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溪,收拾尽、风声月色。还自笑、六旬将近,数椽方葺。已分封侯非燕颔,尽教有地争蜗角。算人生、难得是清闲,吾今得。
离离黍,芃芃麦。观此景,皆真乐。更葵花未谢,藉花仍发。烦剧只因诗有债,迂疏却喜门无客。问小亭、盛暑不容人,今秋月。
【译文】
一曲清溪,收拾尽、风声月色。还自笑、六旬将近,数椽方葺。已分封侯非燕颔,尽教有地争蜗角。算人生、难得是清闲,吾今得。
离离黍,芃芃麦。观此景,皆真乐。更葵花未谢,藉花仍发。烦剧只因诗有债,迂疏却喜门无客。问小亭、盛暑不容人,今秋月。
【赏析】
全词以“清闲”二字为旨,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上片首句“一曲清溪,收拾尽、风声月色”,描绘了夏日村居中自然景色的美妙画面。清风徐来,月光如水,溪流潺潺,月色皎洁,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这些美景也勾起作者心中的喜悦与感慨,他不禁自嘲地说:“还自笑、六旬将近,数椽方葺。”这句中的“自笑”二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已高,但仍未实现封侯的愿望而感到的无奈与自嘲。
下片继续描绘村居生活的美好景象。“已分封侯非燕颔,尽教有地争蜗角。”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自己已经拥有了一片土地,但仍然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因为功名利禄并非真正的快乐。因此,他感叹道:“算人生、难得是清闲。”这里的“清闲”二字,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过片“离离黍,芃芃麦。”两句,通过对比两种农作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进一步衬托出村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更葵花未谢,藉花仍发。”这两句则描绘了村中植物的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而“烦剧只因诗有债,迂疏却喜门无客”则表达了作者对诗的热爱以及对于远离世俗纷扰的向往。他认为,诗歌是心灵的寄托,能够让他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而远离尘世的喧嚣,则是他追求的理想生活。
结拍“问小亭、盛暑不容人,今秋月”一句,则将整个词作的主题推向了高潮。这里的“小亭”指的是词人居住的小亭子,而“今秋月”则暗示着即将到来的中秋节。词人通过询问这个小亭在夏季是否能够避暑纳凉,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感慨。
这首词以“清闲”为主题,通过对夏日村居生活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同时,词人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诗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