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三尺渔梭,十年来藓枯尘壁。无端夜半,风雷入梦,晓痕犹湿。起唤兰桡,荻花荡漾,黏天晴碧。望芝云一点,烂银盆里,青螺眼中堪识。
独倚枕床清啸,看千帆霎时风力。孤篷稳系,钓车慢卷,绿杨汀侧。远树如烟,飞鸥如雪,暮愁如织。倩何人小拂朱弦,写入一江秋色。

水龙吟·秋水泛舟

词牌:水龙吟
作者:辛弃疾

注释:

  • 陶公:指陶渊明,诗人以陶公自比。三尺渔梭:指渔船上用三尺长的钓线钓鱼。十年来:已经过去十年。藓枯尘壁:苔藓已干,尘土已经布满墙壁。无端夜半,风雷入梦,晓痕犹湿:无端的夜里被风吹得睡不着觉,梦中听到雷声,早晨醒来时还感觉身上有湿意。起唤兰桡:起床后唤醒小船夫。兰桡:用兰花装饰的船桨。荻花荡漾,黏天晴碧:荻花在水中飘荡,天空像被绿色染过一般。烂银盆里:像烂银子一样闪闪发光的水中。青螺眼中堪识:像青色的螺壳一样可以辨认出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天夜晚乘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的独特感悟。

首句“陶公三尺渔梭,十年来藓枯尘壁。”描绘了诗人自己如同古人陶渊明般,在静谧的夜晚中,手持三尺长鱼竿,独自垂钓于荒漠的墙上,岁月流逝,十年已过,但心中的宁静与淡泊并未改变。

“无端夜半,风雷入梦,晓痕犹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的深刻印象,夜半时分,风雷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晨起时发现身上还留有梦中的痕迹。这里的“无端”二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下片则描述了江上的景象。“起唤兰桡,荻花荡漾,黏天晴碧。”诗人起身呼唤船夫,只见荻花在水面上随风摇曳,天空如被绿色的水彩涂抹一般,美得令人心醉。这里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景画卷。

“望芝云一点,烂银盆里,青螺眼中堪识。”诗人抬头远眺,只见天际出现了一抹如灵芝般的云彩,它在水中映照出一片灿烂,如同银色的大盆,又像是青色的螺壳,让人不禁想要辨识其中的美丽。

尾句“倩何人小拂朱弦,写入一江秋色。”诗人邀请身边的人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希望他们能够把这份秋天的美景记录下来,一同感受这江南水乡的秋韵。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