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丛绕舍樽无绿,九日风光不称贫。
谁信柴桑千载后,东篱重见白衣人。
诗句如下:
秋丛绕舍樽无绿,
九日风光不称贫。
谁信柴桑千载后,
东篱重见白衣人。
接下来是该首诗的翻译:
秋丛环绕着屋子,酒樽里却没有绿色,
九月的阳光明媚,但并不能掩饰贫穷。
谁能相信,在那一千年后,柴桑之地,还能再次见到那白衣的隐士。
以下是对该首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凌云翰所作,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和历史的联想,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秋丛绕舍樽无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条的画面,与“九日风光不称贫”相映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谁信柴桑千载后,东篱重见白衣人”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历史场景之中。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最后一句“白菊花前上弦月,会须对饮作三人”,则更加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更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意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