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同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名为《摸鱼儿·漳河吊铜雀台》。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一、诗句解释: 1. “问斜阳、雀台何处”:询问斜阳下的铜雀台在哪里。 2. “东风吹老人世”:东风拂面,吹老了岁月。 3. “漳河一带伤心色”:漳河流域一带充满了悲伤的色彩。 4. “绿遍往时烟水”:曾经的景色已经变得绿色,笼罩在烟雾和水汽之中。 5. “歌舞地,只寂寂
谒金门 【注释】: 帘影动,一桁玉钩低控。今夜东风花外送,月斜寒较重。 懒把吴弦清弄,云髻独眠偏拥。绣被半床笼着梦,半床仍是空。 【赏析】: 《谒金门》是一首咏春闺怨的小令。全词以淡笔写情,以简笔写景,以疏笔写事,用“帘”“钩”“月”等物象勾勒出一幅幽怨的春闺图,将主人公的愁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片起首一句“帘影动”,就点出了时间与环境。“一桁玉钩低控”,既写出了居室之精致
【注释】 1.瑞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龙兴乐府”、“龙鳞曲”。双调,九十六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 2.汴城:今河南开封市。艮岳:宋徽宗在开封所建的皇家园林。 3.残杨:残败的杨柳。 4.冈阜:山丘或土岗。 5.辇道:皇帝出行的御道。 6.黄沙:沙漠。 7.胡骑:指西夏、金朝等入侵者的军队。 8.环佩: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借指宫中女子。 9.寒鸦:乌鸦。 10.乱芜:荒芜之地
【注释】 长亭:古时设在路旁,送别行人的亭台。镜中人、镜中事:指曹鉴初的肖像和事迹。镜中人:比喻自己。镜中事:比喻曹鉴初的事迹。皖公山:安徽当涂县西南的一座山峰。 【译文】 同是天涯羁旅之人,恨别伤离,黯然神伤,难以赋诗。满目烽烟,忍心漂泊不回去。侧身东望,指点指点、金堤树,那树外是斜阳,只不见皖公山暮色。 无语,奈萧萧落叶,未把玉骢留住。家山梦里,怎知我、客程还阻。更休说绝代才华,也一例
【注释】 洛神仙步凌波:指洛神(传说中曹植爱妾)的倩影。洛神,即洛水之神,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又称宓妃。袜罗不染珠尘碎:指洛神的鞋子不沾一点珍珠。 银河小影:银河里隐约可见洛神的倩影。玉匡娇语:指洛神在月下轻启红唇细语。未应无意:指洛神没有故意要引起人的注意。 解佩褰裳:意为解开玉佩、撩起衣裳去赴约。相思只在:只有对洛神的思念。美人秋水:指洛神清澈如秋水的眼眸。 卅六陂重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结合全诗的主旨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认君山”,指辨认湘夫人祠。“画屏风小障”写祠庙的布局。屏风是古代室内陈设的一种器物,用来挡风避邪。“碧阴寒”写祠堂的幽冷。 “蕙冷绡帷”写祠中的香火缭绕。“椒荒宝殿”指庙内香烟弥漫。 “香影浓护仙班”,写祠中的道士们诵经礼佛,香烟缭绕。 “更容与湖波无际
山上蘼芜山下路,飘泊如花,没个相逢处。 小字银钩书缕缕,署名薄命吴门女。 应向苏台台畔住,莫是娥眉,又被秋娘妒。 欲种相思千万树,天涯何处无飞絮。 诗句注释: 1. 山上蘼芜山下路 - 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象,蘼芜是一种植物,常被视为悲伤和离别的象征。 2. 飘泊如花 - 形容诗人如同随风飘散的花朵,没有固定的归宿。 3. 没个相逢处 - 表达了诗人找不到与某个人或某个地方相遇的机会
诗句:两岸柴门临水,人家卅六湾头。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水边人家的景象。其中,“两岸”和“柴门”暗示了地理位置是在水边,而“临水”则强调了与水相邻的地理特征。“人家卅六湾头”中的“卅六”可能指的是湾的数量或规模,这里用来形容湾头的宽阔和数量。 译文:两岸的小屋紧邻着水道,人家散布在三十七座湾头上。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传达出一种闲适、和谐的氛围。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表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进行具体分析。 ①“纤阿步上遥空,照一色湖天,素轮端正”的意思是:轻盈的云彩在天空中漫步,映照着湖天一色的景色,一轮明月高悬,明亮而端庄。“纤阿”是神话中的仙女,“步”是行走的意思。 ②“露横宵霁,云沉夜气
雁儿无意绪,傍云斜度,夜分凄苦。落叶征车,回首凤城天暮。一片秦时古月,已照遍、关山羁旅。凝望处,芦沟西北,数行烟树。 自怜草草天涯,怅负了家园,桂花尊俎。牢落青衫,暗染几痕凉露。今夕未知何夕,甚易水、荒寒如许。愁欲赋,三声两声更鼓。 译文 孤雁无心飞向天空,斜着身子飞过云层,夜深人静时感到凄冷悲苦。落叶随风飘动,我乘坐的车子在回望着故乡,只见黄昏时分凤城上空笼罩着一层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