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折桂令·中秋》是一首元代散曲,由张养浩创作,此曲以中秋明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轮明亮的月亮和其映照下的山河景色,以及秋夜中清新宁静的氛围。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赏析:

  • 诗意解析:首句“一轮飞镜谁磨?”通过比喻,将月亮比作天上的飞镜,询问谁在打磨它,表达了对月亮的好奇与赞美。接下来的诗句“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形象地描述了月光的明亮和覆盖范围之广,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 结构分析:全曲采用“情景交融”的结构手法,先描写景后抒发情,从对月亮的描述过渡到情感表达,最后以抒情收尾,使得整首作品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感情色彩。
  • 艺术表现:通过对月色、露水、银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夜晚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同时,通过反问、咏叹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文化内涵: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这首作品中对中秋之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折桂令·中秋》不仅是一曲描写中秋月色的优美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交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张养浩成功地传达出中秋之夜的独特韵味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