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君山。画屏风小障,祠宇碧阴寒。蕙冷绡帷,椒荒宝殿,香影浓护仙班。更容与湖波无际,但传闻、环佩下珊珊。一片灵旗,遥空月下,鸾鹤宵还。
休把九歌低唱,奈荃桡曾系,仍隔虚坛。瑟怨声希,峰横黛浅。春色疑有无间。便回望、苍梧云黯,恨当年、龙去未能攀。留得阑干泪痕,竹上斑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结合全诗的主旨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认君山”,指辨认湘夫人祠。“画屏风小障”写祠庙的布局。屏风是古代室内陈设的一种器物,用来挡风避邪。“碧阴寒”写祠堂的幽冷。 “蕙冷绡帷”写祠中的香火缭绕。“椒荒宝殿”指庙内香烟弥漫。 “香影浓护仙班”,写祠中的道士们诵经礼佛,香烟缭绕。
“更容与湖波无际,但传闻、环佩下珊珊。”这两句写湘夫人祠的景色,“更”字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心情。 “环佩”指古代妇女所佩玉饰。 “珊珊”形容珮玉声。
“一片灵旗,遥空月下,鸾鹤宵还。”这两句写湘夫人祠的夜景。 “一片灵旗”,指湘夫人祠上飞动的旌旗。 “遥空月下”“霄还”指湘夫人祠上空明月皎洁,高高挂在天空之上。
“休把九歌低唱,奈荃桡曾系,仍隔虚坛。”“荃桡”指湘夫人祠前的小船。 “仍隔虚坛”指湘夫人祠前的小舟曾经泊留过。 “九歌”指《楚辞·九歌》。 “奈荃桡曾系”指湘夫人祠的小舟曾经被泊留过。
“瑟怨声希,峰横黛浅。”意思是说,湘夫人祠里的琴瑟之声已经很少,山峦也显得苍茫。 “春色疑有无间”意思是说,春天的气息仿佛在有无之间,难以捉摸。
“便回望、苍梧云黯,恨当年、龙去未能攀。”“苍梧”指南方的山。“恨当年、龙去未能攀”意思是说,看到苍梧山上云雾缭绕,心中不禁生出了遗憾之情。“恨当年”指遗憾当年没有能够登上苍梧山去寻访湘夫人。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词,作者以湘夫人祠为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词人由祠庙的景物联想到湘夫人的传说,再进一步由湘夫人的传说联系到历史故事,最后又回到祠庙的景物上。全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构思巧妙,富有传奇色彩。
开头二句点出“湘夫人祠”。词人通过描绘湘夫人祠的布置格局,渲染了祠庙的清幽气氛,表达了对湘夫人的崇敬之情。
词人描写祠庙中的香火缭绕,香烟弥漫,道士们诵经礼佛,祈祷平安。这些描写既表现了湘夫人祠的神秘气氛,又表现出人们对神的虔诚信仰。
“更容与湖波无际,但传闻、环佩下珊珊。”这两句写湘夫人祠的景色,“更”字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心情。“环佩”指古代妇女所佩玉饰。“珊珊”形容珮玉声。这两句写湘夫人祠的景色,既写出了祠庙周围的湖光山色,又表现出人们对神的崇敬之情。
“一片灵旗,遥空月下,鸾鹤宵还。”这两句写湘夫人祠的夜景。“一片灵旗”,指湘夫人祠上飞动的旌旗。“遥空月下”“霄还”指湘夫人祠上空明月皎洁,高高挂在天空之上。这两句写湘夫人祠的夜景,既表现出祠庙的神威,又表现出人们对神的敬畏之情。
“休把九歌低唱,奈荃桡曾系,仍隔虚坛。”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不要低声吟唱《九歌》,因为湘夫人祠的小舟曾经泊留过。 “九歌”指《楚辞·九歌》。“奈荃桡曾系”指湘夫人祠的小舟曾经被泊留过。这几句写湘夫人祠的小舟曾经被泊留过,既表现了湘夫人祠的神威,又表现出人们对神的尊敬之情。
“瑟怨声希,峰横黛浅。”“瑟怨声希”意思是说,湘夫人祠里的琴瑟之声已经很少,山峦也显得苍茫。“峰横黛浅”意思是说,山峰苍茫,如同女子的眉毛一般。这两句描写了湘夫人祠周围的自然风光,既表现出自然的美,又表现出人们的敬仰之情。
“便回望、苍梧云黯,恨当年、龙去未能攀。”这两句意思是说,我回头望去,苍梧山上云雾缭绕,心中不禁生出了遗憾之情。“恨当年”指遗憾当年没有能够登上苍梧山去寻访湘夫人。这两句写湘夫人祠附近的自然风光,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又表现出人们的敬仰之情。
结尾两句:“留得阑干泪痕,竹上斑斑。”意思是说,留下阑干上的泪痕,竹叶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泪痕。这两句写诗人在湘夫人祠游玩时的感慨之情,既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又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