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罢尊空,奈陌上骊驹,又自催早。握手河梁,极目水天绵邈。孤客荏冉征途,泪染断肠芳草。笑年年、季子裘敝,惟有舌存未老。
暮云春树江东道。任王孙、去来谙饱。中原漫道稀麟凤,故把刘宝恼。寻想翠幄夜阑,醉梦里、狂情杳眇。更甚时,并辔油壁,殢人娇好。
玲珑四犯送廿子明还豫章歌罢尊空,奈陌上骊驹,又自催早。握手河梁,极目水天绵邈。孤客荏冉征途,泪染断肠芳草。笑年年、季子裘敝,惟有舌存未老。
玲珑:指月亮明亮清澈的样子。四犯:曲调名。
玲珑四犯(Liúlónɡsìfàn):词牌名。
歌罢:指宴会结束,歌曲唱完。
尊空:酒樽空空。
奈:无奈。
骊驹(Lí•jū):古代的一种马名,泛指马。
河梁:指桥梁,代指分别的地点。
王孙:贵族子弟。
季子: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的字。
麟凤:麒麟与凤凰,均为祥瑞之物。这里比喻杰出的人才。
翠幄夜阑:形容夜色已深,帐篷内仍灯火通明。
油壁车:古时一种装饰华丽的车子。
殢(tì):沉醉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的主人公是二十子明,他是江西人,所以送别的地点是江东道。这首词写景抒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把离别之情表现得深沉而曲折,感人至深。
第一段“玲珑四犯送廿子明还豫章”,起笔点明时间是在月夜,地点在江边。“玲珑”二字,形容明月清圆,如玉盘般皎洁晶莹;“四犯”则写出曲调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玲珑四犯”四字既点出词牌名,又为全词定下了缠绵哀怨的基调。紧接着,“歌罢尊空”,酒宴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饮酒作乐。然而,当客人临行之际,“骊驹”又开始嘶鸣催促了。这一句将人物活动的时间从白天拉到夜晚,再从夜晚拉回到白天,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使送别的气氛更加浓厚。接着,“握河梁,极目水天绵邈。”两句写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极目水天绵邈”一句,将视线投向远方,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无限惆怅与留恋。“孤客荏冉征途”,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氛围。“孤客”一词,既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又暗示了他即将踏上漫长的旅程,充满孤独与辛酸之意。
第二段“暮云春树江东道”。此句承接上文,描绘了主人公即将远行的情境。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去,此时正逢初夏时节,夕阳西下,晚霞映照下的江面上飘荡着淡淡的云雾,远处的春树也已被暮色所笼罩。这里的“暮云”、“春树”等意象,都充满了离愁别绪,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自己即将离别故土、远赴他乡的凄凉景象。“任王孙、去来谙饱。”两句写送别的对象是一位贵族子弟。王孙是贵族子弟的代称,他们通常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往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这里用一个“任”字,表明送别的主人并不强求对方一定要有所作为,而是希望对方能够自由自在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谙饱”二字,则表明对方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段“中原漫道稀麟凤,故把刘宝恼。”两句是对前两句的概括与升华。这里的“中原”指的是当时的中国大地。而“麟凤”则是指杰出的人才,他们如同麒麟与凤凰一样,是国家的瑰宝与荣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杰出的人才往往难以得到重用或发掘。作者在这里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感慨。“故把刘宝恼”一句,则表明这些人才被压抑得无法出头,从而引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怒与忧虑。这种情绪不仅源于个人遭遇,也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哀与无奈。
第四段“寻想翠幄夜阑,醉梦里狂情杳眇。”两句写梦中的情景。这里的“翠幄”象征着梦境的美好与虚幻,而“夜阑”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无奈。“醉梦里,狂情杳眇”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梦中畅饮痛饮、放纵自我的场景。这种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宣泄,也揭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逃避。
第五段“更甚时,并辔油壁,殢人娇好。”两句写现实中的相遇。这里提到的“油壁车”是一种豪华的交通工具,它象征着尊贵与奢华。而“殢人娇好”则表明这种相遇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接近,更是情感上的相融与共鸣。然而,这种相遇却伴随着深深的痛苦与无奈。因为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友谊与亲情,而是达到了一种相互依恋、密不可分的程度。然而,命运却让他们再次分离,这种痛苦与无奈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与坚定。
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主人公在离别之际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重逢的渴望与期盼。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震撼和心灵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