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别来岁换,清秋风月,几度悲伤。极目蒹葭,烟水一片微茫。黯魂飞、闲愁空断,还怅望、孤闷偏长。对池塘,红消残碧,绿怨初黄。
凄凉。蛩吟小院,露寒金井,月绕回廊。诗酒潇疏,旧游新恨最难忘。掩重门、卧残清昼,理瑶瑟、烧尽炉香。数流光,秋灯闪淡,无限彷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关注题目的要求。注意“极目蒹葭,烟水一片微茫”一句中“蒹葭”“烟水”“微茫”等关键词语的含义。
(1)
“惆怅别来岁换,清秋风月,几度悲伤。”首句起笔即点明题中“悲秋”,以景起兴,交代诗人因感秋而悲伤的原因:年华易逝。“岁换”,岁月流逝;“悲伤”,忧愁哀伤。
(2)
“极目蒹葭,烟水一片微茫。”“蒹葭”指长芦苇,这里借代江边之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诗经·蒹葭》中的名句,此处化用其意,写诗人眺望江边景色时,所见所闻所感。江边之景,萧瑟凄冷,渺茫空阔,与诗人内心感受相合,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3)
“黯魂飞、闲愁空断,还怅望、孤闷偏长。对池塘,红消残碧,绿怨初黄。”这几句运用叠词,写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受。“黯魂飞”,黯然销魂;“闲愁空断”,空自愁断;“怅望、孤闷偏长”,长叹不已,独自怅惘,孤独郁闷。“池塘”,泛指池沼,多指庭院里的水池或小池子。“红消残碧”,红色已经消退殆尽,碧色也显得有些暗淡无光;“绿怨初黄”,绿色的叶子开始发黄了。“红”“碧”与“绿”“黄”分别指颜色,这里暗含着时间的变化。
(4)
“凄凉。蛩吟小院,露寒金井,月绕回廊。”蛩,一种有壳的小土虫。蟋蟀。“蛩吟小院”,蟋蟀在院内唧唧叫唤;“露寒金井”,“露珠寒冷,晶莹透亮像黄金一样”;“月绕回廊”,“月光洒满曲折回旋的回廊”。这几句描写诗人夜深人静时独处的情景。
(5)
“诗酒潇疏,旧游新恨最难忘。”这一句中“诗酒”与前文的“清秋风月”相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旧游新恨”,既指过去美好的记忆,也指眼前的新恨;“潇疏”指冷落疏落,这里借指诗人心情烦闷;“最难忘”,最使人难忘,最令人痛心。
(6)
“掩重门、卧残清昼,理瑶瑟、烧尽炉香。”这两句是说诗人关门闭户躺在窗下,一边抚琴一边烧香。“掩重门”,闭门;“理瑶瑟”,弹琴;“烧尽炉香”指焚香。这几句描写诗人闭门幽居时的情态,表现了诗人的抑郁不欢、寂寞无聊。
(7)
“数流光,秋灯闪淡,无限彷徨。”最后四句写诗人面对秋天夜晚的光景,感到时光易逝、光阴难留。“流光”,指流逝的时光;“秋灯闪淡”,灯光微弱地闪烁,映出秋天的景色;“无限彷徨”,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这几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小诗。全诗通过写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伤感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写诗人因感秋而悲伤。“惆怅”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悲伤情绪。“岁换”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风月”则象征着自然景物。诗人因感秋而悲伤是因为自己身处异地他乡,无法享受家乡的风物。
颔联描绘了诗人眺望江边的景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这句诗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来渲染环境氛围,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接着,诗人用“烟水一片微茫”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空旷感。
颈联描写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独处的孤独景象。“黯魂飞”、“闲愁空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无助;“怅望、孤闷偏长”,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独、郁闷的情绪。
尾联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夜景的感慨。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光阴难留,内心充满了迷茫和困惑。整首诗通过写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