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沧海月,依旧去年明。
异县孤村夜,中原万里情。
声飘芦笛远,光湛铁衣清。
愿照逃亡屋,乾坤一治平。
【赏析】
“辛丑中秋”是这首诗的标题。辛丑,即天启辛丑年,公元1621年。
一轮沧海月,依旧去年明。
明月,这里泛指月光、秋色,也比喻朝廷。沧海月指的是一轮明月,象征朝廷。“依旧”,依然,仍旧。“昨”,昨天,前一年。“年”,时间概念。
异县孤村夜,中原万里情。
异县,不同地方。孤村夜,孤零的乡村里夜晚的景象。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也指国家和民族。
声飘芦笛远,光湛铁衣清。
声飘,声音飘忽不定。芦笛:用芦苇做成的笛子,一种乐器。远:遥远。
光湛,明亮而清澈。铁衣:铠甲,这里指战袍、战衣。
愿照逃亡屋,乾坤一治平。
希望这轮明月能照亮逃亡者的屋宇,使天地间恢复太平。
辛丑中秋节,作者看到明月,想起去年的中秋,想到故乡的亲人,想到自己远离家乡,思念家人的心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联写景,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中,象征着国家的光明;而遥远的边疆上的孤零零的村庄,却显得更加孤独和凄凉。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诗人希望通过月亮的力量,让那些在异地他乡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牵挂,同时也希望祖国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让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