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说话邢王二夫人听尤氏一段话,明知也难挽回。王夫人只得说道:“姑娘要行善,这也是前生的夙根,我们也实在拦不住。只是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出了家,不成了事体。如今你嫂子说了准你修行,也是好处。却有一句话要说,那头发可以不剃的,只要自己的心真,那在头发上头呢。你想妙玉也是带发修行的,不知他怎样凡心一动,才闹到那个分儿。姑娘执意如此,我们就把姑娘住的房子便算了姑娘的静室。所有服侍姑娘的人也得叫他们来问:他若愿意跟的,就讲不得说亲配人,若不愿意跟的,另打主意。”惜春听了,收了泪,拜谢了邢王二夫人、李纨、尤氏等。王夫人说了,便问彩屏等谁愿跟姑娘修行。彩屏等回道:“太太们派谁就是谁。”王夫人知道不愿意,正在想人。袭人立在宝玉身后,想来宝玉必要大哭,防着他的旧病。岂知宝玉叹道:“真真难得。”袭人心里更自伤悲。宝钗虽不言语,遇事试探,见是执迷不醒,只得暗中落泪。王夫人才要叫了众丫头来问。忽见紫鹃走上前去,在王夫人面前跪下,回道:“刚才太太问跟四姑娘的姐姐,太太看着怎么样?”王夫人道:“这个如何强派得人的,谁愿意他自然就说出来了。”紫鹃道:“姑娘修行自然姑娘愿意,并不是别的姐姐们的意思。我有句话回太太,我也并不是拆开姐姐们,各人有各人的心。我服侍林姑娘一场,林姑娘待我也是太太们知道的,实在恩重如山,无以可报。他死了,我恨不得跟了他去。但是他不是这里的人,我又受主子家的恩典,难以从死。如今四姑娘既要修行,我就求太太们将我派了跟着姑娘,服侍姑娘一辈子。不知太太们准不准。若准了,就是我的造化了。”邢王二夫人尚未答言,只见宝玉听到那里,想起黛玉一阵心酸,眼泪早下来了。众人才要问他时,他又哈哈的大笑,走上来道:“我不该说的。这紫鹃蒙太太派给我屋里,我才敢说。求太太准了他罢,全了他的好心。”王夫人道:“你头里姊妹出了嫁,还哭得死去活来;如今看见四妹妹要出家,不但不劝,倒说好事,你如今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我索性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是《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情节,涉及人物关系、心理变化以及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由清朝作家曹雪芹创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在这部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情节和人物,其中“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这一回就展现了丰富的人物性格和社会风貌。

这一回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尤三姐是一个性格独立而坚强的女子,尽管她身处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环境中,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想,不愿意随波逐流。邢夫人则是贾府中的一位强势女性,她的话语虽出自爱护,但方式却让人难以接受。王夫人则是一位传统的贤妻良母,尽管她的劝阻未能阻止女儿的决心,但她对女儿的关心和保护之情溢于言表。宝玉、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通过这一回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他们或机智过人,或敏感细腻,或豪放不羁,这些性格特点共同构成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这一回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通过对邢、王两家的对话,可以窥见封建社会下家族成员间的尔虞我诈,以及女性在家中的处境。此外,通过对贾兰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贾兰虽然生活在富贵之家,但其生活状态并不轻松,这反映出封建社会中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对社会底层的影响。

这一回也是理解整个小说主题的重要一环。通过尤三姐的故事,作者曹雪芹探讨了女性的命运和社会地位问题,以及个人自由与家族责任之间的冲突。《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还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命运的无常以及社会制度的弊端。通过这一回,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主题,并思考它们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这一回还体现了曹雪芹对语言艺术的精湛运用。曹雪芹在描述细节和对话时,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头发可以不剃的,只要自己的心真”,这不仅是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也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这种语言的艺术使得《红楼梦》成为一部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情节点,更是理解整个作品的关键所在。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而且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社会风貌。通过这一回,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魅力,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艺术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