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贞更号。日月开黄道。试看韶华何处好。击壤康衢父老。
相将竹马儿童。嵩高万岁声中。洛浦海花香里,人间第一春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元贞更号”一句交代了诗人的官职和时间,“日月开黄道”一句描绘了元旦的天象,“试看韶华何处好”两句描写了人们庆贺新年的情景,后六句写儿童放风筝、敲锣鼓,以及洛阳、淮浦的春天风光。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风格,描绘出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图景,表现了人民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将竹马儿童”“嵩高万岁声中”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儿童欢天喜地放风筝的情景;“洛浦海花香里,人间第一春风”两句,写出了洛阳、淮浦一带春意盎然的景色。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元旦。诗人在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陵司马时,曾写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表达了与友朋共度佳节的情怀。此诗即是其时的作品之一。首二句点出节令,即元旦,同时说明诗人被贬后的官称“元贞”。次四句描写当时人们庆祝元旦的喜悦景象。“击壤康衢”,典出《礼记·檀弓上》,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意思是,尧舜禹等圣王施行大道,把天下作为公有,选拔贤能的人,讲究信用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尊敬自己的父母、子女,还尊敬他人的父母、子女;使老人能够安享晚景,壮年能够充分发挥才能,鳏夫寡妇孤儿都能受到妥善照顾。“击壤”,击打土块的游戏;“康衢”,指大路平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政者应当像尧舜那样的圣王那样,为百姓提供幸福的生活条件。“试看韶华何处好”,意思是说,现在正是阳春三月,百花盛开的季节,大地一片欣欣向荣。这里,诗人以“试看”发问,表示一种惊喜之情。“韶”是美好的意思。“华”是花。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日开黄道”,原指太阳运行到了黄道之上,也就是到了正午时分。这里比喻元旦阳光明媚。“试看”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又显示了他期待已久的愿望得以实现的欣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局的忧虑。诗人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新的希望、新的进步,他盼望着时局的变化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的机会。而眼下,他却身在异乡,无法回朝为国效力,心中难免有些失望与伤感。但想到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自己虽然不能为朝廷尽忠效命,还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排忧解难的,诗人便又充满了信心与豪情。“击壤康衢父老”,意思是说,在这样美好的时节里,老百姓们正在高兴地在大街上敲打着土块游戏,老人小孩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嵩高万岁声中”,意思是指皇帝在嵩山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祷神灵保佑国家太平。“嵩”,“嵩山”,古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面。“嵩高”、“万岁”都是帝王所常用的祝寿之辞。“嵩高”就是祝愿国家繁荣昌盛的意思。“嵩高万岁声中”,既是诗人对国家的美好祝愿,也是对君王的一种谀媚之辞。“洛浦海香里,人间第一春风”,意思是说,洛阳、淮浦一带的春意盎然,这里的春风吹得满城都是花香。“洛浦”,洛阳附近的一个地名;“海香”,即洛阳的花名。“人间第一春风”,是说洛阳、淮浦一带的春风吹得满城都是花香,那里的春天最美丽、最迷人。这两句是对洛阳、淮浦一带的春天美景的赞颂,同时也是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最后两句“相将竹马儿童,嵩高万岁声中”,是说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他们敲着锣鼓,唱着歌儿,跳着舞,欢度佳节。“嵩高万岁声中”,既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气氛,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最后两句是说,洛阳、淮浦的人们正在享受着春天的美好,那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也在欣赏洛阳、淮浦的春色。这两句不仅渲染了洛阳、淮浦的春天美景,也为全诗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全诗以清新明快的风格,描绘出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图景,表现了人民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