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漾石粼粼。浮磬依稀类泗滨。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不效修蛾一点颦。
幽讨日方亲。林下何尝见一人。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领取羲皇以上春。
诗句原文:
波漾石粼粼。浮磬依稀类泗滨。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不效修蛾一点颦。
译文:
水波荡漾,石头光滑如镜,仿佛可以听到古代的磬声从泗水畔传来。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使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他回首望去,林州的山峰高耸入云,山势险峻,让人不禁想起古代英雄人物的风采。然而,他却无法效仿那些英雄人物的风采,只能默默地忍受自己的痛苦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许有壬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波漾石粼粼。浮磬依稀类泗滨”描绘了水波荡漾、石头光滑如镜的景象,仿佛可以听到古代的磬声从泗水畔传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美好的境界。这里的“波漾”、“石粼粼”、“浮磬”等词都形象地描绘了水波的动态和石头的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接下来的句子“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则进一步描绘了林州的山峰之高峻和陡峭。这里的“林虑”指的是林州,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敬畏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描绘山峰的高度和险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不效修蛾一点颦”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里的“修蛾”指的是蝴蝶,而“一点颦”则是指蝴蝶展翅时轻轻皱起的翅膀。诗人在这里用蝴蝶的翅膀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忧伤和失落。
最后两句“幽讨日方亲。林下何尝见一人。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叹。这里的“幽讨”是指探索或研究,“林下何尝见一人”则是指在山林中却没有见到一个人影,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而“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认为清澈的流水能够洗净世间的污垢和尘埃,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内心情感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世界,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