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重九日,朋旧共开樽。
地远城西寺,台高蓟北门。
云光移塔影,山势断河源。
忽睹南征雁,令予思故园。

【解析】

此诗首联即点出“重阳”的节令和地点;颔联写诗人与友人相聚于京城西郊之天宁寺,共赏秋色。颈联写诗人凭栏远眺,只见云光变幻,塔影时移,山势高峻,河源遥隔,顿使诗人产生思乡之情;尾联写诗人看到南飞的大雁,不禁想起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身世。全诗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构思巧妙。

【答案】

译文:

九月重阳节,我和朋友在馆中聚会。

帝都的重阳节,老朋友一起畅饮美酒。

我们住在城西,登高远望蓟北门。

云彩流动,移动着佛塔的影子,山峰高耸,中断了河源。

忽然看到了一群大雁向南飞翔,让我想起我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任尚书右丞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四十三岁,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到排挤、打击。这首诗就是他在长安时写的。

说明这是一次重阳节的集会。第二句写集会的时间和地点。“朋旧”指朋友或旧日的相识者。诗人在这里运用“朋旧”这一词语,不仅表明自己与友人同为文人雅士,而且也表明这次聚会不是一般的宴饮,而是有共同情趣的朋友相聚。这两句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重阳”。第三、四句写诗人登高观景的感受。诗人从“台高蓟北门”一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有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台高”,即登上高台远望之意。“蓟北门”是指蓟州(今天津蓟县)的城门,诗人登高远望,当然是希望看到故园的景物,而这种愿望却难以实现,因此感到十分惆怅。“地远”、“台高”两句,正是通过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出他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诗人的视线由高处转向低处。“云光移塔影,山势断河源”,是说远处的塔影在云气中忽隐忽现,山上的峰峦连绵起伏,仿佛隔断了黄河的源头。这句诗既写了眼前的景色,也寓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在重阳佳节之时,远离家乡,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去过节,是多么使人伤感呵!“忽睹南征雁,令予思故园。”这两句诗,是全篇的结穴之笔。“南征雁”,即大雁南飞。诗人看到南飞的大雁,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这一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又是全诗的升华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