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日凄风岸,登临感物华。
早禾千顷雪,秋树半村霞。
酩酊携壶牧,风流落帽嘉。
古人那可作,一笑对黄花。
诗句解释
1 残日凄风岸:残日即夕阳,凄凉的风吹拂着岸边。
- 登临感物华:登上高处,感慨万物的变化与美丽。
- 早禾千顷雪:描述早晨稻田里覆盖着如雪的稻苗。
- 秋树半村霞:秋天的树木在夕阳下仿佛半个村庄被染成了红色。
- 酩酊携壶牧:形容饮酒至醉,手拿酒壶在田野中放牧。
- 风流落帽嘉:形容某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落帽即指帽子因饮酒而脱落。
- 古人那可作:用古人来比喻不可效仿的行为或品质。
- 一笑对黄花:以笑面对盛开的菊花,表示超然物外的态度。
译文
夕阳西下,秋风瑟瑟吹拂着岸边;登高望远,感叹世间万物的美丽变化。
早晨田里覆盖着如雪般的稻苗;黄昏时分,秋日的树木仿佛半个村落都被染上了红色。
沉醉于美酒之中,手提酒壶在田间放牧;举止优雅,风度翩翩,帽子因醉酒而掉落。
古人有何种行为是值得我们效仿?只是对着菊花微微一笑;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豁达态度。
赏析
《九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重阳节的傍晚登高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残日”、“秋风”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首句“残日凄风岸”,不仅传达了时间的无情,同时也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夕阳和秋风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愁而又美丽的黄昏景象。接着第二句“登临感物华”,则是点出了诗人的行动——登上高处欣赏周围的风景,同时感慨万物之美。
接下来三联,“早禾千顷雪”、“秋树半村霞”,则具体描绘了农田和乡村的景色:清晨的稻田像被雪覆盖一般,而黄昏时,树林仿佛整个村庄都被染上了金色的晚霞。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好,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
最后两句,“酩酊携壶牧”,“风流落帽嘉”,则通过饮酒、放牧等行为,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饮酒至醉,手持酒壶放牧,这种不拘小节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风度和雅兴。而“古人那可作”一句,则是诗人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不知足的古人的一种讽刺与批评。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透露出对人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古今人的行为,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