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
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凉似三秋景,清无九陌尘。
与余同病者,对此合伤神。
上巳
介绍
《上巳浮江宴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名篇。
《上巳浮江宴序》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内容和意境也给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这个节日在传统文化中继续传承和发展。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人来说,王勃的这部作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
相关推荐
【注释】 上巳:古代风俗,每年三月初三日举行盛大的踏青活动,亦称“修禊”。寒食:指寒食节的前一天。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古人有禁火寒食的习惯,故名寒食。莺花:春景。寥落:冷落。 泼火:用火烧草,用以驱虫。踏青:春天游春赏花。三秋:一年中第三个秋天。九陌:京城里的大道。与余同病者:和我一样患病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诗。首句以“上巳接寒食”点明题旨,说明此诗所写是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注释】 上巳:古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帝城:指皇帝的宫殿所在地,京城。 倾都:倾国。倾都祓禊(fú xì)是指全城的百姓一同到河边洗去不洁之物。 须傍水:必须靠近水边。 奏乐:奏乐。要惊尘:要使尘埃飞起来。 弱柳障行骑:用柔弱的柳树作障碍物来阻挡骑马的人。 浮桥拥看人:用浮动的桥梁围住观看的人。 犹言日尚早:还认为太阳太早了。 更向九龙津:再往九曲河里走。 【赏析】
【注释】 元巳:农历三月初三。 繁华:热闹。 细管清弦:指弹拨乐器。 七贵家:指七重奏的雅乐,是贵族的音乐。 掖垣:宫禁之墙。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京城上巳节的盛况。诗中写皇帝和贵族们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那些宫女们也趁着这个机会争妍斗艳,她们都希望在皇上眼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全诗通过描写京城上巳节的盛况,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豪华与奢华
【注释】 上巳:古代的节日名。上巳,农历三月初三,相传是黄帝的女儿沐浴日,后来成为祭祖和踏青的日子。 陪游:陪伴游玩。骑,骑马。 城南俯落晖:站在城南可以俯瞰夕阳西下的景象。 溪山俱可爱:溪流山川都令人感到可爱。 花木自相依:花草树木自然地相互依偎着生长。 佳节虽行乐:在美好的节日里虽然可以游乐,但也应有所节制。 他邦:别国。未得归:不能回国。 兰亭应禊饮:参加兰亭的禊饮活动
上巳:古代农历三月三日为修禊日,又称上巳节,是古人在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的日子,后来成为文人墨客聚会游乐的节日。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上巳节时所作。 昔自长淮树去帆,今从燕蓟眺东南。 昔:昔日。长淮:指淮河。去帆:离开船只。今:现在。燕:指北京附近。蓟:古地名,这里借指北方。眺望:远望。 泥沙一命九分九,风雨六年三月三。 泥沙:比喻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一命九分九:形容命运十分坎坷,难以摆脱困境
【注释】 上巳:古代农历三月巳日为上巳节,古人于此日修禊。此诗是诗人在上巳节的即景感怀之作。晦朔:指阴历月初和月末。中原:指中原地区。风烟:比喻战乱。汉节:汉朝符节,这里借指朝廷的官位。楚囚悲:指身在异乡作客的悲伤。鸾旗:指帝王的仪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上巳时节的思乡之情的诗。诗中“行行春向暮,犹未见花枝。”两句写出了诗人游赏上巳节时的心情,他行走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上巳 残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 帘幕低新燕,房栊起晚蚕。 名花红满舫,美酝绿盈甔。 春事还如昨,衰怀自不堪。 注释: 1. 残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 - 残年:指年老的岁月,表示已进入晚年。 - 登八十:年龄达到八十岁,这里形容自己年纪已高。 - 佳日:美好的时光,指的是清明节这一天。 - 重三:指重阳节,即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2. 帘幕低新燕,房栊起晚蚕。 - 帘幕低新燕
上巳 风光明媚逼近人,清明过去更不回。 巳日家人还祓禊,蜀江清水快流杯。 关关啼鸟如相和,冉冉残花欲尽开。 自笑野心安淡泊,亦能随众上春台。 注释:风光明媚逼近人,清明过去更不回。巳日家人还祓禊,蜀江清水快流杯。关关啼鸟如相和,冉冉残花欲尽开。自笑野心安淡泊,亦能随众上春台。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描绘了上巳节的景色和心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上巳》 樱笋登盘节物新,一筇踏遍九州春。 似曾山阴访修竹,不记水边观丽人。 豪饮自怜非少日,俊游亦恐是前身。 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 注释: - 樱笋登盘:指春笋、樱桃等春天的时令食物。 - 节物新:指节日里的物品都很新鲜。 - 筇:一种用竹子做成的手杖。 - 九州:中国古称。 - 山阴:地名,在绍兴,这里泛指绍兴。 - 修竹:高高的竹林。 - 少日:年轻的时期。 - 俊游
上巳 栏干浮波走长桥,琉璃光中虹动摇。 浪头画舸百龙首,鼓声叠叠来塞剽。 我欣禊事得壮观,眼底不顾花飞飘。 劝君酒到莫浪免,一春佳节惟今朝。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1. 栏干浮波走长桥,琉璃光中虹动摇: - “栏干浮波”描绘了水面上栏杆的影子随着波纹摇曳。 - “走长桥”意味着桥梁横跨在水面之上,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 - “琉璃光中虹动摇”形容天空中的彩虹如同流动的光
诗句原文: 远道今逢祓禊辰,雨馀风物一番新。 等闲临水还思旧,取次看花使当春。 絮雪暖迷西苑路,车雷晴起曲江尘。 台英正约寻芳会,谁是山阴作序人。 诗歌翻译: 远道今逢祓禊辰,雨余风物一番新。 等闲临水还思旧,取次看花使当春。 絮雪暖迷西苑路,车雷晴起曲江尘。 台英正约寻芳会,谁是山阴作序人。 注释: - 远道今逢祓禊辰:今天远道而来恰逢修禊的节日。 - 雨馀风物一番新:雨水后的景色焕然一新
【注释】 1. 上巳:古代在三月上已这一天,人们会去水边游玩、洗濯。 2. 春服初成日暖:春天的衣物终于准备好了,天气暖和了。 3. 潩河渐满风凉:潩河(黄河支流)的水渐渐涨满了,风吹过来也感觉有些凉爽。 4. 欲复孔门故事:想要恢复孔子时代的礼仪。 5. 童冠相将:儿童和成人一起玩耍。 6. 城西百步而近:城西有一段距离的杏花树。 7. 杏花半落草香:杏花已经凋谢,只有草香。 8.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思想内涵、思想情感、手法技巧以及语言特点等。 “莫春祓禊好天气”:这个句子的字面意思是“春天的节日,天气很好”。但这里的“好天气”并非指自然气候,而是指社会气氛。因为在这个时期举行祓禊仪式的人,都怀有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的期待和希望,所以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愉快,气氛非常好。 “不到水边流一杯”
【注释】: 上巳:古人以三月初三为修禊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如曲水流觞等,以示消灾祈福。 小桃脱萼:桃花刚刚开花,花瓣已经脱落,形容春天的桃花娇嫩而美丽。 柳梢柔:柳叶刚刚发芽,枝条柔软,春风拂过,摇曳生姿。 春色无边:春天的色彩无处不在,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破客愁:打破人们的忧愁。这里的“破”字,有打破、驱散的意思。 好与永和修故事:与历史上有名的文人一起修禊,共同纪念。
注释: 上巳:古代农历二月二日,是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举行盛大的祓禊仪式来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平安健康。 散步答年光:漫步在郊外,享受春天的气息和阳光的温暖。 北郭垂杨媚:指在城北一带的柳树下,杨柳垂枝,随风摇曳,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西郊碧草芳:指的是在城西郊一带的草地上,草长莺飞,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皆趋靡丽:人们都追求华丽的服饰、华丽的装饰品等,以显示自己的富贵和地位。
注释: 朝来一雨快阴晴,东郊百鸟间关鸣。受风柳条不自惜,蘸水桃花可怜生。 译文: 早晨一场雨,使得天气迅速转晴。在东郊,鸟儿们欢快地鸣叫。风吹过杨柳,它们并不为自己感到可惜;河水沾湿了桃花,让人感到可怜。 不见山阴兰亭集,况乃长安丽人行。东西南北俱为客,且送江头返照明。 译文: 我无法参加山阴的兰亭集会,何况是长安的美女们行走。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向北还是向南,我都只是一个过客
上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这首诗描绘的是人们在上巳节这一天的活动。 旧俗蚕占拟万霜,儿童犹自赏晴光: 这句诗的意思是,按照旧的习俗,人们会进行蚕占活动,以此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尽管现在已经是春天,但天气仍然寒冷,因此需要预测未来是否会下霜。而孩子们仍然喜欢在阳光下玩耍,欣赏晴朗的天空。 乱来锦绣无藏处,那有心情到采桑: 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现在天气已经转暖
上巳 暖日风雩好,晴江祓禊过。 径穿花底窄,春向水边多。 秾艳羞桃李,轻躯称绮罗。 髻摇金婀娜,鞍覆锦盘陀。 曲浪留纹羽,峨峰进紫驼。 游人倾巷陌,啼鸟避笙歌。 坐障阴围柳,行茵软藉莎。 漱酣香泛渚,涤器腻浮波。 富贵唐天宝,风流晋永和。 暮归车马闹,珠翠落平坡。 注释: 1. 暖日风雩好(huī):形容天气温暖,人们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如风祭(一种古代的祭祀活动)和打雩(一种祈求雨水的活动)。
上巳 春天的气息芳菲而明媚,晚春时节景色美好宜人。趁着大好时光,我们来赏花品茗。 更何况是祓除不祥的日子,人们一起畅饮美酒,歌唱阳春之曲。荷钱簇拥着涧中藻类,雾霭波纹在水面上荡漾开来。风烟迷漫了山野林野,云树倒映于远处的山峰之间。 我们渴望伊洛地区的繁荣盛景,也乐于跟随溱洧河畔的人流嬉戏游玩。如果佳人能够再次归来,我们愿意共同享受分香之乐,身着绮罗翩翩起舞。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古代上巳节日的诗
【译文】 房屋倚靠着千尺高的山崖,门前临着九曲的深潭。 欣逢上巳节的美好时光,芳春时节万物都显得格外妍美。 山客忘了新与旧的纷扰,褉韨仍沿袭世代流传。 护生非是千金之重,石泉如同天上的泉水一样。 渌水绕过丹峰,回流洗涤繁花鲜叶。 野服薄如连绮,藉草夸耀琼筵。 胜事追思古人,周朝、秦朝从何年兴起? 华林岂能仅指过去,西池至今仍然存在。 乐极悲来相互伴随,此理无深奥玄妙可言。 时代不乏哲人和贤人
【注释】上巳:即上巳节,古代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细柳、新蒲:指水边柳树和水中的芦苇等生长繁茂,水清见底。浔:水边。流觞:古时的一种游戏,以酒杯盛酒,顺流而下,任其漂流,停在谁面前就喝一口酒。盍:通“盍”,何不。朋簪:指友人,这里特指上巳节聚会的人。野人:指隐者。尘垢:尘土污垢。山阴:即山阴亭,晋王羲之与谢安等人在会稽山阴建有兰亭,作序纪念这次集会的盛会。也:犹言“还”。抱:持
【注释】 上巳:古人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的上巳节时,男女结伴到水边游玩。这里泛指春天外出踏青的日子。 花径:花开了的小径。 苍苔:青黑色的地衣,长在潮湿的地方。 闲:闲适、悠闲。 好鸟自关关(guān jiān):鸟儿鸣叫。关关,鸟的叫声。 间关:声音悠扬而曲折。 却恐明朝雨:担心春游回来的时候天又要下雨了。 明朝:明天。 登楼:登上高楼。 看远山:远观群山。 赏析:
【注释】 上巳:古代风俗,在三月初三举行。禊,洗濯除垢的仪式;渠,通“衢”,大路;㓗(chù ),通“触”,冒犯。事,指修整。 【赏析】 此诗是写自己因被贬谪而感到自怜的诗句。五都,指京城长安、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江陵、北都邺城。渭水之畔有上巳节的洗濯除垢的习俗,所以这里以“五都皆禊渭”起兴。百戏,各种杂伎表演。临渠,指来到渭水边。“自怜妨太㓗,不事更修除”两句
注释: 上巳:古时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是春游踏青的好时机。 桃花秋水湔春衣:桃花盛开在秋天,水清澈见底,洗涤了春天的衣物。 旧日兰亭到亦稀:指过去的兰亭聚会已经很少见。 断岸羽觞晴日暖:指在晴天温暖的阳光下,断桥旁的酒杯被风吹散。 远山横笛暮云飞:指远处山上传来的横笛声伴随着傍晚的白云飘动。 沙棠舟落江鸥起:描述沙棠木制作的船落入江中,江边的海鸥飞了起来。 玳瑁梁空澥燕归
上巳 触望皆幽素,离离欲细吹。 桃花温渌水,游女弄江篱。 珠阁鸣筝晚,兰香入树迟。 应怜芳草梦,犹待卷帘知。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 “触望皆幽素”:触摸或远望时都感受到清新和朴素的氛围。 - “离离欲细吹”:形容景色细腻,仿佛需要轻轻吹拂才能描绘出来。 - “桃花温渌水”:桃花映照在清澈的水中,显得格外温柔。 - “游女弄江篱”:游女们在江边用柳条编制成的篱笆玩耍。 -
上巳:指三月的初五,即上巳节。 上巳韶华满近坰:上巳节的风光明媚美好,遍布周围的田野。 暖风: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 欲动花光:桃花的花瓣开始随风飘动。 桃先艳:桃花率先盛开,显得格外娇艳。 春色将归柳最青:春天的气息将回归于柳树,使得柳叶呈现出青翠的颜色。 修禊良辰:美好的祭祀节日,也就是上巳节。 曲水:在曲曲折折的水边设置酒宴。 采兰佳会:采集兰花的美好时刻,也就是上巳节。 芳汀:芬芳的渡口
注释:桃花已经凋落,柳树的绿荫已长成。寒食节的风光,在小雨过后变得晴朗。半掩着书卷,凭几而坐。满院芳草,为谁而生?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诗人以桃花、柳阴、小雨、晴光为画面,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春日景象。同时,通过“半掩宝书”和“满庭芳草”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诗句释义 1 上巳:古代中国农历三月上旬的节日,常在水边举行。 2. 杏村柳墅景和韶:形容春天的景象美好和谐。 3. 芳甸行春不觉遥:春天的田野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4. 镜里山阴思去岁: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回忆起去年的情景。 5. 诗中上巳值今朝: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上巳节的感慨。 6. 城连平谷出青樾:城墙连接着平缓的山谷,形成一片青翠的景致。 7. 塔望田盘隐碧峣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在上巳节又逢了美好的时节,三月的春光正好吟咏。 云中隐约可见山峦含翠黛色,雪后天晴微蓝一片。 花屋菜畦环绕着城郭外,竹篱茅舍模仿江南风光。 兰亭美景让人联想到王羲之,书法风格各异难以分辨。 注释: 1. 上巳节:中国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人们会在这个节日里进行祭祀、祓禊等活动,祈求神明保佑平安健康。 2. 佳辰三月三:美好的时节,指农历三月三日,即上巳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诗的译文如下: 尖塔揽全形,陈园跸暂停。 佳时逢上巳,随地可稽亭。 绿水澄而照,春梅静以馨。 托波杯不泛,恶旨有芳型。 注释: 1. 尖塔揽全形:描绘了尖塔高耸入云的景象。 2. 陈园:古代皇家园林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3. 跸: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4. 随地可稽亭:形容景色优美,到处都像一座亭子。 5. 绿水澄而照:形容绿水清澈透明,能够照见物体。 6.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手法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从题目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上片写春游之乐,下片写秋日之思。 第一句“祓恶迎祥日”,是说春天到来之时,人们要举行一种祭祀活动——祓除不祥。这里所说的“祓”,就是古代的除灾求福的仪式。而“祥日”则是指美好的时光。“轻烟澹霭时”,这句的意思是说,在春日里,轻烟缭绕,霭霭茫茫
上巳: “上巳”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这个节日起源于周代,是为了驱除瘟疫而设立的。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文人墨客赏春、游春的活动。 译文: 问景临江国,行时值稧辰。 湖山助明媚,花柳正清新。 近接兰亭会,遐思洛水滨。 不教陈马戏,吾意在还淳。 注释: 1. 上巳:古代的传统节日。 2. 行时值稧辰:指的是在这个时期,也就是春天的时候,出行赏春、游春。 3. 湖山助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