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之隽
海啸歌 壬子七月十八九,羽檄纷驰报郡守。 壬子年七月十九日,紧急的文书纷纷送到郡守那里。 上海南汇两邑人,一旦其鱼几万口。 南汇和上海的老百姓,一下子被海水淹没几万口。 郡守告予往勘灾,华娄两宰同去来。 郡守让我前去查勘灾情,华、娄两个县令也一同去了。 目惨不忍齿颊述,芦䕠掩胔心神哀。 我看着惨状不忍心开口讲,芦蒿遮盖的尸体令人心哀伤。 馀则入海不可问,田庐荡荡无尘埃。
刘桢与高适都是词坛巨擘,共同创作出了一篇篇锦绣般的佳作。 他们的作品都经过篆刻大师的精心雕琢,技艺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高适曾夸赞刘桢的作品比韩愈、孟郊等人还要香,可见其对刘桢才华的认可。 也有人批评高适的作品过于华丽,缺乏朴实无华的风格。 有人认为高适的作品虽然华丽,但却缺乏真情实感,让人难以产生共鸣。 也有人认为高适的作品过于矫揉造作,缺乏自然流畅的韵味。 对于高适的评价褒贬不一
诗句释义 1 东风太恶。:东风太过于猛烈,可能指天气恶劣或情绪上的强烈冲击。 2. 惯弄香簸粉,吹到妆阁。:风经常搅动着香气,把花粉吹进化妆台。这里的“香簸粉”和“妆阁”暗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破坏或打扰。 3. 瘦损花神,乍转冰魂。:花神(或花朵)因为东风的肆虐而变得消瘦,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美丽。 4. 潘鬓休教染著。:潘鬓是形容女子的鬓发,这里提醒人们不要让鬓发被东风影响
【注释】 己卯: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为灯节、上元节等,是春节的姊妹节。张灯:《东京梦华录》载,“(汴京)正月望夜,贵家多以瓜样雕刻成花鸟等物,镶嵌于门上,谓之‘门容’”,此指节日装饰。银花:用银粉或银丝装饰的花灯。语:交谈,对饮。良夜圆月:美好而明亮的月光。况入新年,已过元宵,故称“新年”。三五: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的月亮,也即元宵节的月圆之夜。闹蛾时节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惜花·咏海棠》。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春阶 - 春天的台阶,指庭院中种植着花卉的台阶。 2. 花蕾因风绽 - 花朵在春风的作用下绽放。 3. 恰好风吹 - 刚好被风吹动。 4. 莫再风吹 - 不要再次被风吹动。 5. 容我迟迟看几时 - 我允许自己慢慢地观赏一会儿。 6. 宵来花片随风谢 - 夜晚时分,花朵随着风散落或凋谢。 7. 恨煞风吹 -
月般圆,珠般洁,秋水一泓满。青绿摩挲,旧铸汉时款。 注释:像月亮一样圆满,像珍珠一样洁净,秋天的江水清澈见底。用青绿色打磨摩挲,是汉代的青铜器。 译文:像月亮一样圆满,像珍珠一样洁净,秋天的江水清澈见底。用青绿色打磨摩挲,是汉代的青铜器。 问渠流落人间,照人多矣,可曾照、玉环飞燕? 绣奁卷,好将花影红窗,结做晓妆伴。 暖捧春纤,画出翠峰远。 怜渠一片冰心,受人磨洗,甫能得、相逢娇面。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词作情感的能力。“金凫”是古代的一种水鸟,这里指代女子的首饰,“自熨罗襟”意思是自己熨斗着绸缎衣服的领子。“带湿东风拖雨、宿花阴。”意思是带着潮湿的东风把雨水拖过花树的树阴。这句的意思是带着潮湿的东风把雨水拖过花树的树阴。这里的“东风”“花阴”“拖雨”“宿花阴”,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烘托出一种惆怅之情。“春无赖”意思是说春风真是讨厌
【注释】翠楼:美丽的楼台。吟:作诗。袅袅:形容轻盈飘动的样子。东风:春风。缭惹:缠绕萦绕。提向:提起,牵系。慵拈:懒于拿取。缄黹(jiǎn zhǐ):缝纫用具,即针线活。蝤领:指女子颈间的衣领。秋波:指女子的眼波。纤指:细长的手指。玉栏杆字:用“玉”字来比喻栏杆上雕刻的花纹。意绪:心情。窅冥(ào míng):深远幽暗的地方。笔端:笔尖。描细:描写得细致。离情:离别的情怀。檀郎:情人。薄幸
【注释】: 翠楼吟·梦 其二 面面纱窗,层层绮帐,宵来料难遮定。 依稀游戏处,在明月、花香幽境。 迷离无影。 待缭绕天涯,寻欢俄顷。 嗟孤另。 几番隔断,水昏烟暝。 夜永。 眠也难成,嘱暗风,休便把人吹醒。 相思仍一路,向云雨、前头先等。 无人拘领。 奈一两栖鸦,来啼金井。 残更剩。 尽拚重做,枕寒衾冷。 赏析: 这首诗写女子的相思之情。 首句“面面纱窗,层层绮帐”,是写闺阁内的环境。
【注释】 女冠子:宫调名。又名“元岁子”,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庚辰岁:指宋孝宗淳熙庚辰年(1170年),即词人五十岁时。 雪:比喻今年的元宵节下了一场大雪。 霁:雨止天晴。 月怕圆:月亮怕被云遮住。 阁:搁置。 观灯兴:观赏花灯的兴致、乐趣。 【赏析】 这是一首写除夕的词作。词中通过描绘今年元宵夜的天气状况,表达了词人对新年的美好期愿。 上片起首二句:“去年元夕。曾被雪花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