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今春何事待将休" - 这句话表达了对今年春天的某种情感或计划的期待和等待,可能是希望结束或完成某项任务。 - “何事”: 什么事情。 - “待将休”: 准备要结束或放弃。 2. "丝雨柳梢头" - 描述细雨落在柳树的尖端上的景象。 - “丝雨”: 像丝一样细密的雨。 - “柳梢头”: 柳树的尖端。 3. "恁般心绪撩乱" - 表达了内心的情绪混乱和不安。 - “恁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词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对诗歌的手法、语言等进行赏析。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最后附上赏析。首先要注意诗句的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回首旧游劳梦,离亭几度飞花”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还需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概括的能力。 首先分析题目所给的诗句内容,明确这是一首词。然后分析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经历。此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当时词人正在杭州任职。上片描写了春夜中作者独守空房的情景。下片写惜花之情
【译文】 秋日的雁阵,声声哀鸣,令人愁绪无限。禁得秋风的凌厉,秋雁南飞,归心似箭。它们在云外相呼,似乎在诉说着离别之苦,但谁又能比得上它们的早归呢?锦帐被晚风带香,烛光摇曳,分外寒冷。几点漏壶声催人不睡,天还未亮,只有庭院中那明亮的月光洒满地面。 【注释】 ①谒金门·闻雁:词牌名。此为小令。 ②禁得者番秋老:指秋日的雁阵。禁得:经受得住,耐得过。 ③云外南鸿音均好:南鸿:南方的大雁,泛指大雁。
【注释】 萍叶:浮萍。将圆:快要满。桐华飞了:梧桐树叶落尽,春天已过。雕梁:精美的屋梁。乌衣:指东晋时王导家族子弟所穿的黑色衣服。五侯:指权贵的家奴。春风怕拂寒闺草:怕风吹动寒闺中未绽的花草。归计:回家的计划。苕苕(zī):远行的样子。禅心:指佛家心境。帘前:指室内。修蛾:蛾眉,美女的眉毛。 【赏析】 这首词写惜别之情。上阕写春色将残,而归期尚早,因此不忍匆匆离去。下阕以佛家的禅心自喻
秋风试寒初。一片乡心点滴闲。滴到湘江多是泪,珊珊。染得无情竹也斑。 百和夜烧残。唤起征鸿行路难。梦里江南秋尚好,般般。皎月黄花次第看。 注释:秋天的风在试探着寒冷的气息,我的心情就像那点滴的水珠一样闲适。这些思念之情滴落到湘江里,就仿佛化作了滴滴泪水,使得无情的竹子也沾染上了斑点。百和之夜,我独自对着残灯发呆,思绪万千。那远方的飞鸿,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难以前行。而我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相关提示进行理解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最后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脚,并附上赏析。 首先看“杨柳”,杨柳是春天的象征,柳条长而柔,随风飘舞,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丝丝青纵”形容柳枝细长、柔弱,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烟护晶帘无缝”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烟雾缭绕在晶亮如玉的窗帘上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词逐句释义,并给出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首先,要明确这首词的作者,是李清照。其次,要对每一句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给出译文和赏析。 【答案】 (1)注释:娇:婉转;哢:鸣叫。 (2)译文:隔着树叶的黄莺儿啼叫着多么动听,把绮窗惊醒了,好像凄切的凤声划破静夜。半帘的栏杆上,垂挂着柳条。晓镜中映出春愁,仿佛流水般地消逝了。 赏析:此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名篇之一。“隔叶”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 次素庵韵:指依此调填词。 昨朝似雨今朝雪:昨日如同春雨,今日却下起雪花。 半春香暖竞抛撇:一半的春意温暖,竞相抛弃。 销魂不待君先说:魂都销散了,还没等你先说。 凄凄似痛还如咽:形容痛苦的样子,又好像在低声哽咽。 旧恩新宠:旧时的恩情和新的宠爱。 晓云流月:晨间的云彩流动,夜晚的月光照耀。 【赏析】 “忆秦娥·春感次素庵韵”是一首咏怀词,抒写对爱情的感慨、失落与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在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从整体来看,词人借残红、疏雨、半庭烟草等自然景物来表现春天的萧瑟与落寞,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拟人化,以“恼”字来表现燕子莺鸟的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