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措大选次科名,福耶祸耶,三千里路,独往独来,直教裘敝囊空,奄奄斜阳归倦鸟;
劣残生诸般苦恼,贫也病也,七八口家,一饘一粥,累到墨干笔秃,丝丝弱息断春蚕。
自挽联
介绍
自挽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通常由一个人自己撰写,用以表达其对自身生活和命运的思考与哀伤。这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常见,但在西方文学中,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等作品中,也体现了类似的主题。
一、文学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作者通过自挽联的创作,展现了他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深刻反思。他可能经历了生活的低谷,甚至面临绝望,因此选择用文字来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 时代背景:作品可能创作于社会动荡、思想解放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存在的意义。
二、文学特点
- 抒情性:自挽联通常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怆和孤独。通过对自我的描写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 象征意义:在自挽联中,作者可能会运用象征手法,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如落叶、流水)或抽象的概念(如时间、死亡)来隐喻生命的无常和个人的渺小。
三、文学价值
- 哲学深度:自挽联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涵,通过对生命、死亡等永恒主题的探讨,反映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和对宇宙真理的追求。
- 审美体验:作为文学作品,自挽联能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一种审美体验,通过文字构建的意境和情感共鸣,激发读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
自挽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洗礼。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作者得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世界,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生命中的苦与乐、得与失,进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题,要理清原诗思路,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情感态度。本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八句。首联“穷措大选次科名”:科举中举,但因家贫,未能入仕为官。颔联写其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三千里路”,喻指仕途之路遥远而艰难;“独往独来”,“裘敝囊空”,比喻自己一生坎坷,历经风雨,历尽艰辛。颈联写他晚年生活的困苦,“七八口家”,“墨干笔秃”,比喻自己年老体衰
【注释】 自挽联:自己为自己写的挽联,表达对人生、婚姻的看法。 奴别:奴仆离去。良人:指丈夫,此处指妻子。 大丈夫何患无妻:大丈夫有什么担忧没有妻子呢? 重订婚姻:重新订好婚姻。 生妻:原配妻子。 死妇:已经去世的妻子。 儿依严父艰哉:小孩子依靠严厉的父亲艰难啊。 继母:后娶的妻子或养母。 【译文】 奴仆离去了,大丈夫有什么担忧没有妻子?希望日后能重新订好婚姻
【诗句释义】 “自挽联”是一种对联形式,通常在个人或团体的葬礼上悬挂。它表达了逝者生前的成就、遗憾和对生活的态度。 1. “功名事业文章”:这四句话总结了逝者一生中的主要成就。功名指的是官职或荣誉,事业指职业或事业,文章则可能指的是文学创作或其他形式的艺术成就。这些成就可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也可能是通过继承或获得他人的认可。 2. “他生末卜”:这句话表示对于未来,无法预测或决定
【注释】 自挽联:自我挽联。清班,指朝廷的官职。翰詹科道,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吏部、户部、礼部等各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史的合称。转京卿,调任京城官。奉使遍齐州汴州吴州,即在山东、河北、江苏一带巡视。回首宦途如梦幻,指仕途变化无常。廿年,二十年。膺外任,指担任地方官。督师平石逆李逆蔡逆,平定了李自成、张献忠、杨嗣昌等叛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自己一生仕宦生涯的回忆。诗人以“自挽联”开篇
注释: 乡梦久无凭,那有闲情问松菊。 家乡的梦久违了,我怎能有时间去向松树和菊花询问? 主恩惭未报,好留余悃付儿孙。 我对君主的恩德感到惭愧,希望把我忠诚的心志留给我的子孙后代。 赏析: 这是一首自挽联诗。首句“乡梦久无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但已经许久没有回去的机会,只能寄托在梦里。第二句“那有闲情问松菊”,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思来与松菊等自然景物交流
【注释】 挽联:一种在丧事中用以表达哀悼之情的对偶诗。自挽,即作者自己为自身而写的挽联。 臣死国:指臣子为国家尽忠而死。 妻妾死臣:指妻子、妾侍等为臣子而死。 谁曰不宜:谁说不应该这样? 最堪悲老母九旬,娇女七龄:最令人悲哀的是,年迈的母亲已经九十高龄,幼小的女儿只有七岁。 耄稚虽全:即使是老人和孩子都没有死亡。 未免致伤慈孝治:不免导致孝顺父母的责任无法完成。 我杀人,王公杀我:指作者被杀害
【注释】: 大自在:佛家语,谓达到解脱的境地。 他生:指另一生。 【赏析】: 这是一首自挽联,作者用佛教禅宗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全诗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死了就达到了解脱的境界,而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痛苦也就随之消除了。因此,作者在诗中勉励自己要放下红尘俗务,超脱世俗纷扰。同时,也告诫世人要珍惜生命、追求真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名利等世俗之事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注释 自挽联:自己挽起的对联。 月白风清其有意;斗量车载已无名。 月白风清意:形容景色美好,心情舒畅。 斗量车载已无名:意思是说,虽然有车可以载着东西,但是已经没有名字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挽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第一句“月白风清其有意”,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景象,月光如水,清风徐来,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第二句“斗量车载已无名”,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绪。诗人在人生旅途中
【注释】 青蝇:苍蝇,比喻奸佞小人。吊客:吊唁者。白鹤:指仙禽。故乡:家乡。 【赏析】 《自挽联》是一首很妙的诗。它以“以青蝇为吊客”和“骑白鹤返故乡”来表达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决心。诗人借青蝇之口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而以白鹤之影来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 全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前两句用典明志,后两句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明确态度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注释】: 自挽联:自己挽自己。 青史:指史书,也代指南史、东史。 九泉:地下,指阴间。 翁:对老人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危之际写的,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之情。 首句“生有自来”,意为人生自有其规律,历史会记住每一个人。诗人用“卅载未忘”来形容自己对历史的执着追求,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不忘。 次句“死何能已”,意为人的生命有限,但历史的记忆不会终止
【注释】 自挽:自己写挽联。 死而有知:死去后有知觉。 慈亲:指父母。 聚首:团聚在一起。 生何所恋:活着的时候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长离:长久离别。 老父:年迈的父亲。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双亲的自挽诗。诗人用“死而有知”和“生何所恋”两个短句,概括地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即人死之后,只要还有知觉,就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可以与慈爱的父母团聚在一起,而活着时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注释】 朝闻(闻)道:早上听到道理。夕死可矣:晚上死去也可以了。今而后吾知免夫:如今以后才知道免除罪过。 【赏析】 这是一首自挽诗,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生死观念的认识。“朝闻道”三句是说,早晨听到了正确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吾生幸而得”,意思是说,我活着真是有幸啊!“今而后”两句是说,如今以后才懂得免除罪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注释】 自挽联:自己写的挽联。 真儒:指真正的儒士。 一席名山:指名山大川,是古代文人墨客隐居的地方,也泛指名山。 千秋竹简:指历史典籍。 成仙:指修炼成为仙人。 幻相:比喻虚幻的事物。 五湖:泛指太湖等五个湖泊。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 万树梅花:形容风景如画的江南。 赏析:诗人以“读书经世即真儒”为第一句,表达了对儒家学问的理解。他认为自己就是真正的儒士,能够经世治国,不为名利所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第一首诗,第一句是说“我”在佛慈悲的指导下觉悟到“无我”;第二句是说“我”在儒学上扎扎实实做功夫,直到现在才有所成就。第二首诗,第一句是说“我”在佛慈悲的指导下觉悟到“无我”;第二句是说“我”在儒学上扎扎实实做功夫,直到如今才有收获。 【答案】 自挽联 (其一) 仗我佛慈悲指示
吾相不当侯,一举议员,再谋县长,终困厂官,穷措大迭次名场,费尽力,用尽财,只落得捞月沧江,到头贫贱; 人生全是命,少登乙榜,中踬甲科,晚无子息,老学究频年讲席,挣过钱,吃过苦,才知道回轮瀚海,撒手归休。 注释: 1. 吾相不当侯,一举议员,再谋县长,终困厂官——我本不该做官,一次成为议员,再谋求县长,最终还是困顿于厂官,穷措大迭次名场。 2. 人生全是命,少登乙榜
【注释】 自挽联:自己挽自己的胳膊。 我别君去,君何患无妻,倘异时再叶鸾占,莫谓生妻不如死妇:我离开你的时候,你有什么忧虑不能有妻子?如果将来再像凤凰一样能再生一个(妻子),不要以为现在的妻子比不上死去的媳妇啊! 儿随父悲,儿终当有母,愿他日得酬乌哺,须知养母即是亲娘:孩子跟随父亲一起悲伤,孩子最终会有母亲抚养,希望你将来能够得到报答乌鸦养育孩子的恩情,要知道养育母亲的也就是亲生的母亲了。
【注释】 自挽联:用自己写挽联来悼念自己。 始笑:开始觉得可笑,这里是自嘲之意。 徒自苦耳:白白地受苦受累。徒,白白的。苦,这里指辛苦、劳苦。 既知:既然知道。去处,去向,即生死归宿。亦复,也。陶然,形容心情舒畅愉快的样子。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自挽诗中的一副。它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生死归宿的认识。 首句“始笑生前徒自苦”以自嘲的口吻开篇
【注释】 二十年读书: 指作者在乡试中中解元后开始做官,前后共二十余年。 二十年作宦: 指作者从进士起,历任县令、知州等职,前后共二十余年。 取义成仁: 取义,指为正义而死;成仁,指立下不朽功勋。 纲常: 封建道德的规范。 进无以助援: 指不能在朝为官时提供帮助或援助。 退无以固守: 指不能在家乡为官时坚守自己的职责和地位。 孤忠效死: 指忠君尽责,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章贡双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的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1) 第一句“电光石火小功名”的意思是:像电光石火般短暂的功名成就,指自己短暂地做了点事。“小功名”是谦词;“风尘俗吏”指那些混迹官场,不学无术的庸才,“颇异”表示不同一般。第二句“鳌背鲲身大游览”的意思是:像神话中的巨鳌背负着大海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鉴赏诗歌,需要结合诗句中的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此诗前半部分写自己从秀才到外吏再到江湖野老的一生,后半部分写自己一生所做所为及所获成就,抒发了作者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与自得之乐。 (1) “作秀才十年,作外吏十年,作江湖野老三十年”,这三句概括了自己一生中的主要生活经历:从二十岁开始,在家乡做了十几年的秀才(即读书人)
【注释】 (1)倘此日骑鲸西去:指死后灵魂乘龙而去,驾祥云升天。 (2)七尺躯委残芳草:指自己死后,躯体被葬于荒郊野外。 (3)满腔血洒向空林:指死后,鲜血洒在树林中。 (4)问谁来歌骚歌曲:意即谁还能唱出《离骚》那样的诗歌。 (5)鼓铜琶井畔,挂宝剑枝头:意即在古琴旁击拍、宝剑悬在树枝上。 (6)凭吊松楸魂魄:指凭吊已故之人的灵位。 (7)愤激千秋:指悲愤地激励千古的人。 (8)黄土埋予
【注释】 半生:一生的上半部分。 豪气:豪迈的气概。 垂老:年老。 愁怀:忧思。 托砚田:寄托于写诗作文的事业。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抒发了诗人晚年的感慨。 “自挽联”,是说作者自己挽起自己的头发,对着镜子整理衣服,准备自杀。“半生”指作者一生中的上半阶段,也就是他年轻时。“销杯酒”意思是消沉在酒中,消磨掉青春壮志。“垂老”是老年的意思,也指作者已进入老年。“愁怀”是作者对人生的忧虑和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与掌握,这是古代诗歌的名篇,属于常见的理解类默写,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诗句中的易错字,又要注重积累,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如“自挽联”应理解为“自挽词”。此诗首句为“春秋表未成”,意思是说《春秋》这部历史著作还没有完成;第二句为“幸有佳儿述诗礼”,意思是幸好有一个好儿子能把《诗》、《书》等礼义之教传承下去;第三句为“纵横计不就”
【注释】 阿卿:指妻子。 嗣孤痴女:继承孤苦痴呆的女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也是对妻子的追怀。全诗以自责自怜的口吻写来,感情真挚深沉。开头两句“平生所好,在载酒看花,负我阿卿惟此事;身后所余,仅嗣孤痴女,算来王氏更无人。”是说,自己平生爱好的是喝酒赏花,这只有妻子能理解。至于死后剩下的财产留给了孤独痴呆的女儿,估计连王氏都没有人会有份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自挽联: - 一棺海外归来:指归葬或去世后,将遗体运至海外的墓地或海中安葬。 - 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江东是古代长江以东的地区,江东父老即指在江东地区生活的父母亲。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前未能回报家乡父母的愧疚之情。 2. 半世天南容我: - 天南:这里指代南方,泛指远方或海外。 - 容我:容忍我、允许我。 - 此句表达了诗人晚年漂泊海外,虽身处异乡但心念故土的情感。 3
【译文】 一辈子为谁忙碌,替老师辛劳,敢于说人我吗? 家法原不是我设立的,将祖宗的教诲告诫子孙后代。 【注释】 自挽联:这是一副对联。上联“代夫子辛劳,敢言人己?”是说,为了老师辛勤劳作,难道能说自己和别人一样吗?下联“家法原非我设,把祖宗懿训,敬告儿孙。”是说,家族的法度不是我创立的,我将祖宗的教诲告诉子孙后代。 【赏析】 这副对联抒发了一位为人子女的孝心。 上联“代夫子辛劳,敢言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