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断送春光,又柳絮、满空飞坠。长途飘泊,征衣轻薄,搅人离思。梦熟罗厨,脸消花靥,镜惊尘闭。傍妆台点点,随风散乱,几番欲下还起。
灞水旧时行处。遍长条、雪花如缀。红芳竟老,绿阴成叠,寸心愁碎。晓雨初晴,半归泥土,半随流水。卷珠帘、尽日留春不住,洒东风泪。
水龙吟·杨花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属大石调。
杨花:一种小而轻的植物种子,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此词以杨花为引子,表达作者对春光逝去的感伤之情。
是谁断送春光,又柳絮、满空飞坠。长途飘泊,征衣轻薄,搅人离思。梦熟罗厨,脸消花靥,镜惊尘闭。傍妆台点点,随风散乱,几番欲下还起。
灞水旧时行处。遍长条、雪花如缀。红芳竟老,绿阴成叠,寸心愁碎。晓雨初晴,半归泥土,半随流水。卷珠帘、尽日留春不住,洒东风泪。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全词以杨花为引子,通过描绘杨花飘落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感伤之情。
“是谁断送春光,又柳絮、满空飞坠” 这句开头就表达了作者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杨柳絮”是春天常见的景象之一,此处以柳絮比喻杨花,更加突出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满空飞坠”则形象地描绘了杨花在空中飞舞的场景。
“长途飘泊,征衣轻薄,搅人离思” 这几句进一步描述了作者在春天的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征衣轻薄”形容了穿着轻便的衣物来应对漫长的旅程,”搅人离思”则表达了由于距离和时间的原因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梦熟罗厨,脸消花靥,镜惊尘闭” 三句,则是通过梦境、容颜和镜子等意象来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其中”梦熟罗厨”指的是梦中回到温暖的家中,”脸消花靥”是指容颜不再像以前那样美丽光彩照人,”镜惊尘闭”则形象地描绘了镜子上蒙上了灰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傍妆台点点,随风散乱,几番欲下还起” 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杨花飘落的场景和作者的情感状态。”傍妆台点点”形象地描绘了杨花落在化妆台上的情景,”随风散乱”则传达出它们被风吹动后四处飘散的状态,”几番欲下还起”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杨花飘落无法控制的命运感到无奈和悲哀。
“灞水旧时行处。遍长条、雪花如缀” 这两句则是回忆过去的灞水之行,并以此与当前的情况形成对比。”遍长条、雪花如缀”形象地描绘了灞水两岸的柳树挂满了雪珠,如同点缀着美丽的雪花一样,给人以美好的画面。然而,这与当前的杨花飘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作者更加感慨时光的流逝和春天的易逝。
“红芳竟老,绿阴成叠,寸心愁碎” 这几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美好事物消失的感慨。”红芳竟老”指的是花朵凋谢后变得枯萎,”绿阴成叠”则形容了树木茂盛的景象,然而这些美好的东西最终都变得不再存在,引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和伤感。
“晓雨初晴,半归泥土,半随流水” 这几句则是描述早晨雨后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晓雨初晴”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清晨,阳光开始照耀大地,但同时也预示着雨水即将结束;”半归泥土,半随流水”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雨水带来的滋润和滋养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对于失去春天的无奈和悲哀。
最后一句”卷珠帘、尽日留春不住,洒东风泪” 是对整首词的总结和升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伤心的泪水,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无法留住的无奈和悲伤。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美好时光逝去的深深遗憾和哀怨之情。
整首词以杨花为引子,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以及对杨花飘落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逝去的感伤之情和对于春天易逝的无奈。同时,词中也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