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试寒初。一片乡心点滴闲。滴到湘江多是泪,珊珊。染得无情竹也斑。
百和夜烧残。唤起征鸿行路难。梦里江南秋尚好,般般。皎月黄花次第看。
秋风试寒初。一片乡心点滴闲。滴到湘江多是泪,珊珊。染得无情竹也斑。
百和夜烧残。唤起征鸿行路难。梦里江南秋尚好,般般。皎月黄花次第看。
注释:秋天的风在试探着寒冷的气息,我的心情就像那点滴的水珠一样闲适。这些思念之情滴落到湘江里,就仿佛化作了滴滴泪水,使得无情的竹子也沾染上了斑点。百和之夜,我独自对着残灯发呆,思绪万千。那远方的飞鸿,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难以前行。而我呢,只能在梦中去想象那个美丽的江南水乡,那里的风景如同皎洁的月亮和盛开的黄花一样,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路途的艰难感受。词的开头两句“秋风试寒初。一片乡心点滴闲。滴到湘江多是泪,珊珊。”描绘了秋风微寒、落叶纷飞的秋日景象,以及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的情感如同点点秋雨,静静地洒落在湘江之上,化作泪水流淌。这里的“珊珊”形容雨水落在竹叶上的声音,也象征着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下两句“百和夜烧残。唤起征鸿行路难。梦里江南秋尚好,般般。皎月黄花次第看。”则转入夜晚的思考,表达了对远方路途的担忧和迷茫。百和之火在夜里燃烧殆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疲惫。而征鸿(即飞翔的大雁)因为路途艰难而难以展翅高飞,这暗示了诗人自己在外漂泊的不易。然而,在梦中,诗人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江南水乡,那里的秋天依然美丽如画,令人陶醉。这里的“般般”可能是方言,意为各种美好的东西。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雨、秋夜和梦境,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眷恋,也有对远方路途的忧虑;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词既有深沉的忧郁,也有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