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长苇短挂青枫。墨泼毫狂染用烘。半壁藤萝雄水口,一天风雨急渔翁。
蓑笠重,钓竿蒙。不教工处是真工。市客误猜陈万里,惟予认得蒋三松。

鹧鸪天 · 蒋三松风雨归渔图

芦长苇短挂青枫。墨泼毫狂染用烘。半壁藤萝雄水口,一天风雨急渔翁。

蓑笠重,钓竿蒙。不教工处是真工。市客误猜陈万里,惟予认得蒋三松。

注释:

  1. 芦长苇短:指江边的芦苇和短小的苇草。
  2. 墨泼毫狂:形容书法或绘画时笔势豪放、气势磅礴。
  3. 半壁藤萝:指画中一半被藤萝覆盖的景象。
  4. 雄水口:形容水流湍急的地方。
  5. 蓑笠(suō lǐ)重:指戴的斗笠沉重。
  6. 钓竿蒙:形容渔夫手持的钓竿上挂着东西,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7. 不教工处是真工:意为真正的功夫不在于刻意雕琢,而在于自然流露。
  8. 市客误猜陈万里:可能是指有人误以为这是陈万里的作品。
  9. 惟予认得蒋三松:我只有认出这是蒋三松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名为《蒋三松风雨归渔图》的画作。画面中展现了江边芦丛、短苇和苍劲的青枫,以及墨色的泼洒和笔触的狂放。同时,也表现了渔翁在风雨中的艰难捕鱼场景。

诗中通过“芦长苇短”和“墨泼毫狂”等词语,传达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大胆描绘。“半壁藤萝雄水口,一天风雨急渔翁”两句则展现了画中的主要元素——藤萝覆盖的水口和狂风暴雨中的渔翁。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使得整幅画作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诗中的“不教工处是真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艺术的理解,即真正的功夫不在于刻意雕琢,而在于自然流露。这也与画中渔翁的形象相得益彰,渔翁虽然身处风雨之中,但他的从容与坚定,却展现出一种超越风雨的力量。

“市客误猜陈万里,惟予认得蒋三松”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画作作者的自豪与尊重,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艺术的人才能欣赏出其中的韵味和意境,这也是他能够辨识出这幅画的真正作者的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