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记,辍辑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其叙曰:
皇矣汉祖,纂尧之绪,实天生德,聪明神武。秦人不纲,罔漏于楚,爰兹发迹,断蛇奋旅。神母告符,朱旗乃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项氏畔换,黜我巴、汉,西土宅心,战士愤怒。乘畔而运,席卷三秦,割据河山,保此怀民。股肱萧、曹,社稷是经,爪牙信、布、腹心良、平、龚行天罚,赫赫明明。述《高纪》第一。
孝惠短世,高世称制,罔顾天显,吕宗以败。述《惠纪》第二,《高后纪》第三。
太宗穆穆,允恭玄默,化民以躬,帅下以德,农不供贡,罪不收孥,宫不新馆,陵不崇墓。我德如风,民应如草,国富刑清,登我汉道。述《文纪》第四。
孝景莅政,诸侯方命,克伐七国,王室以定。匪怠匪荒,务在农桑,著于甲令,民用宁康。述《景纪》第五。
世宗晔晔,思弘祖业,畴咨熙载,髦俊并作。厥作伊何?百蛮是攘,恢我疆宇,外博四荒。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一圣真。封禅郊祀,登秩百神;协律改正,飨兹永年。述《武纪》第六。
孝昭幼冲,冢宰惟忠。燕、盖诪张,实睿实聪,罪人斯得,邦家和同。述《昭纪》第七。
中宗明明,夤用刑名,时举傅纳,听断惟精,柔远能迩,燀耀威灵,龙荒幕朔,莫不来庭。丕显祖烈,尚于有成。述《宣纪》第八。
孝元翼翼,高明柔克,宾礼故老,优繇亮直。外割禁囿,内损御服,离宫不卫,山陵不邑。阉尹之疵,秽我明德。述《元纪》第九。
孝成煌煌,临朝有光,威仪之盛,如圭如璋。壶闱恣赵,朝政
汉书 · 传 · 叙传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传·叙传下》是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在这部作品中继承并发展了《史记》的体例,进行了一定的变革,使得《汉书》成为后世史书的重要参考和研究对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 历史地位与特点
- 历史地位:《汉书》,亦称《前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在继承《史记》体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框架和结构,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 体裁特点:班固在《汉书》中采用了“纪”“志”与“列传”的三部分构成,其中“纪”相当于“本纪”,“志”相当于“表”,而“列传”则是“列传”。这种分类方式为后来的史书提供了模板。
- 创作背景
- 作者班固:班固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位期间(公元92年至105年)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汉书》不仅记录了西汉王朝的历史,还对东汉的历史进行了追溯,展现了从汉朝建立至刘玄、王莽之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 时代背景: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转型的阶段,班固通过对历史的记载与分析,试图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后世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和治国方略。
- 内容概述与结构解析
- 帝皇纪述:班固在《汉书》中系统地记述了从西汉高祖刘邦到刘玄、王莽的历代帝王事迹,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变迁。
- 官职传记:班固收录了大量官员的传记,包括丞相、将军、刺史等高级官吏,以及地方郡县长官,展示了官僚系统的运作和社会管理的状况。
- 侯王列传:在封国诸侯和王公贵族方面,班固也有所涉及,这些传记记录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文学价值:《汉书》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容小觑,其语言精炼,叙述流畅,人物刻画生动,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事件的记载,如霍去病的北伐战争和王莽的新朝改制等,都充满了历史的细节和深刻的思考。
- 历史意义:班固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记载,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历史文献。通过《汉书》,后人得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准则。
班固的《汉书·传·叙传下》不仅是一部历史学上的巨著,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它不仅记录了西汉及东汉的历史,还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洞察与评价,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