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诗句释义: - 「声声慢」是词牌名,这里用作题目。 -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说明这首词是作者在11月9日收到友人味聃写的一首关于落叶的词后有所感触而作。 -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描述了秋天的景象:知了在树枝上发出哀鸣,蝴蝶在空中飞舞,诗人自己就像随风飘摇的蓬草一样,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凄凉。 - 「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
【译文】 腊月的鼓声还在回荡, 吹着暖和的饧箫,是城边柳枝在弄轻烟。 翻检春衣,已经更换了吴地的丝绵。 莺儿在啼唤愁恨,可我尚未醒来, 锦屏深处,我习惯地倚靠着, 心情恹恹。 朦胧中,我问:人间何世,月地花天? 还有几日浮华的人生?把伤心付与浅醉闲眠, 斜阳无赖,为何红到楼边? 繁香又都吹尽,多事的冰毫题笺, 人空瘦,明朝怕启绣奁。 【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译文】 墙边的薜荔,砌上莓苔,满院都是愁。春寒料峭,花已开尽。曲池抱阶如镜,谁人能照我窗前倩影?斜阳地,指那茸茸翠草,曾是我荡秋千的场地。 我本是伤春的人,趁着蝶帘燕户,钿坠筝筵。载了酒来迟了,花间是谁擘了那蛮笺?红楼已改,寻残题犹在屏山。归来晚了,听东风,杜鹃啼血盈路。 【赏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全词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对爱情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姜夔的《声声慢·用草窗体有赠》的原文及译文,下面将逐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注释 1. 花柔英气:形容花朵柔美且带有清新的香气。 2. 酒祓深愁:以酒来消除心中的忧愁。 3. 高楼明月清宵:夜晚的高楼里,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清幽的夜晚。 4. 燕昵莺痴:燕子亲昵地筑巢,黄莺则痴迷地啼鸣,形容春天的景象。 5. 剧怜豆蔻香梢:非常喜爱豆蔻花开时的香气。 6. 十年絮泥心事
【注释】: 江淹老去,杜牧重来,尊前相对嗟歔。 江淹(yin),南朝宋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世称江令。 “声声慢”是词牌名,又名“雁飞落”“秋声细》。 画里金城,沧桑一霎模糊。 画里指的是《金城图》,即《丹青引图》。 杜牧(dú),唐代诗人。 “金城”指边塞之城——金城,在今甘肃省兰州附近。 “沧桑”指世事变迁,这里暗喻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 “沧桑一霎”,意谓世事变化无常,转瞬即逝。
【注释】 1.声声慢:词牌名,由“声”和“慢”两字组成。 2.丈:对对方的尊称。 3.浙江:指陈桐生的籍贯浙江绍兴。 4.欢留旬日:欢饮留连了十多天。 5.离悰(qun):离别之情。 6.岂意秋水一帆:怎料到秋天时江水一帆远航。 7.将之楚:将要到楚国去。 8.萍踪:浮萍的踪迹,比喻行客飘零无定。 9.青衫:青色的官服,这里泛指官场中人。 10.乌帽:黑色帽子,这里泛指官员。 11.蓬门喜解轻装
汀蒲换色,岸柳欺寒,征帆又落吴阊。 译文:汀上蒲草换了颜色,岸边的柳树在冷风中摇曳,远行的船再次停靠在吴地的码头。 注释:汀,水边或河滩上的平地;浦,水中小洲;吴阊,今江苏苏州市。 偻指萍踪,西泠草草三霜。 译文:用手指指点着漂浮的浮萍,匆匆间已经过了三个寒霜。 注释:偻指萍踪,指指点点看浮萍;西泠,地名;草草,匆忙的样子。 翩然梦回半枕,把欢游、付与斜阳。 译文:忽然之间,我仿佛回到了梦中
【译文】 声声慢 其二 偶然整理旧箱子,发现刘芙初的词笺,上面有这样一句话:"更天际阑干,断无人处,撩上几丝柳"我为之感慨。 香残镂管,泪浥琼笺,无端梦醒槐柯。 少别千年,匆匆岁月飞梭。 柳丝断魂在否?漫凄凉、拥鼻吟哦。 凝望久,只栏干天际,遥隔云波。 忆昔东华游倦,几留欢绛蜡,买醉红螺。 恨入骚辞,依然兰畹愁多。 而今玉楼赋就,比人间哀乐如何。 子夜曲,但挥弦、弹作怨歌。 【注释】
【译文】 我回到苏州后住在旧居,却不免有距离近而感情远的感受,惆怅不已。 文窗窈窕,花影朦胧,无聊旧径重游。 草绿闲阶,珠帘不上银钩。 无情垂杨自碧,弄丝丝、未解人愁。 记当日,钗虫对剔,细语绸缪。 惆怅而今两地。 望盈盈一水,难泻离忧。 徙倚江亭,教人错认行舟。 一幅芸笺欲寄,劝加餐,难觅庚邮。 频屈指,倚风前、惟盼三秋。 【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景,下阕则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乌衣未起,碧树无情,五更迢遰疏响。 注释:乌衣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制服,这里泛指早起的人们。碧树是指绿色的树木。五更时分,天还没有亮,但声音却清晰可闻。 仿佛苏门长啸,泛音圆亮。 注释:仿佛是指好像。苏门是指苏轼的门下,这里指诗人模仿苏轼的风格。泛音圆亮是指在风中树叶的摇曳声。 大槐高柳不定,料此应、露浓枝上。 注释:大槐树和高大的柳树在风中摇曳,不知道它们会在哪里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