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前有黄河之水,后有太行之山。车声宛转羊肠坂,马足蹭蹬人头关。
白日叫虎豹,腥风啼狗犴。拔剑顾四野,使我摧心肝。
东归既无家,西去何时还?行路难,重咨嗟。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
一剑不养身,千金徒破家,古来未际皆纷拿。行路难,多歧路。
马援不受井蛙囚,范增已被重瞳误。良禽择木乃下栖,不用漂流叹迟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和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逐句翻译诗句,然后理解其意思,最后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及表达的情感。
“行路难,前有黄河之水,后有太行之山。车声宛转羊肠坂,马足蹭蹬人头关。”黄河、太行山是古代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车声、马足、羊肠坂、人头关等,写出了路途的艰难。
“白日叫虎豹,腥风啼狗犴”写旅途中的险阻和恐怖;
“拔剑顾四野,使我摧心肝。”写诗人在困境中悲愤之情。
“东归既无家,西去何时还?”写诗人对前途感到渺茫。
“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诗人以韩信为榜样。
“一剑不养身,千金徒破家”“古来未际皆纷拿”,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世道不公的感慨。
“行路难,重咨嗟。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诗人以韩信为榜样,以刘邦为反面教材,表明自己决心报国立功的决心。
“马援不受井蛙囚,范增已被重瞳误。”马援、范增都是古代著名的人物,但他们都受到了小人的蒙蔽,而最终没有能够成就大事。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小人的痛恨。
“良禽择木乃下栖,不用漂流叹迟暮。”这是告诫人们应该选择正确的道路,不要被环境所迫而做出违背本心的抉择。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道路。
【答案】
【译文】
走啊走啊!前面是滔滔黄河的水,后面是巍峨的太行山。车声婉转回旋像羊肠小道,马蹄擦过崎岖不平的地方。白天老虎豹子吼声阵阵,夜晚豺狼嚎叫声声不绝。拔出宝剑环顾四周茫然无措,令我内心十分痛苦难以自已。东归又无家可归,西去又不知何时才得回家?走啊走啊!多歧路上我不知该往何处前进。
【赏析】
《行路难》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色:前有黄河之水,后有太行之山。第二部分写诗人在旅途中听到的声音,包括虎啸、风声、狗嗥等。第三部分主要抒写诗人的感慨,他感叹于世路艰难,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抑郁。
这首诗是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它通过诗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同时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心情。全诗共分三层。
第一层(首二句):描绘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所见到的景物:黄河波涛翻滚,太行山高峻陡峭。诗人用夸张手法把黄河比作一条大河,用惊心动魄的笔法描绘出黄河奔腾汹涌、一泻千里的宏伟气势。太行山则用“羊肠阪”加以形容,形象地表现了太行山区道路曲折、狭窄险恶的特点。
第二层(中间两句):进一步描绘诗人旅途中的经历。这里,诗人把自然界的景物人格化,以拟人的写法描写车马行进时的景象:车轮滚滚,发出“辘辘”之声;马匹奔驰,溅起尘土,使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生动地表现出了旅途的艰辛。
第三层(后四句):诗人面对眼前的景物,由自然转入人事,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这里,他首先以项羽为例,说明自己虽然有雄心壮志,却仍然无法施展抱负;接着又以韩信为例,说明自己虽有才干,却仍然不能得到任用。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情绪。
第四层:诗人将视线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东归无家何日还?”表达了诗人对前途感到渺茫;“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则是以韩信为榜样,以刘邦为反面教材,表明自己决心报国立功的决心;“一剑不养身,千金徒破家,古来未际皆纷拿”表达了他对世态炎凉、世道不公的感慨;“行路难,重咨嗟。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以韩信为榜样,以刘邦为反面教材,表明自己决心报国立功的决心;“马援不受井蛙囚,范增已被重瞳误”表达了他对小人的痛恨;“良禽择木乃下栖,不用漂流叹迟暮”则是告诫人们应该选择正确的道路,不要被环境所迫而做出违背本心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