大喜,更命安义军曰匡义,以继韬为节度使、同平章事。继韬以二子为质。
安义旧将裴约戍泽州,泣谕其众曰:“余事故使逾二纪,见其分财享士,志灭仇雠。不幸捐馆,柩犹未葬,而郎君遽背君亲,吾宁死不能从也!”遂据州自守。梁主以其骁将董璋为泽州刺史,将兵攻之。
继韬散财募士,尧山人郭威往应募。威使气杀人,系狱,继韬惜其才勇而逸之。
契丹寇幽州,晋王问帅子郭崇韬,崇韬荐横海节度使李存审。时存审卧病,己卯,徙存审为卢龙节度使,舆疾赴镇,以蕃汉马步副总管李嗣源领横海节度使。
晋王筑坛于魏州牙城之南,夏,四月,己巳,升坛,祭告上帝,遂即皇帝位,国号大唐,大赦,改元。尊母晋国太夫人曹氏为皇太后,嫡母秦国夫人刘氏为皇太妃。以豆卢革为门下侍郎,卢程为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郭崇韬、张居翰为枢密使,卢质、冯道为翰林学士,张宪为工部侍郎、租庸使,又以义武掌书记李德休为御史中丞。德林,绛之孙也。诏卢程诣晋阳册太后、太妃。初,太妃无子,性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介绍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是司马光创作的中国史类书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全书约300多万字,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时间跨度,旨在通过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事件,警示后人。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生平以及他统治下的一些重要事件,例如晋王设置百官、四镇判官选拔等历史细节。
相关推荐
诗句:“昭阳协洽,一年”。 译文: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在同光元年(公元九二三年),春天,二月,晋王下教置百官,于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河东节度判官卢质为之首,质固辞,请以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为之;王即召革、程拜行台左、右丞相,以质为礼部尚书。 赏析:此诗是后唐庄宗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中的一段记录。其中,"昭阳协洽"指的是庄宗和皇后的和谐关系
``` 安义旧将裴约戍泽州,泣谕其众曰:“余事故使逾二纪,见其分财享士,志灭仇雠。不幸捐馆,柩犹未葬,而郎君遽背君亲,吾宁死不能从也!”遂据州自守。 继韬散财募士,尧山人郭威往应募。威使气杀人,系狱,继韬惜其才勇而逸之。 契丹寇幽州,晋王问帅子郭崇韬,崇韬荐横海节度使李存审。时存审卧病,己卯,徙存审为卢龙节度使,舆疾赴镇,以蕃汉马步副总管李嗣源领横海节度使。 晋王筑坛于魏州牙城之南,夏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初,李绍宏为中门使,郭崇韬副之。至是,自幽州召还,崇韬恶其旧人位在己上,乃荐张居翰为枢密使,以绍宏为宣徽使,绍宏由是恨之。 居翰和谨畏事,军国机政皆崇韬掌之。支度务使孔谦自谓才能勤效,应为租庸使;众议以谦人微地寒,不当遽总重任,故崇韬荐张宪,以谦副之,谦亦不悦。 以魏州为兴唐府,建东京。又于太原府建西京,又以镇州为真定府,建北都
诗一 甲子,契丹侵犯幽州,直到易定后便撤军。当时,契丹多次入侵,掠夺和掠夺物资,使得幽州的粮草不足以支持半年。卫州被梁朝夺走,潞州内部叛变,人心惶惶,认为梁朝难以攻克。皇帝对此感到担忧。 译文 在契丹数次侵扰下,幽、卫、潞三州岌岌可危,人们担心梁朝难以攻克。而此时,郓州的卢顺密前来归降。先前,梁朝天平节度使戴思远驻守杨村,留顺密与巡检使刘遂严、都指挥使燕颙守护郓州。卢顺密向皇帝献策说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梁主闻郓州失守,大惧,斩刘遂严、燕颙于市,罢戴思远招讨使,降授宣化留后,遣使诘让北面诸将段凝、王彦章等,趣令进战。敬翔知梁室已危,以绳内靴中,入见梁主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敌势益强,而陛下弃忽臣言。臣身无用,不如死!”引绳将自经。梁主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用王彦章为大将,不可救也。”梁主从之,以彦章代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诗句赏析: 1. 内容概括: 王彦章,字贤明,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他以骁勇闻名,每战常为先锋,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王彦章性格刚直,痛恨权臣扰乱朝政,因遭到排挤和非难而失宠。923年,王彦章受梁末帝之命为北面招讨使,率兵破南城,迫使唐军放弃北城,但最终在中都战败被俘。 2. 译文与诗句: 在梁末帝的召问下,王彦章向皇帝询问攻破敌国的日期,声称“三日”。在场的人都嘲笑他,认为他在吹牛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秋,七月,丁未,帝引兵循河而南,彦章等弃邹家口,复趣杨刘。甲寅,游弈将李绍兴败梁游兵于清丘驿南。段凝以为唐兵已自上流渡,惊骇失色,面数彦章,尤其深入。 乙卯,蜀侍中魏王宗侃卒。 戊午,帝遣骑将李绍荣直抵梁营,擒其斥候,梁人益恐,又以火筏焚其连舰。王彦章等闻帝引兵已至邹家口,己未,解杨刘围,走保杨村;唐兵追击之,复屯德胜。 梁兵前后急攻诸城,士卒遭矢石
```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 译文: 甲子,皇帝到达杨刘劳勉李周说:“多亏了你善守,我的败事已经无法挽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卢程因私事求见兴唐府的官员,府吏不能答应,反而鞭打了卢程的仆人。光禄卿兼兴唐少尹任团是皇帝从姐姐的婿,他前往卢程那里诉说此事,卢程骂道:“你等什么小东西,还想倚仗妇人之力?”并把任团投诉给了皇帝。皇帝生气地说:“我错看了这痴物
【诗句】:戊子,凝将全军五万营于王村,自高陵津济河,剽掠澶州诸县,至于顿丘。 【译文】:戊子,李重进率领全部军队五万人驻扎在王村,从高陵津渡过黄河,抢劫澶州各县,抵达顿丘。 【注释】:戊子,是古代的一种纪事方法,表示日期。凝,李重进的字。军,军队。王村,地名。渡,过河。澶州,地名。诸县,指县城。顿丘,地名。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李重进在战争中的军事策略和战略眼光。他选择在王村建立基地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蜀主以文思殿大学士韩昭、内皇城使潘在迎、武勇军使顾在珣为狎客,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鄙俚亵慢,无所不至,蜀主乐之。在珣,彦朗之子也。时枢密使宋光嗣等专断国家,恣为威虐,务徇蜀主之欲以盗其权。宰相王锴、庾传素等各保宠禄,无敢规正。潘在迎每劝蜀主诛谏者,无使谤国。嘉州司马刘赞献陈后主三阁图,并作歌以讽;贤良方正蒲禹卿对策语极切直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王彦章引兵逾汶水,将攻郓州,李嗣源遣李从珂将骑兵逆战,败其前锋于递坊镇,获将士三百人,斩首二百级,彦章退保中都。戊辰,捷奏至朝城,帝大喜,谓郭崇韬曰:“郓州告捷,足壮吾气!”己巳,命将士悉遣其家归兴唐。冬,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五代时期后梁与后唐之间的战争。王彦章率领军队越过汶水,准备攻击郓州。李嗣源派遣李从珂带领骑兵进行抵抗
【译文】 李彦章曾经对人说:“李亚子斗鸡小儿,何足畏惧!”到此时,太祖问李彦章:“你常说我是小儿,如今服不服?”又问:“你名叫善于将帅之才,为什么不守兖州?中都无壁垒,用什么自固?”李彦章回答说:“天命已去,无需再言。”太祖爱惜李彦章之才,想任用他,便赐药给他治疗伤口,又多次派人引诱劝谕他。李彦章说:“我本一介布衣,蒙梁王恩遇,位至上将,与皇帝交战十五年;现在兵败力尽,死自其分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舁王彦章自随,遣中使问彦章曰:“吾此行克乎?”对曰:“段凝有精兵六万,虽主将非材,亦未肯遽尔倒戈,殆难克也。”帝知其终不为用,遂斩之。 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 王彦章败卒有先至大梁,告梁主以“彦章就擒,唐军长驱且至”者,梁主聚族哭曰:“运祚尽矣!”召群臣问策,皆莫能对。梁主谓敬翔曰:“朕居常忽卿所言
诗句原文 戊寅,或告唐军已过曹州,尘埃涨天,赵岩谓从者曰:“吾待温许州厚,必不负我。”遂奔许州。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泣曰:“臣为陛下挥剑死唐军则可矣,不敢奉此诏。”梁主曰:“卿欲卖我邪?”麟欲自刭,梁主持之曰:“与卿俱死!”麟遂弑梁主,因自杀。 译文 在戊寅这一天,有人报告说唐朝的军队已经过了曹州,尘土飞扬,赵岩对跟随他的人说道
李振对敬翔说:“有诏书洗涤吾辈,相与朝新君乎?”翔曰:“吾二人为梁宰相,君昏不能谏,国亡不能救,新君若问,将何辞以对!”是夕未曙,或报翔曰:“崇政李太保已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硃氏与新君世为仇雠,今国亡君死,纵新君不诛,何面目入建国门乎!”乃缢而死。 ------ 赏析: 本段描述的是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同光元年(癸未,923年)发生的事件。晋王李克用在这一年下诏清洗朝堂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丙戌,诏贬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郑珏为莱州司户,萧顷为登州司户,翰林学士刘岳为均州司马,任赞为房州司马,姚顗为复州司马,封翘为唐州司马,李怿为怀州司马,窦梦征为沂州司马,崇政学士刘光素为密州司户,陆崇为安州司户,御史中丞王权为随州司户;以其世受唐恩而仕梁贵显故也。 此段记载展示了唐朝末期的一段政治动荡。郑珏和萧顷被贬职至偏远地区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梁诸藩镇稍稍入朝,或上表待罪,帝皆慰释之。宋州节度使袁象先首来入朝,陕州留后霍彦威次之。象先辇珍货数十万,遍赂刘夫人及权贵、伶官、宦者,旬日,中外争誉之,恩宠隆异。己丑,诏伪庭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及诸将校,并不议改更,将校官吏先奔伪庭者一切不问。 ``` 译文 梁国的各个藩镇逐渐归顺唐朝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 戊戌,加天平节度使李嗣源兼中书令;以北京留守继岌为东京留守、同平章事。 皇帝派遣使者向各道宣谕,梁朝任命的五十多名节度使皆上表入贡。楚王殷派其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希范入朝,献上洪州和鄂州的行营都统印信,并上报本道将吏户籍。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听闻庄宗灭亡梁朝,避讳唐帝庙号,改名季兴,欲自入朝。梁震劝阻说:“唐有吞天下之志,严兵守险,犹恐不自保,何况数千里入朝乎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彗星出现在舆鬼,长丈馀,蜀司天监言国有大灾。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右补阙张云上疏,以为“百姓怨气上彻于天,故彗星见。此乃亡国之征,非祈禳可弭。”蜀主怒,流云黎州,卒于道。 郭崇韬上言:“河南节度使、刺史上表者但称姓名,未除新官,恐负忧疑。”十一月,始降制以新官命之。 滑州留后李绍钦因伶人景进纳货于宫掖,除泰宁节度使。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壬寅:岐王李茂贞派遣使者致信,祝贺唐庄宗灭梁,并以季父自居,辞礼甚倨。 癸卯: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入京朝见,唐庄宗与其宴乐,给予无算的宠遇和赏赐。 张全义请求唐庄宗迁都洛阳,唐庄宗听从其议。 己巳:唐庄宗赐给朱友谦姓名为李继麟,命其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以康延孝为郑州防御使,并赐予其名为李绍琛。 废黜北都,重新设置为成德军。 赐予宣武节度使袁象先姓名为李绍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 译文: 当初,后梁国均王准备在洛阳祭祀南郊时,听说杨刘城被攻破而停止,那里的礼仪物品都还在。张全义请求皇上尽快到洛阳去,在拜谒了太庙之后就祭祀南郊;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丙辰,后梁又把东京开封府改为宣下军汴州。后梁将宋州改为宣武军,并诏令改回归德的旧名。 皇上命令文武官员先到洛阳去。 有人议论说,郭崇韬是功臣,但他不了解朝廷的典故,应当用前朝名家来辅佐他
诗句:先王既没,尚何继嗣? 译文: 先王已经去世了,还谈什么继承和延续呢? 注释: - 先王:指古代的君主。 - 已没:已经去世。 - 尚何继嗣:还谈什么继承和延续?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前代君主逝去后,后人应该如何继续其事业的疑问和思考。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先王已经离世后,我们还能谈论什么去实现他的理想和事业吗?这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担忧和思考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 庚辰,御史台奏:“硃温篡逆,删改本朝《律令格式》,悉收旧本焚之,今台司及刑部、大理寺所用皆伪廷之法。闻定州敕库独有本朝《律令格式》具在,乞下本道录进。”从之。 李继韬闻上灭梁,忧惧,不知所为,欲北走契丹,会有诏征诣阙;继韬将行,其弟继远曰:“兄以反为名,何地自容!往与不往等耳,不若深沟高垒,坐食积粟,犹可延岁月;入朝,立死矣。”或谓继韬曰:“先令公有大功于国
【注】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 【注释】甲申:农历日期。吴王:指后唐庄宗李存勖。司农卿:官职名。洛阳:地名。卢蘋:人名,姓卢,名蘋,曾任司农卿。奉使:奉命出使。严可求:人名,曾任宰相。豫料:预测。帝所问:指皇上的问题。教:教导。苹回应:回复。既:已,已经。还:返回。言:称述。唐主:指后唐庄宗李存勖。荒于游畋(tián):荒废了游猎和耕种之事。啬财拒谏:吝啬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