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幽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力疲弊。普父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馀,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普愿扈从,太祖笑曰“若胜胃介乎”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枢密副使,赐第一区。建隆三年,拜枢密使、检校太保。
乾德二年,范质等三相同日罢,以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中书无宰相署敕,普以为言,上曰“卿但进敕,朕为卿署之可乎”普曰“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令翰林学士讲求故实,窦仪曰“今皇弟尹开封,同平章事,即宰相任也”令署以赐普。既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是日,普兼监修国史。命薛居正、吕馀庆参知政事以副之,不宣制,班在宰相后,不知印,不预奏事,不押班,但奉行制书而已。先是,宰相兼敕,皆用内制,普相止用敕,非旧典也。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库卿尔”
五年春,加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俄丁内艰,诏起复视事。遂劝帝遣使分诣诸道,征丁壮籍名送京师,以备守
宋史赵普列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北宋初期的智囊——赵普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为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成为其幕僚。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时,赵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赵普的政治生涯起点,也预示了他日后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赵普虽以辅佐君主出谋划策为主,但其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深远影响北宋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和国运民生等重大问题。他的治国理念和实践,被后人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其智慧之深与影响力之大。
《宋史·赵普传》是研究北宋初期政治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记载赵普的生平事迹、政治活动及其对国家的贡献,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窗口。通过阅读《宋史·赵普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赵普作为一位政治家、战略家的历史地位,及其在两宋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赵普的人生轨迹和成就,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北宋初期政治格局的深刻反映。通过对《宋史·赵普传》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学习赵普的智慧和策略,更能从中汲取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