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俯苍崖,下有花源路。
料得避秦人,入山从此去。
潭水洗山肤,肤尽红霞露。
老蛟挟瘦石,千古盘涡怒。
溪上尽渔郎,谁识花流处。
事往白云新,人去青山故。
挂却茱萸囊,长啸倚丹树。

注释:

九日登高河洑山,高阁俯苍崖,下有花源路。

料得避秦人,入山从此去。

潭水洗山肤,肤尽红霞露。

老蛟挟瘦石,千古盘涡怒。

溪上尽渔郎,谁识花流处。

事往白云新,人去青山故。

挂却茱萸囊,长啸倚丹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联“高阁俯苍崖,下有花源路。”,诗人登上高处,俯瞰着苍茫的山崖,下面有一条通往花源的小径。诗人通过对这两条道路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颔联“料得避秦人,入山从此去。”,诗人猜测那些躲避秦朝的人,都选择进入山林深处,寻找隐居之所。这里暗示了诗人自己对远离尘世、追求自由生活的想法。

颈联“潭水洗山肤,肤尽红霞露。”,诗人描述了清澈的潭水洗涤着山石,使得山石的肌肤变得鲜红如霞。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老蛟挟瘦石,千古盘涡怒。”,诗人观察到一条老蛟在狭窄的河道中盘旋,激起了漩涡,发出愤怒的咆哮。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的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事往白云新,人去青山故。”,诗人回忆了过去的事情,现在的人已经离开,而青山依旧矗立在那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感慨,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