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宁
诗句释义 1 愁春未醒·青儿曲有引 - 这是一首表达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慨。"愁春未醒"指的是春天尚未到来,而人们已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青儿曲"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曲调或歌曲。 2. 千金不惜,歌舞教成 - "千金"指代贵重之物,这里可能是指金钱;"不惜"表示非常舍得;"歌舞教成"则意味着教授歌舞。 3. 似燕离巢后,呢喃犹作画梁声 - 燕子离开巢穴后,仍在鸣叫("呢喃")
【注释】 1.花浪浮春:指春天的景色。 2.柳烟做暝:黄昏时,杨柳飘散的烟雾笼罩着天空。 3.朱门:红色的门,泛指豪门贵族的大门。 4.蓝桥:即“断桥”,位于杭州西湖,传说为许仙与白娘子相会的地方,故又称“断桥”。 5.更几重翠箔:又有几层绿色的帘幕。 6.红寮:红色的房子,泛指豪华的住宅。 7.玉人:美女。 8.牙签:象牙制作的筷子。 9.湘管:湖南出产的一种竹制吹奏乐器,这里指湘琴。 10
醉翁操·琴曲赠游墅居停 醉翁,匆匆。相逢。问何如?黄公。为怜客子兮途穷。自言座上樽中,酒不空。饮予在花丛。花饮清霜兮醉红。 杯盘狼籍,我亦龙钟。洗觞更酌,抚壁上之焦桐。一鼓而召清风,再鼓而和长松。愁多曲未终。噫我来自东, 我别兮忡忡。君其目送兮飞鸿。 醉翁操·琴曲赠游墅居停 醉翁,匆匆。相逢。问何如?黄公。为怜客子兮途穷。自言座上樽中,酒不空。饮予在花丛。花饮清霜兮醉红。 杯盘狼籍,我亦龙钟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元夕》 作者:苏轼 注释: 1. 月在团圆,却不道、今宵月半。尽处处、笙歌灯火,六鳌争战。 译文:明月高悬,似乎与团圆无关,却不知今夜已是十五。到处都是欢乐的声音和明亮的灯火,仿佛在争夺着什么。 2. 聊煮黄齑呼弟吃,为言吾母肠先断。念生前、曾未越中门,何曾看。 译文:我只能煮些黄齑(一种用黄米粉做成的食品)来招呼弟弟一起吃,因为母亲已经去世,她的心已经断了
诗句如下: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人日 七叶蓂开,正彩胜、迎欢时节。都只愿、年年无恙,胜如畴昔。却忆称觞常不御,高堂翻怕逢人日。道待亡、难当世间人,添忧恤。 倏忽里,音容寂。人一去,谁依膝。便占晴占雨,任他凶吉。捧得宜春煎饼在,行行欲奉高堂食。猛思量、顾我已无人,呼天泣。 译文如下: 看到七叶蓂花盛开,正值欢庆人日的美好时节。但我只希望每年都能健康平安,比过去更好。回忆起过去的快乐时光
《踏青游·南村》是董以宁创作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闲适生活情趣的追求。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渔家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中“郭外青青,风日如今方美”,通过描绘出郭外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这里的“青青”意味着生机勃勃,而“风日方美”则强调了春天的气息和阳光的温暖。诗人通过这样的开头,为读者营造出了一幅和谐宜人的春日画卷。 “觅一个
注释: - 谁将银甲拨清商,是谁在用银甲拨动琴弦。 - 是萧郎,是萧娘。悄似玉人,虚步绕回廊,这声音像萧郎,像萧娘。 - 骤似避人迟似恋,凄凉似,误佳期,正远望。突然像是在躲避人声,又像是在依恋着什么,让人感到凄凉,好像误了约会,正在远望着。 - 远望。远望。最难忘,远远地眺望着。 - 夜正凉,曲未央,听也,听也,听不足,更度新腔。夜晚很凉爽,曲子还没结束,我听着听着,听不够
【注释】: ①轻纨:轻纱。②初弃也:刚刚舍弃。③班姬:东汉时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善歌舞,能诗,为后世歌咏女性才艺的代表。④秋千:木制的游乐工具,可以来回荡动。⑤香汗微流:指女子荡秋千时的体态。⑥春中解佩:指女子在春天里解开玉饰的腰带。⑦杨柳风柔:春风和煦。⑧云头:即“云端”,喻天上或高远的地方。⑨将新箑,买向梁州:意为把新扇买来送给远方的人。⑩妆阁:女子梳妆用的台架,这里指女子闺房。⑪小字银钩
蕙兰芳引·咏宋团扇画松石,同程村限韵 纨扇班姬,应嫌却、汉宫都小。恨秋雨梧桐,春信奈何偏杳。此情难画,谁堪把、丹青应诏。便捧黄高手,怎写长门悄悄。 满月难镂,微风进御,欲陈情表。便淡竹疏松,不许蝶蜂缠绕。但教图得,相思双鸟。向岳宫、时得晚风轻舀。 注释: 1. 纨扇(wán shàn)——用薄的绢或绫做成的扇子。班姬——指东汉明帝刘庄妃子班昭。汉宫——汉朝皇宫。 2.
【注释】 簇水:指溪水。吴绫帕:一种丝织品。吴,指江苏苏州一带;绫,一种细薄的丝织品。记:记得。便:就。打断:中断、打住。流苏: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装饰物。银蟾:月亮的美称。 【赏析】 《簇水·问侍儿月上花梢几许》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上片写闺中少妇思念远方郎君之情。首句“邮递春风”三字,化用了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句意;“欢期暗写”三句写她从梦中惊醒,心绪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